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惜才之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蔡邕见到朱儁从怀中拿出纸来,脸上有迷惑不解之色。
“朱公,你这是...”
“这是公明那小子写的诗赋,你看看。”
也不等蔡邕多想,朱儁便将吕煜写的诗塞在他怀中了。
蔡邕虽然微愣,但知晓朱儁如此做,肯定是有道理。
朱儁也不是无聊的人,不会来做什么无聊的事情。
“这...”
只是看第一章,蔡邕的眼睛就圆瞪起来了。
他嘴巴长得很大,一脸不可置信的模样。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好诗!
短短的一首诗,却是将什么意境都表现出来了。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在这个时候,便是蔡邕,心中也是被勾起了思乡之情。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油然越入眼中。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
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
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
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
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
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
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
妙,太妙了!
蔡邕都忍不住拍手称快了。
“好诗,好诗。”
这第一张纸的诗便如此,那后面的,又会是什么内容呢?
他有些迫不及待了。
蔡邕将第一张写着《静夜思》的纸端端正正?小心翼翼的放在桌塌上,他这才去拿第二张纸来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只是看了一句,豪气便从纸上铺面而来?也让蔡邕忍不住赞叹一声。
“好诗,好句!”
他再看下去。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尤其是读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之后,蔡邕忍不住再次鼓起掌来了。

“吕公明好大的豪气,好大的自信,难怪他敢在寒衣节祭祀大典上驳斥董卓,如吕公明这种人,还有什么事情是不敢做,做不出来的呢?”
只是读到此处,蔡邕便忍不住将眼睛闭起来了。
吕公明的诗赋实在是太好了。
好到他一时间有些不敢相信他能够看到这样的作品。
实在是...
太让人感动了。
文人相轻,但文人也喜欢看那些锦绣文赋。
而吕煜的诗赋,对蔡邕来说,无异于是一餐饕鬄盛宴。
“呼”
他深深吐出一口气,对着朱儁一本正经的说道:“你拿吕公明的这些诗赋过来,我见了,自然会死命保住吕煜的,即便是我死了,也要保住吕公明。”
像吕公明这样的大才,又是忠汉,又是有才气,又是有品德。
太难得了。
而且...
这个吕公明才及冠没有多久,他还年轻啊!
年纪轻轻便有如今的成就,日后,恐怕又是另外一个关西孔子。
不!
不止是关西孔子杨震那般。
说不定会成为第二个孔夫子。
想到此处,蔡邕都忍不住的全身发抖起来了。
他仿佛是见到一个即将永垂青史的才人,圣人出现。
可惜...
他写的是诗,若是春秋一样的典籍,那才是流传千古。
不过一想,蔡邕又自嘲起来了。
若吕公明在这种年纪能够写出春秋这般巨作,那么...
便是孔夫子再世,都要汗颜了。
“我拿那小子的诗赋过来,自然也是有这个意思的。”
见到蔡邕如此震惊,重视的程度,朱儁也明白,他那个徒弟的作品,恐怕还真是非同小可。
他作为老师,自然也是非常骄傲的。
虽然这诗赋不是他教出来的。
但怎么说,他也是吕煜的老师。
“不过...仅仅是议郎你一个人,恐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人来保那小子。”
蔡邕轻轻点头,他不是迟钝之人,马上明白了朱儁的计策,亦或者是吕公明的计策。
“吕公明想要我们以惜才之名保下他?”
朱儁轻轻点头。
“那小子是这样说的。”
“好!”
既然是要惜才,便是要有大名声,最好是要朝中诸公,士林大儒,还有那些太学生们都知道了才行了。
“我有一个主意,三日后我会开一个诗会,便在雒阳外的伊阙,便叫伊阙诗会。”
伊阙乃是雒阳美景之地,尤其是下了雪之后,景色就更加怡人了。
这里两山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过。
“届时我邀请朝中诸公,太学博士,博士弟子,也允许寒门士子,太学生在旁观望,等人到了,我将吕公明得诗赋展览出来...吕公明的才名,便会天下皆知,到那个时候...不用你我开口,肯定是会有人站出来替吕公明说话的。”
“这个主意好!”
朱儁拍了拍手,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也是放下一半了。
“也算那小子有些本事,不然的话,这件事恐怕是要麻烦了。”
这能叫有点本事?
吕公明的这些诗赋...
都可以流传千古的啊!
便是他,大半生也没做出多少来。

当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