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 40 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妙华庵因为在庄子附近, 历代王妃在别庄上小住的时候, 都会来妙华庵礼佛。
本朝佛教兴盛,空觉大师接管了灵山寺以后, 将灵山寺经营得风生水起。
现在的宁王妃就多喜欢去灵山寺,少来这里了。
宝意进了正殿, 送菜的李管事就朝着厨房方向走。
静云师太招了个小尼姑来,带宝意去抄经的那个小偏殿。
不同的殿有不同的功能, 那个小偏殿就是专门给女眷进来抄经念佛用的。
她要抄的经小尼姑都给她找来了,笔墨纸砚也都准备好了。
宝意在矮桌前跪坐下来,拿起笔就开始抄。
她的态度虔诚, 就是字真的不好看。
宝意抄经一开始是看一行,抄一行。
一开始抄坏了两张, 有地方写错了, 她就要重新开始。
这样磕磕绊绊地抄过一遍,第二遍开始就没有错的了。
宝意越写越顺。
抄着抄着就发现不用看着旁边的经文,自己也能写了。
这是记忆力变好的表现。
这灵泉不光让她力气变大, 现在记忆力也变好了。
宝意心中一喜, 想着自己种菜的时候, 把剩下的种子种在了湖边。
不知到时候会长出怎样的好菜, 吃了有什么好效果。
李管事把菜和粮食亲自送到了妙华庵后院。
板车停了下来, 小厮把东西往厨房里搬。
李管事对静云师太说“好了,东西都送齐了。”
“阿弥陀佛。”静云说, “有劳李施主。”
李管事指了指身后, 说道“宝意姑娘就是在这里面抄经, 也是要回我们庄上的。如果师太哪里有什么需要的,就可以跟她说,她会告诉我们,我们再送来。”
静云师太说好,李管事对她说“刚刚师太好像特意看了宝意姑娘片刻,怎么了?”
静云说“也没旁的,就是觉得宝意施主看着有点眼熟,不知在哪见过。”
李管事没放在心上,只说“大概是像哪个来过这里的女眷吧。”
灵山寺没兴盛起来的时候,来这里的丫鬟女眷都挺多的。
估计是哪个粗粗一看像宝意。
他等小厮把东西搬完,就带着他和这空空的板车先回去了。
接连几日,天气都很好。
李管事领着宝意来了一次,后面就是她自己来了。
宝意每日风雨无阻,来了三天,每天都在侧殿虔诚地抄经,就是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静云师太见宝意离开得越来越早,只问小尼姑“她是少抄了吗?”
“没有啊。”那端着宝意抄好的经书出来的小尼姑就说,“今日也一样是抄了十卷。”
静云翻开看了看,都没出差错,而且字也比一开始变得好看了。
宝意每日抄经十卷,熟练见长。
这边的时间压缩了之后,她就能提前回庄子上照料菜地。
菜地里的种子发芽,才刚长出苗苗,可一回玉坠的空间里一看,她种下的菜已经熟了。
宝意欣喜,把菜摘了一把下来。
这灵泉与湖泊旁的土壤也是不一样,竟然让菜长得这么快。
可欣喜过后,她看着摘下来的菜却犯了难。
这不能直接拿出去,外面那些都还没长大呢。
但也不能任它们在这里吸收养分,怕越长越不同。
宝意只能就先采了,就放在空间里面,就想着等等看。
玉坠空间里神奇得很,无根的植物放着也不会变质。
怎样放进去,拿出来就是怎样的。
而霍老说着要在庄子里教她本事,一上来就先要宝意练字。
霍老在庄子上,也算逍遥快活。
他同谢易行聊天、下棋,等宝意一来就把她赶去练字。
要继承他的本事,这一手狗爬的字的不行。
谢易行在庄子上的书房也有很多珍品。
霍老找了两本字帖给宝意练,又拿谢易行做例子“先定个小目标,练成你公子这样。”
宝意立刻巴巴地看三哥,谢易行坐在棋盘前对她一笑“好好练。”
要练出一手好字,没有捷径。
霍老要她先写得端正,再说其他。
又过了两日,宁王太妃的车队来了。
庄上所有人又出来迎接,乌压压站了一群,就是宝意不在。
这个时间,她已经在妙华庵抄经了。
宁王太妃下了马车,望着这庄子。
她上一次过来还是将近十年前了。
庄上的管事也换了,原本是李管事他爹,现在已经换成儿子在管了。
祖母到来,谢易行同样出来迎接“恭迎祖母。”
“行儿。”宁王太妃见了幼孙,想起自己走的时候他才几岁,还由他娘抱着。
现在长大了,长成了玉树临风的翩翩公子,可是却坐在轮椅上,叫人看了就心疼。
这嘉定之乱的祸患,绵延到现在。
乱世不光百姓受苦,他们也一样逃不了。
祖孙见过,宁王太妃才去了自己的院子。
谢易行住的院子比较偏,十分安静。
府中其他人过来的话,一般还是住主院。
宁王太妃身边只有老人陪着,没有年轻丫鬟。
陪着她去修行都是老人了,五台山上面毕竟寂寞。
年轻丫鬟跟着去了就是荒废光阴。
一来庄子上,箱笼都还没下全,宁王太妃就动身去了妙华庵。
她是走路过去的,管事们说要陪着去,她也说不用。
身边就一个老嬷嬷陪着她走。
都是走惯了的路,不会认不得,也不会走岔。
去了妙华庵,一开门,静云师太就先行礼了“见过太妃。”
宁王太妃受了她的礼,又回以居士礼,这才由身边的嬷嬷扶着进去。
她一边走,一边望着内里的景物“我看着这妙华庵,还是同从前一样。”
静云师太说“是。前几年一场火烧了两座院子,还是宁王府找人给修缮了,都是按着旧样子粉刷的。”
宁王太妃进来,听到熟悉的诵经声,再往旁边一看,就看到偏殿里有个小姑娘在抄经。
她的目光一落在这小姑娘身上,就觉得她亲切,觉得眼熟。
“夫人在看什么?”身旁的老嬷嬷见她停下,于是问道。
“你看。”太妃指着宝意给她看,“总觉得这小姑娘瞧着有几分眼熟。”
老嬷嬷辨认了片刻,说道“奴婢瞧着也是,好似在哪儿见过。”
宝意在认真抄经,宁王太妃也没有过去打扰,先往主殿去了。
主殿中诸人诵经念佛,宁王太妃也跪在了蒲团上,同她们一起做这功课。
妙华庵的功课时间比别处长,等到结束之后宁王太妃站起来,就感到自己的腿都麻了。
老嬷嬷忙道“奴婢扶夫人到处走走。”
宁王太妃点了点头。
她们又从主殿出来,一看偏殿,那个小姑娘已经不在了。
一主一仆于是往后院去。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宁王太妃年轻时熟悉的。
那时节太乱了,她们没有办法做什么,就只能是跟着来祈福。
宝意正在院子里,从腰间的小荷包里拿出了一把小米。
她把小米洒在地上,等着小麻雀来吃。
这是霍老的习惯,她觉得有意思就学了,抄完经就出来松散松散。
她看着小麻雀飞下来啄食小米,听见身后传来了说话的声音。
回头一看,发现是位老夫人。
宁王太妃打扮是还低调的,看上去就是寻常的富贵人家。
宝意想,这大概是来这边上香的吧。
如今香火都聚集在灵山寺,也就只有这样的老人才会来妙华庵了。
她本来没在意,不过老夫人被扶着往这个方向来,宝意就又多看了一眼。
老夫人似是故地重游,只顾着看周围的风景,没有注意脚下。
她身旁的老嬷嬷也没注意,两人在下台阶的时候,脚下踩了个空!
旁边的老嬷嬷急得叫了一声“夫人”,可她自己也老了,也扶不住了。
“小心!”两个人眼看就要摔地上,宝意忙冲了过去。
这一刻在她眼中,两人摔的速度都感觉变慢了。
宝意来不及多想,冲过去之后就正好垫在了底下,当了两人的缓冲。
宁王太妃听见一声闷哼,坐在地上惊魂未定。
她到底年纪大了,要是真摔了,是要摔出问题来的。
老嬷嬷也没摔着,主要是有了宝意那一挡,她比宁王太妃更快回神。
“夫人——”她扶着宁王太妃,上上下下地检查,“没摔着吧?”
“没事。”宁王太妃没有怎么摔着,想起还垫在自己身下的小姑娘,仔细一看,却是刚刚在偏殿里抄经的那个。
宝意感到手肘很痛,但还是先问老夫人“夫人没摔着吧?”
“我没事。”宁王太妃由老嬷嬷扶着站了起来,望着这个小姑娘,“你没事吧?”
宝意对她露出一个笑容,摇头道“没事。”
可是她身上夏衣轻薄,又是浅色的。
手肘破皮处的血一渗出来的,衣服上就透了出来。
老嬷嬷一眼就看到了“哎呀,姑娘手都出血了。”
宁王太妃于是捉住她的手,宝意的衣袖滑下去,露出一截手臂。
她的手肘上擦得狠了,出血不止。
宁王太妃顿时便知她疼,忙道“到禅房去,找静云拿药。”
宝意本来觉得自己没事,可看着老夫人紧张的样子,于是便跟着她走了。
老嬷嬷拿了清水和药膏来,宁王太妃亲自己给她擦干了上面的沙石,又给她上药,问她疼不疼。
宝意说“不疼。”隔了片刻又道,“您二位没事就好。”
宁王太妃看着她,觉得既亲切又乖巧。
老嬷嬷也心中感谢宝意挡了这么一下,没让太妃出事。
她问宝意是谁,宝意就说“我是附近庄子上的丫鬟。”
附近庄子上就只有他们宁王府一个庄子啊。
老嬷嬷惊奇地看了宁王太妃一眼,说道“姑娘是宁王府的?”
宝意说“是啊。”
老嬷嬷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可巧了,夫人。”
宁王太妃也笑了起来“是啊。”
宝意有些茫然,想着这位老夫人难道是庄上的客人?
没见过啊。
今生没见过,前世也没见过。
三人在禅房中坐了片刻,就有小尼姑送斋饭过来了。
宁王太妃留宝意在这里陪自己吃一些。
宝意想着左右自己今日抄经的时间又缩短了一半了,用了午膳再回去也好,于是便应了下来。
妙华庵的斋饭味道实属一般。
宝意是过惯苦日子的,什么都吃得。
好吃的可以,这样普普通通的也可以,可是宁王太妃却不行。
她在五台山上都有自己的小厨房,是宁王特意请来为她做斋菜的大厨,此刻完全吃不惯。
她叹了一口气,放下了筷子“当年都吃得惯的,如今却不行了。”
到底是年纪大了,胃口也不好了,不比当初。
“夫人,多少再吃些。”老嬷嬷还在旁边劝她,“这用得太少了。”
宝意放下了碗,望着宁王太妃道“夫人不合胃口?那我去给你做过吧,我的手艺还行。”
她这样好意,宁王太妃也不忍拂了她的意,只说道“好。”

宝意就去借了妙华庵的厨房。
她看老夫人刚刚那一摔是受了惊吓,于是在水里加了滴灵泉水。
炒了两个青菜,重新蒸了饭再端回来。
老嬷嬷接了,看到碗里的米粒粒粒晶莹,饭香扑鼻。
菜是碧绿的颜色,看起来就很好吃。
她一看就先夸了声“这饭菜真香啊。”
她把这新做的饭菜端到宁王太妃面前,宁王太妃也有了食欲。
宝意擦擦手,站在旁边道“这菜跟米都是出自庄子上的,夫人尝尝。”
宁王太妃动筷了,一入口就觉得好吃。
老嬷嬷欣喜地看着她畅快地把宝意准备的饭用了,菜也吃了大半。
等她放下筷子,老嬷嬷立刻说道“夫人用得比平时还要多呢。”
宁王太妃感到满足,这饭菜是真的好吃。她问宝意“你是在庄子上掌厨吗?”
“不是。”宝意摇头,“我是跟着公子过来的。”
老嬷嬷见太妃跟她投缘,于是对宝意说“那不如等下午一起回庄子上。”
宝意点了点头“嗯。”
她说完,就先把碗碟都端出去洗。
老嬷嬷见宁王太妃一直在看着她,于是对她说道“我们郡主也是这般年纪。”
宁王太妃说“是啊。”
她有三个孙子,离开的时候都没有见过自己的孙女。
有个小姑娘大概就是这样了,是她的贴心小棉袄。
宁王太妃用过饭片刻就感到困了,老嬷嬷于是服侍她在禅房里睡下。
等到出来,才发现宝意也给自己做了饭。
见她来了,宝意便把热着的饭菜都端了出来,说道“嬷嬷刚才没吃呢,快来吃些。”
老嬷嬷对她一笑,想着这是个好孩子,还跟宝意说了会儿话。
下午,宁王太妃醒来,老嬷嬷伺候她梳洗。
她感到自己睡醒精神格外的好,走路也松快了。
宝意陪在她身边,同她们一起回去。
宁王太妃不时问她两句,宝意也乖巧地回答。
老嬷嬷看宝意是真的很合太妃的意了,走在太妃身边陪她说话,太妃脸上都带着笑容。
宁王太妃也是很少跟这个年纪的小姑娘一起了,只觉得宝意身上的鲜活都能感染自己。
等回到庄子上,门边是王管事在候着。
府上王管事是专门过来就伺候着宁王太妃的,一见她就先行了礼,说道“太妃回来了。”
宝意跟在宁王太妃身边,听着“太妃”这个称呼愣了一下。
“起来吧。”宁王太妃抬了抬手,看着心情很好。
王管事一看扶着她的是宝意,于是笑着道“太妃跟宝意姑娘在妙华庵里遇到了?”
宝意这才慌慌地要行礼,然而宁王太妃扶住了她,对她说道“不必行礼,好孩子。你先回去你公子那里,等你有空了来我院子里,陪我说说话。”
宝意想,这是祖母。
她在三岁的时候失去了祖母孙嬷嬷,孙嬷嬷满足了她所有对祖母的想象。
甚至在最艰难的时候,都充当着宝意生命中的光。
可是这位祖母却跟孙嬷嬷不一样,她同样温柔,却贵气天成。
这才是她真正的祖母。
宝意回了院子里。
她在妙华庵要抄佛经,回来又要继续练字。
每天抄抄写写的,谢易行看着都觉得她会不会太辛苦。
霍老却说“她有韧性是好事,不用管。”
又过了一日,庄上又来了客人,却是空闻大师。
空闻大师下山本是为了天花的事,可是宁王三公子的复诊时间也到了。
他就先过来了庄上,没想到宝意也在,霍老也在。
一段时日不见,霍老一看就被照顾得很好。
空闻大师露出笑容“正好一起看了,不必跑两趟。”
他先给谢易行针灸,银针刺入他的穴位上,空闻大师拈着针尾轻轻拈动,问他可有感觉。
这个问题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他问了无数次,每一次谢易行都是没有感觉的。
可是这一次,他的神色却凝住了。
宝意在旁屏住了呼吸。
空闻大师问“如何?”
谢易行开口道“感到了麻痒。”
这种感觉在他的腿上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空闻大师闻言露出了笑容。
谢易行问“如何?”
空闻大师说“有好转了。”
什么,有好转了?
谢易行还未说话,在这里等着的众人就要高兴得蹦起来了!
空闻大师来给三公子看诊,不光宝意跟霍老在,李娘子也特特来等着。
她知道空闻大师来,还特意做了专门的斋点给他吃。
闻言高兴得差点把手上的斋点打翻。
宝意也是激动得不行。
要不是现在还要陪着霍老,等他的结果,好知道自己的泉水到底怎么用才能更有效,她立刻就要跑到宁王太妃那边去跟她报喜了。
宝意看着三哥,他虽脸上不显,但是放在腿上的手指已经收紧了。
她忙跑去外面,招了院子里名叫飞白的小厮“快去太妃院子里告诉太妃,三公子的腿有知觉了!”
“是!”小厮眼睛一亮,立刻就跑着去了。
他平日里看起来机灵,可是现在听到这大喜事却傻劲就冒出来了。
宝意听他一路嚷嚷“三公子的腿要好了!三公子的腿要好了!”
这一喊,庄上众人都听见了,人人脸上都露出了惊喜。
宁王太妃还在院中念着佛,听到这小厮的声音,一下子站了起来“真的?”
她由身边的老嬷嬷扶着,也立刻来了孙子的院子。
见宁王太妃亲至,空闻大师也是很高兴。
他为谢易行看诊多年,如今终于令他有了好转,可以说是幸不辱命。
“空闻大师,”宁王太妃急切地问道,“我们行儿是有机会站起来了?”
“不错。”空闻大师笑着点头,“有知觉了,就说明能恢复了。”
谢易行坐在轮椅上,看着自己的腿,他心中又怎么不渴望做个自由行走的健全人?
此刻还能表现得镇定,不过是因为他强行抑制了自己。
宝意听空闻大师说这变化可能是因为换了方子,有了效果,也可能是因为三哥原本断开的经脉又自己长好了,在心中暗暗点头。
她不懂医理,也不懂灵泉是如何作用的,但润物细无声,只要继续给三哥用下去,他的身体就会被慢慢地改变。
总有一天,他会真正地离开这轮椅,靠自己的力量行走。
而这一切,大家也只会以为是空闻大师的医术高超,而不会想到宝意头上。
给三哥诊断完,空闻大师又开始给霍老诊脉了。
宝意再次屏息凝神,见空闻大师一搭脉,脸上的神色就有了变化。
霍老看着他,问道“如何,空闻老儿?”
他一直是觉得自己回光返照,此刻就怕被宣判时日无多。
空闻大师却看着他,说道“情况若是再有好转,老衲就有把握为你医治了,霍施主。”
霍老一愣,随即说道“真的?!”
空闻大师点头。
“哎呀,这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李娘子高兴得不行,霍老爱吃她的菜,也懂她的菜。
他人也很有趣,陪着三公子,三公子也开朗许多,现在两个人都好了。
她忙问空闻大师“大师,我家公子跟霍老先生日常可有什么忌口的?或者有什么他们吃了会特别好的,我就多做些。”
空闻大师道“他们日常吃药,你只消做些清淡的吃食就好。”
李娘子忙点头记下。
宝意想,那自己加灵泉,还是就日常加在水里用就好了,不要混进他们的药里。
这灵泉能够激发食物的美味,却不知会怎么激发药性。
她又不懂医理,也不能拿出来告诉空闻大师,最好还是不要。
全庄上下,一片喜庆。
王管事特意命人快马回府中,告诉王爷与王妃这件大喜事。
空闻大师在庄上多留了一日。
他们这院子可是风雅,宝意练字,他们三人就在谈天论道,博古通今,无所不谈。
之后,空闻大师才去了城中,看已经开始痊愈的天花病人。
天花是得过一次就不会再得的疾病,可惜目前却无法治疗。
空闻大师此番下山,就想看看有什么办法能够减轻天花的毒性。
这样再有天花疫情,众人应对也不会这样被动。
欧阳昭明听见空闻大师进了他们隔离起来的区域,只说道“由他去。”
这位大师同旁人不同,这世间若有欧阳昭明敬佩的人,空闻大师便是唯一一个。
他去寻求治疗天花的方法,欧阳昭明则抓住了传播天花的源头。
这个卖艺的外邦人在单独的牢里被关了几日,确认他不再有传染性,欧阳昭明才下来审他。
对方看起来跟在庆典上的样子很不一样。
他风光不再,而且脸上没了脂粉掩饰,天花留下的印子就更明显了。
欧阳昭明来到他的牢房对面,做在椅子上开口问道“是谁派你来的?”
这外邦人听到他的声音,一下子扑到了栏杆前。
他的官话说得不是很好,又很急,一急就更说不出来。
他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被这样抓进来。
前几日都完全没有人理他。
现在一见有人来,他好不容易才捋直了舌头,说道“大人!我是跟着商队进来的,就是进来表演赚点钱——”
欧阳昭明坐在暗处,只露出官袍和锦靴,没露脸。
他说“那你可知你身上带着天花病毒?”
那外邦人急迫地说“我痊愈了,大人!我已经痊愈了!”
欧阳昭明轻笑一声“你这病,结痂脱落之前都还有传染性。说,到底是谁指使你来的?不说实话的话——”
他从暗处倾身,让对方看清自己的面孔——
“你知道我是谁吧?”
这外邦人一看见这张如同情人般的俊美面孔,就立刻“啊”了一声,往后退去。
就好像欧阳昭明才是那个带着天花的人。
欧阳昭明的名声可是连他这样一个外邦人都知道,他战战兢兢地道“大、大人,小的绝对没有半句虚言,我就是跟着商队进来的……”
欧阳昭明问他如何知道庆典开城的事,他说是在小镇上听到的。
又正好有商队要来京都,他就跟上了。
他跟了商队一路,也没见他们有什么事,于是就以为就好了。
欧阳昭明听着他夹生的官话,确认问不出什么有用的信息之后,于是站起了身。
他的侍卫从暗处走了出来,跟上了他,从这黑牢里离开。
“大人!”外邦人还在后面叫他,“求你放我出去!大人——”
火把照耀着石墙,欧阳昭明的声音响起,说道“他说的是真话。”
旁人在他面前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他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有意思。”他一边向上走,一边轻笑,“在东狄那个老家伙死了以后,还没有见过这么有趣的局。”
这个带着天花的外邦人来这里,肯定是有人指使的。
只不过这个被人使用的棋子也不知道罢了。
他说“不管空闻大师要什么都给他,只要他能找到办法治好天花。”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