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大殿暗斗 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群臣刚走到店里站好,小太监便扯着嗓子喊道。
“刷,”小太监的话音刚落,英廉便发现有数道目光向自己看了过来。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坐在龙椅上的乾隆。
“呵呵,没想到老了,老了,竟然又一次成为了朝堂上众人关注的目标!”英廉暗笑了一下,然后在数道目光的注视下走了出来。
“臣,有本上奏。”
“好,快些呈上来让朕看看!”乾隆笑呵呵的看了英廉一眼,对着身前的小太监说道。
马上,英廉手中的奏折便由小太监交到了乾隆的手中。
“嗯,老爱卿你辛苦了!既然这件案子已经查清了,而幕后的元凶也已经自相残杀身亡了,我看就不用三个月后再复审了,就直接把此案卷封存了吧!”看完了手中的奏折之后,乾隆饱含深意的看着英廉说道。
“皇上圣明,老臣遵旨!”英廉也立刻心领神会的点头应了下来。
“嗯,”看到英廉如此通晓圣意,乾隆微笑着点了点头。“老爱卿近日来为了案情废寝忘食,可谓是劳苦功高!本来是应该让老爱卿休息一些时日的,但是朝中之事实在是少不了老爱卿啊!因此只能让老爱卿能者多劳,多替朕分担一些了!”
说到这里,乾隆面色一肃,高声说道:“英廉听旨。”
英廉见状,赶紧双膝跪倒在地,口呼:“臣,英廉接旨。”
“英廉在署理刑部期间,勤勤恳恳未有一丝倦怠,兼且政绩卓著,朕心甚慰。着即日免去其刑部尚书之职,调任为吏部尚书。”
“臣,臣遵旨!”
英廉叩头谢礼后,怀着激动地心情站了起来。他没想到自己竟然在有生之年还能做到吏部尚书这个万人瞩目的位置。这虽然是没有他预先估计的大学士、太师之类的品极高,但是却是实实在在的实职,比那些品级高的虚职要好了不知多少了!
“呵呵,老爱卿以后的担子就更重了!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啊!”看到以英廉如此的阅历竟然也被这个消息弄得楞立在当场,乾隆开心之余,又忍不住叮嘱了一下。
“臣,臣万死也不足以谢皇上的隆恩啊!”英廉虽是心下激荡起伏,但是多年的官场的经验还是让他快速的反映了过来,又躬身向乾隆施了一个大礼。
“呵呵,”乾隆轻笑了一下。“老爱卿不比如此多礼!原吏部尚书胡老大人早已经递上了告老还乡的折子,下朝之后,你就和他尽快的交接一下吧!”
“臣,遵旨。”
看到英廉躬身退回了自己的位置后,乾隆的眼睛向王府尹看了过来。“顺天府王府尹你难道就没有什么话要对朕说吗?”
“臣,臣有罪,请皇上责罚!”
听到了乾隆的询问,因为王班头事件败露而担心了一宿的王府尹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惊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向乾隆请起罪来。
“哼,”乾隆冷哼了一声,“本以为你对传香斋案件应对及时要奖励你一番的!谁知你如此御下不严,手下的班头竟然和外人串通起来了,险些陷害了一个前途无量的士子!是可忍,孰不可忍。你虽说在此案中也有一些功劳,但是过大于公,这个顺天府尹你就不用干了,明日到翰林院去做一个翰林吧!”

“皇,皇上开恩啊!臣确实是不知那王班头是如此小人啊!”听到乾隆竟让他去翰林院养老,王府尹顿时便急得“砰砰”在地上磕头求起饶来。
“皇上,王大人虽然是御下不严,但是在任多年也还算勤勤恳恳,就请您再给他一次机会吧!”大殿下的和亲王虽然暗恼王府尹事先不把案情通知他,甚至是在刚才的大殿外也没有搭理他,但是事关到顺天府尹这个品级不高、但却非常重要的位置,他再也沉不住气了,当下便步出朝班为王府尹求起情来。
“哼,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能剪除你一两个党羽,朕又岂能轻易放弃!”乾隆暗暗地冷笑了一声后,微笑着对这和亲王说道:“和亲王此言差矣。这顺天府乃是天子脚下、京畿重地,必须得有一个能员干吏来署理朕才放心!王府尹为官多年虽也勤勤恳恳,但是却无什么建树,再在此位子上待下去也是枉然。正好他乃是两榜进士出身,到翰林院正可施展他的才华!”
“这,那不知皇上属意何人接此位置呢?”
要说和亲王今天也够郁闷的了!吏部尚书被英廉这个中间派拿去了,他因为不想过度刺激那些中立的大臣,再加上王有望确实有把柄落在了乾隆手上,所以想了一下他便放弃了争夺。可是现在这个顺天府尹竟然也要从手中失去了,这就不由得他不着急起来。只是眼下乾隆主意已定,已经打定主意要换人了。无奈之下,他只得对这个接任的人选动起了心思。
“嗯,这个接任的人选吗······”说到这里,乾隆向殿下的群臣看了过去。在怡亲王的脸上故意逗留了一下后,他轻轻的说道:“就由翰林院学士李咏李大人来接任吧!”
“什么,由李大人来接任!皇上这恐怕有些不妥吧!”一听到是由怡亲王一系的李咏来接任,和亲王立即出声反对起来。
“哦,哪里不妥啊?”乾隆做出一副诧异的表情向和亲王看了过来。
“这,这李大人虽说是由地方知府升到翰林学士的,但是毕竟是太年轻了一些,历练难免不足啊!所以臣认为还是由御史汪涵汪大人接任比较好!汪大人久在京中担任御史一职,对京中的情况也比较熟悉······”
“呵呵,和亲王此话就有些偏颇了!”和亲王的这番话还没有说完,便被已经得到了乾隆暗示的怡亲王打断了。
“嗯,难道怡亲王也有不同见解?”强忍着心头的得意,乾隆向怡亲王看了过来。
“皇上,臣的确是有不同的见解”怡亲王心照不宣的看了乾隆一眼。“依和亲王所说,李大人年纪轻,还需要一些历练,所以不适合接任这顺天府尹的位置。臣以为却不然。李大人年近四十,正是龙精虎猛的岁数。而且在山东为官十年,从一介知县升到了知府,也足以说明了李大人的政绩和能力。相反的,对于汪大人,臣以为由他任顺天府尹却是大大的不妥。因为他既没有李大人的那种处理政事的经历,也没有应对各方突发事件所具有的能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