0012 找秦王告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钧自认是个温文有礼的端方君子,最不待见的就是苏锦璃这种一言不合就开打的。
毕竟,他打不过啊!
所以他向来讲究的都是君子动口不动手。
谁知道,偏偏遇上了苏锦璃这么个奇葩。
不仅一言不合就打人,嘴皮子还特别利索,小嘴巴一张,就给他和徐瑛按了一长串的污名。
简直就是专门来克他的!
陈钧心中不悦,又觉得徐瑛太过没用。
一张口就给人递把柄,现在还被人打成了猪头,简直有碍观瞻。
天龙国颜控不少,陈钧刚好就是其中一个。
虽然厌恶苏锦璃嚣张跋扈,可他还是不得不承认,苏锦璃看起来比徐瑛顺眼多了。
只可惜,这人显然不好对付。
现在还给他泼了满身的污水。
他要是不做点什么把这身污水给抖干净了,名声可就坏了。
读书人最重名声,尤其是他们这种清流。
他要是坏了名声,不仅前程要受影响,家族也得受累。
所以,必须把污水泼回去!
然而,苏锦璃会给他机会吗?
苏锦璃一看陈钧要反击,当即冷笑一声,一把将他推开:“所谓芝兰玉树的陈公子,原来也不过如此。”
陈钧大怒:“阁下如此咄咄逼人,张口便要污蔑陈某的名声,还真是好大的威风!”
“污蔑?不过是近日听闻陈家姑娘心性歹毒,将一个小姑娘推进结冰的水池,害得人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看不过眼罢了。”
苏锦璃义正言辞,掷地有声地说道,“你若是对本公子有什么不满,大可去找秦王告状。
本公子不才,乃是秦王府上幕僚,平日最看不得你们这种仗势欺人之事。陈家身为清流,养出来的姑娘居然如此歹毒,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说罢用力一甩斗篷,快步走了出去。
笑话,刚刚才欺负了人,不走难道等着对方反击回来吗?
她又不傻!
平安一脸懵逼地跟上她,上了马车后才忍不住问道:“姑娘,你什么时候成了秦王府上幕僚?”
苏锦璃无语:“骗他们的而已,你也信?”
别人不知道,平安还能不知道吗?
居然连这种鬼话也信。
平安傻眼:“那你让他们去找秦王告状,万一被拆穿了呢?”
苏锦璃更加无语:“你觉得他们敢去吗?”
秦王是什么名声?
他那名声比她都要糟糕透了,陈钧那种喜欢躲在背后算计人的伪君子,会有胆子去找秦王告状?
最多不过是找人传传流言,给秦王的“好名声”再添一笔罢了。
离开后,苏锦璃又去逛了其他书肆,故意挑了不少书,全堆在了马车里。
平安本来就是一根筋,看到这么多书早傻眼了,哪里记得住苏锦璃到底买了哪些书?
苏锦璃要的就是这个。
除了买书之外,她还买了一些笔墨纸砚,五花八门地全堆在一起。
保险起见,她逛了不止一家书肆,每家都买了一点。
这一通买下来,手里的钱也花了不少,看得平安心疼不已,最后实在是忍不住了,死活拉着苏锦璃不肯让她再多买。

“公子,今天已经买了很多了,以后再买吧!”
那么多书,花了好多钱呢!
苏锦璃早就清点过原主的小金库,心里有数。
原主还是有点钱的,可一花起来她就发现,这钱还真是不经花。
不算首饰玉器那些的话,原主的小金库里有一百二十五两八钱的现银,十两黄金,另外还有两贯铜钱,十贯宝钞。
苏锦璃买下来就发现,笔墨纸砚都卖得挺贵,书本也不便宜。
一本书,最便宜也得好几十文。
贵的就不好说了。
所以很多穷书生们买不起书,宁可出点纸墨钱抄书。
不少书肆乐得赚个名声,都会提供这样的服务。
如此一来,书生们可以花更少的钱得到一本书。
如果他们愿意帮书肆抄书,还能赚点辛苦钱。
就是很耗费功夫。
坐在马车里,平安看着角落里那堆书,还忍不住心疼:“这么多书,得好多钱呢。”
说完埋怨地看了苏锦璃一眼,觉得她花钱太厉害。
苏锦璃不禁有些心虚。
她今天出来的时候带了不少钱,买了书和笔墨纸砚后,就把十贯宝钞,两贯铜钱,还有二十两的现银全花光了。
可这能怪她吗?
分明就是物价太贵!
说起来,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活字印刷术,书本都是用的雕版印刷。
一本五十页的书,就得雕刻五十张板子。
还不算雕错的。
假设雕错十张板子,就得雕刻六十张板子。
这里头,板子的成本,木工的工钱,加起来就不是小数目。
虽说有了雕版后,想印多少就能印多少,可这也得看书生们的购买力。
现在又不像后世,一本书随随便便卖上几千册几万册。
雕版做好之后,印刷,审校,装订,运输,售卖,都得给工钱吧?
这些可不都是成本?
书肆老板总得赚钱,这样一项项地加起来,书本能不贵吗?
就是后世,有了机器印刷,一本书少说也得十几块钱,印刷好点的,随随便便就得好几十上百。
苏锦璃想到这里,突然有些心动。
要不……开个书肆?
穷书生们虽然买不起书,可达官显贵们喜欢看话本啊!
这时候娱乐项目那么少,有钱人多无聊啊,有条件的,甚至不惜在家里养个戏班子。
她要是开个书肆卖话本,再卖点画册,那帮人能不乖乖掏钱吗?
要知道,就连那种画得奇形怪状的“避火图”,都能卖出高价呢!
苏锦璃越想越心动,恨不得立刻回去写个计划书出来。
然而就在这时,平安突然兴奋地说道:“姑娘,太平茶馆到了,听说他们最近请了个特别厉害的说书先生,讲的故事生动极了,姑娘要不要去听听?”
苏锦璃一看她就知道她想去听,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
她还没见过这时候的茶馆呢,既然到了,那就去瞧瞧。
就当是做市场调查。
于是两人下了马车,走进茶馆。
茶馆二楼,一人正靠着栏杆,突然看见了苏锦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