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大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呼呼的风儿实在是喧嚣,在吕煜身后的王宁嘴巴张得巨大,人已经是整个呆住了。
敢在太学院如此嚣张,如此狂妄,居然还将这数百太学生给说得哑口无言。
主公...当真...当真是吾辈楷模!
王宁眼中满是对吕煜的敬佩。
沉默来得很久,但沉默总是要被打破的。
“吕公明,博士有请。”
呼~
韩诗校舍出来的博士弟子此言一出,风儿的声音也被掩盖下去,周遭似乎响起了许多舒了一口气的声音。
吕煜轻轻一笑,对着陈群杨修等人拱了拱手,说道:“辩经难胜,辩事也行,实在不行...”
吕煜提了提腰剑宝剑,打趣道:“剑术我也稍有涉及,比剑也行。”
说完,吕煜拍拍裤脚的灰尘,大笑两声,跟着韩诗博士弟子,便朝着韩诗校舍中去了。
“这吕公明,当真猖狂,公羊出身,就是不知礼数。”
太学生有不忿者,狠狠挖苦吕煜,但应和者却是寥寥。
“吕公明确有才气,熟读五经,对春秋理解,恐怕更是我等难以企及,少年意气,当真是少年意气。”
没本事嚣张,那是狂妄;有本事的嚣张,便成了少年意气。
“吕公明对春秋三传评价甚是合理,左氏丰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确乎是有些道理。”
“方才前文我还没抄录?你们何人有手书?”那些记录者眉头紧皱,朝着周围人问了一句。
“我是在吕公明说了许久才开始记录的,前文尚有残缺。”
“这可如何是好?”那些人一脸苦色。
“要不...等吕公明出来,让他手书原文?”
众人一愣,很识趣的沉默下来了。
话说他们过来,好像是要刁难吕公明的,而现在,却....
.....
杨修轻轻摇头,说道:“这吕公明有些本事,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司徒的事情,我看还是别提了,免得自取其辱。”
陈群小脸微红,稍有不服,但想到方才吕煜的风采,还是轻轻叹了一口气。
得经者口才向来不差,怕无博士亲出,是无法制住这吕公明的。
但博士若出,岂不是以大欺小?
公羊公羊...
我左传却是没有出这般大才。
左传弟子皆是叹息。
.....
另外一边,吕煜已经缓缓进入韩诗校舍了。
韩诗校舍,与外面的风景又要稍有不同。
正门便有一处石像,乃是孔子持笔写书模样,身侧则是一耄耋之年老者,背上背着行囊。
“此时夫子与兮伯吉父石像。”
吕煜轻轻点头。
“诗经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立像倒也不无不可。”
入内,再有三座石像坐而论道,不过却不如之前的孔子、尹吉甫高大了。
经过介绍,吕煜也知晓这是韩婴、赵子、淮南贲生师徒三人的石像。
韩婴创立韩诗,而他的几个弟子,则是将韩诗发扬光大,逐渐形成了韩诗的王学,食子学和长孙学,学徒甚多。
越过石像,便是到主堂了。
薄薄白雪,丝竹之声轻柔,博士弟子已经低头退下,吕煜将身上落下的几朵碎雪拍下,一步跨入主堂之中。
主堂开阔,远处坐有一个青衫长衣老者,须发皆白,他一手抚琴,头低着看琴,吕煜进入其间,似乎没有引起他的注意。

在他的身后,有绿竹屏风,屏风后面可以看到一丛绿竹,以及飘飘而下的细雪。
其下客位,坐着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他身着锦袍,头戴小冠,见吕煜过来,点头示意。
“晚生吕煜,拜见濮阳公。”
吕煜拱手行礼,而后者的琴声也旋即而停。
“请坐。”
身侧有小童送来坐垫炭火炉,吕煜与濮阳闿对而坐之,其间相隔有十米还多的距离。
“司徒的信,我看了,公羊式微,公羊博士也几不外出,一心治经,想要发扬学海大论,你如今入太学,怕是会被人刁难,而无人援手。”
“腹中有铅华,何须援手?”
“哦?”
濮阳闿心中稍稍诧异,他故意拖延时间再来见吕煜,便是知晓左传弟子那些人肯定是会来找吕煜麻烦的。
现在看来...
莫非是没来?
“研习左传者甚众,莫非没有前来攻谒为难?”
“确有之。”
看来这濮阳闿不知道方才他在韩诗校舍做的事情。
“那你...”
“博士是问在下为何还如此信心满怀,昂首挺胸?”
濮阳闿轻轻点头,也不掩饰。
“那些小子各个冲动,便是博士陈公都非常头疼,他们若是前来为难,恐怕不是你能解决的。”
吕煜轻笑一声,说道:“洋洋洒洒数百言,便使之哑口无言,不过人数多而已,不值一提。”
“咦?”濮阳闿轻咦一声。
“不知阁下何至于使门外左传弟子哑口无言?”身侧的中年文士直接开口询问了。
“辩经。”
“辩经?”
“三传优劣比较,春秋大义何物。”
“敢请赐教。”
“敢问先生名讳?”
“当不得先生。”
中年文士连忙摇头。
“尚书郎华歆,唤我子鱼即可。”
华歆...
又是个大才。
这雒阳不愧是群英荟萃之地,若换在成皋,不知多久才能见到一位。
“不过只言片语而已,当不得什么高论...”
吕煜就选择性说了几句出来,华歆重重点头,拱手道:“有此高论,难怪那些太学生不敢出一言以复。”
“小友熟读五经,同龄者少有能及,倒是司徒欲我护你,看来是多余的了。”
王允看来早就知晓他到太学会被刁难了。
所以...
这是考校?
吕煜眼睛微转,笑道:“公精通五经,晚生岂能及之,既是信已送到,那我也便告辞了。”
他与濮阳闿不熟,王允也与濮阳闿不熟,与其被送客,不如自己自己表明去意来得好。
“不急于一时。”
濮阳闿挥了挥手,说道:“信中言之你欲求官,来太学岂不是为名?若你没甚本事,我自会保你离去,但如今你有真本事,倒也可以留下来赚些名声。”
说完,濮阳闿从座位中起来,长叹一口气,说道:
“董卓猖獗,我等既是熟读经义,便更需要匡扶我皇汉,你有此心,我定然助你。”
濮阳闿原本在外黄好端端的讲经,被董卓拉到雒阳,心中自然也是有些怨言的。
这也是他与王允不相熟,王允却吃定了他会帮助吕煜的原因。
“多谢濮阳公。”
吕煜对帮助自己的人,向来都是非常尊敬的。
不过他心中尚有疑惑。
“只是这名声...如何赚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