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好人自然有好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包掌柜,魏掌柜看着那支笔有点犹豫,如果这支笔不是那些豪门世家富贵人家去用光,是给一些铺子里记账先生衙门里的文书来用,恐怕这价格卖不上去呀。
这样的话就不合算。
“掌柜的,这样吧!这笔一时半会儿也不是谁都能用得了的,因为用这种笔和毛笔字一样,需要有字体。
学过毛笔字的人上来用这个笔写字,恐怕还需要适应一下。也不是谁一下子就都能把这个习惯改了的。
我先给您铺子里留一只,看看有没有人询问,有没有人愿意用。当然回去之后我可以把练硬笔的字帖给您送来。
说不准有识货的也想要呢。咱们契约上就不写这个,还是专门写纸吧。”
王小青也不强求。
自己这个属于取巧,要不是自己有仓库,这笔还不敢拿出来呢,用一支少一支。
大家签了契约,包掌柜和魏掌柜和和气气把他们送走。
而且约好了这两天送第一批货,毕竟王小青他们纸坊里的纸已经做出来了,谁知道徐记那里又变了卦,所以这现成的纸还堆在那里呢,只不过这会儿换了主人家罢了。
王小青和韩大志他们出来。
老太太不由得噗嗤笑了出来,这个死丫头居然连签字笔都拿出来,也不怕被人发现。
韩大志还以为老太太是因为签了这么大的单,所以高兴。
他也高兴啊。
不说其他的,他刚才光是和那几个和他定纸的管事确定他们家的地址就废了不少时间呢。
王小青这一出马立刻动静闹大。
这一次他粗略的算了一下,估计他们一个月就能出去五千多刀纸。
这可是银子啊。
唯一发愁的就是怎么运啊。
王小青一看韩大志那紧锁的眉头,就知道这位大叔在那里想什么呢!
“韩大叔,别发愁,车到山前必有路,咱们回去之后商量着怎么办?”
王小青也想改善大家的状况,可是没办法。
她手里的那点儿银子要应对接下来的造纸的话。
成本是必然要摊出去的,人家谁家要货也不可能提前给她定金。
她只能老老实实得花本钱进货。
目前来看什么盖房子呀,收拾家呀,包括想弄辆可以送货的马车,恐怕都不是容易的事儿。
不过要是接下来没错的话,剩下的几个月时间足可以让他们把一切都翻转过来。
三个人出了门直接往回走。
十几里地靠的就是人走。
王小青觉得自己已经练了金刚不坏之身。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跑跑步都会累的喘,现在轻轻松松走几里地,她都不带喘气喘急的。
人真的很容易适应环境。
终于回到了村子里。
韩成奎已经打发人在村口接他们。
主要是眼瞅着天黑了,这从山底下往山上走这一段路,容易遇到野兽什么的。
虽然他爹跟着,可是毕竟身边儿是一老一小两个女人,要是真打起来恐怕也不占便宜。
等他们到家。
韩成奎急忙招呼。
“小青大娘去我们家吃饭吧,我都让我婆娘做好饭了。就等你们回来呢。”
吃饭是次要的,主要是心里着急,想知道今天去了怎么样。

纸坊里天天大家在热火朝天的干,可是实际上心里着急的只有他们这几个人。
只有他们清楚,这堆在库房里的纸一天比一天多,可是要是卖不出去的话。
那大家的士气可就要被打的一点儿都不剩。
谁不着急啊。
韩成奎知道小青给的工钱高,可是这一份工钱他们拿的心里亏啊。
连手艺都是和人家小青学的,到后面他们拿的这工钱。还不承担这个风险,连本钱都是小青出的。
都是实在人,心里不舒服。
王老太摇摇头,“老三家的肯定也给我们做了饭,我们还是回去吃,你们回你们家吃,现在谁家都不富裕。你想知道啥回去让你爹告诉你。”
韩家的人人品还都值得放心,要不是因为这样,老太太当初也不能非要留下来帮着韩家。
现在看出来,这韩家的人的确是知恩图报的人。
王老太和王小青回家。
韩成奎跟着自己老爹深一脚浅一脚往家里走。
“爹,您快说说今天到底怎么样?你不知道把我都急成什么样子了。一整天干活都干不到心上,你不知道都做坏了不少纸呢。”
韩大志给了韩成奎一巴掌,那一巴掌轻飘飘的拍在后脑勺上,跟挠痒痒一样。
“你小子以后要是再这么毛毛躁躁的,我告诉你啊,你就别去纸坊干,省的给人家小青找麻烦。”
韩成奎摸着脑袋嘿嘿的傻笑。
“爹,我就是逗逗您,您还不知道我干活儿,你还不能放心呀,我怎么能对不起小青呢?那可是我师父再加上是我们一家三口的救命恩人,无论怎么说,您儿子也干不出那样的事儿啊!”
“你呀,以后就老老实实跟着小青走就好,我告诉你今天去了府城,我才知道读书多有什么好处。
这读书人就是厉害,你看看人家小青的爹是个读书人,把这闺女教的多好多厉害呀!
三言两语就能把事情全部都扭转,而且出口成章呀!把那一帮秀才老书生都给震得下巴颏掉了一地。
一个个争着抢着要买咱们王记纸业的纸,好像那纸不花银子一样。”
韩成奎一拍大腿,“我就知道我师傅厉害着呢!您这么一说我立马放心,看样子我师傅已经大功告成,咱们这库房里的纸应该马上就能卖出去。
明天去干活儿,我立刻就让这些臭小子给我铆足了劲儿的干。”
韩大志乐呵呵捻着胡子,心里觉得这日子可真的有了奔头。
以前他们走在逃荒路上,还不知道明天该到哪里去落脚,也许是荒山野岭,也许是荒郊野外。
可是现在不光有了地,还有了住的地方,而且还有了可以挣银子的营生。
眼瞅着这要是再干上一年半载的,说不准家家户户都能起了新房子。
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而这一切他心里明白,都是因为他们跟着王家占的光,要不然人家王家完全可以自己干。
看起来回去得好好和那几个小崽子洗洗脑子,可别学王在江那个不开眼的。
还以为自己多有本事呢,结果却闹了这么大的笑话,还欠了这么一屁股债。
做人还得讲良心呀!
怪不得人家说好人自然有好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