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蒸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了,郎君前些日子说要酿酒,不知准备何时开始?”
崔小娘子没有注意吴天暗藏的窘态,不经意的提起了以前说过的话题。
“不是酿酒!只是要寻些酒来蒸煮一番,使酒更纯一些。”
说起了酒,吴天嘴角不由一阵抽动。大唐的酒不仅是米酒更是过滤酒,过滤的方式很原始,酒液比较浑浊。因所含杂质很多,储存稍久一点便容易变酸,与后世相比更像是黄酒的口感,有的酒存的酒了甚至直接成了醋。
吴天喝不惯这种酒,为此宁愿喝一些稠酒。
稠酒与其说是酒,还不如说是一种纯粮饮料。是糯米混入黄桂发酵而成,黄桂的香气冲淡了酒曲的味道,酒精度也低到几乎可以忽略,状若牛奶,色白如玉,汁稠醇香,绵甜适口。冬日可以加热,夏天也可冰镇,很得吴天喜爱。
后世也有,却总感觉没有此时的口感地道,或许是水和米都已经演化的有些不同了吧。
“原来是要蒸酒啊,那岂不是说不用费时去酿造,庄中现有存酒便可随时蒸煮?”
“正是如此,只需做几件小设备便可!”
“好!郎君今日便去准备好吗,奴想要在中秋那天,便能尝尝郎君新酒的味道!”
小娘子兴致勃勃,大有痛饮一番的意思,看的吴天不禁有些瞠目。
当是你们喝惯的米酒吗?那可是三蒸酒,届时可千万别哭才好!
……
说好的享受生活又没了!
蒸馏器的制作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想要在中秋喝到高度酒难度有点大,主要是蒸煮时酒气的收集和冷凝,对气密性有一些要求。好在只是一个庄子,量不大,浪费点原酒就是了!哥们现在大小也是万贯家财,依着米粮的价格,搁现代也是个千万富翁,豪的狠!
一个简陋低矮的灶台,一口大锅装了半锅水,半酒坛的刚过滤出的新酒,紧紧密封着置于大锅之上,私人库房中取出一根内外光滑的薄壁不锈钢管,弯了如同槽钢那样弯,一头从酒坛上方密封处浅浅插入酒坛,另一头在远处插入另一个置于冷水中的酒坛。钢管裸露在外的部分穿过一个木槽,用麻布绑了一些细碎的硝石,扑水淋湿自然结成一条长长的冰棍。
如此这般就地取材,半天时间一个简陋到极致的蒸馏器和冷凝器变已经成型。当大锅之中水汽升腾,另一头一滴滴的液体滴下后,闻着那浓浓的酒气,忍不住伸手沾了点酒液放口中试了试,还是很淡!约莫二十几度左右,不过吴天知道,小娘子中秋饮酒的愿望基本是成了。
至于连蒸三次的酒,还是给那些壮汉们吧!虽然后世有些女人喝起酒来比男人还猛,但人的适应也需要一个过程。正想着这些,崔小娘子却急匆匆的来了。
“不是在准备月饼和灯笼吗?怎会有时间过来?”
“听身边人报,郎君这边已经出酒了,自是要来看看!”
待看到那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蒸酒设备’,崔小娘子不由‘扑哧’一笑,
“其实长安酒肆多如星斗,各地名酒争奇斗艳各有秘法,如剑南的生烧春、富平石洞酒、滑州冰堂酒、云安曲米、浔阳溢水、还有成都府郫县的一种奇酒,用青竹筒、藕丝、蕉叶湿泥密封的郫筒酒,甚至圣上的三辰酒,都是极好的美酒,我也只是说说,郎君大可不必当真。”

如花般的笑脸,娇俏的小模样,配合着轻轻的喘息,任是打趣的吴天舍不得反驳。只是看着她伸手取过一个酒提,在接酒的坛中取了一点,极为优雅的倒入口中开始品尝。
“这酒……咳、咳、……”
一抹酡红窜上崔小娘子粉嫩的脸庞,连声咳嗽着,显然是一口喝多了。
“郎君这酒果然辛烈!清澈明亮没有杂质,端得是好酒,或可与传闻之中的翠涛酒相比,可惜时间太短了,不够醇厚。”
翠涛酒是什么并不清楚,至于所说的那些名酒,也一坛没有品尝过,崔小娘子家学渊源不是自己能比的。自己来此一个月了,只是老实巴交的喝着那种奶白色的稠酒而已。现在好不容易想要倒腾点高度酒出来,才蒸了一次就让崔小娘子评价为辛烈,确让人有些丧气。
“这酒才提纯一次,还要提纯二次才行!”
低低的提醒一句,让崔小娘子瞳孔一阵放大。
“郎君的意思是还会更加辛辣?”
“对!只有那样才能久存不酸!不过我会制作一些露酒给小娘子品尝,那个就不会怎样辛烈了。”
没办法,崔小娘子的表情让自己觉得偷懒是一种犯罪,只好费些手段为山庄中的大小娘子们制作一批露酒了。大唐有露酒,不过依旧很浑浊而已,没办法,在没有活性炭过滤手段的大唐,除了蒸馏就不可能做出不浑浊的酒。
“好吧!郎君开心便好!”
呃~~这话听着好耳熟啊?
莫非崔小娘子也穿越了,刚想要问问,小娘子却已经一阵风般飘远了,只留下一地银铃般的笑声……
唉!这是出丑了吗?不应该啊,妥妥的是缺少勾引~哦不,是缺少引导啊!新的产品,总是需要经过市场的推广、引导,才能成为一种时尚的,若是有李白那样的酒中仙,随便说上两句,相信立刻会财源滚滚。烤鸭不算,有张易之那个大鸭子,偌大的名声推广了几十年,早已是水到渠成了。
可惜了!李白竟然跑去了江南,端的是浪费了自己的品牌价值。
……
崔小娘子说开心就好,吴天也不客气,支使着人满山的摘取野菊和桂花,略加清洗之后便投入原酒坛中与酒一同蒸煮。随后又提了一小坛刚蒸馏出来的三蒸酒,急冲冲的奔向庄中唯一的养蜂老人住地。
露酒还是甜一点的好,何况是真正纯正无添加的野蜂蜜,虽然割蜜的过程,看上去似乎有点那啥,但真的美味的狠……
陈老头已过花甲之年却是庄中唯一一位头发依旧乌黑的老人,因为养蜂割蜜,一年之中总有大半时间,独居在庄中一个人不常去的角落。
养蜂的手段非常原始,不是后世的蜜蜂,是比后世蜜蜂小一些的野蜂。
这种野蜂没有多少攻击性,有群居也有独处,在芦管中、泥墙上、崖壁间钻个小洞洞变算是巢穴,生存的很是艰辛,应该是中国本土的原始蜜蜂。陈老头拿了一些花蜜放在笼箱里,在山中东放一个西放一个,等的有野蜂受不得勾引,在箱笼中筑巢定居之后,再搬回庄中来。
即便如此,寻常人也不敢去他那里,不过,吴天最近却成了这里的常客。没办法,大唐的糖真心不多,想吃点甜食,陈老头这里的蜂蜜是最好、最天然的选择。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