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记忆和遗忘的生物学原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费曼学习法”来源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riman),号称最终极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上有很高的价值。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scott h.young,他利用费曼技巧,在一年内自学完 mit 计算机专业的全部 33 门课程!
江寒重生后,并没有在网上发现这个学习理论。
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费曼这个人。
也许他还没有提出这种学习方法,或者这个方法已经有了,只是不叫这个名字……
也可能只是单纯的因为,自己还没接触到……
但没关系,反正江寒压根就不提“费曼”两个字,只把其当做自己总结出来的。
这样,就算真跟什么人的观点撞车,也可以说成“英雄所见略同”。
其实这套方法的理论基础,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孔老夫子就说过:“温故而知新”、“教学相长”,只是没像后人整理的“费曼学习法”那么系统和精细罢了。
江寒继续演讲。
“接下来是第二步,回顾。
在第一步中,你可能会发生卡壳的现象,或者忘记重要的点,或者解释不清楚,不能将重要的概念联系起来。
这其实不是坏事,因为你发现了自身知识的界限。
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不断扩大知识的边缘,接触到更多未知。
当你发生卡壳,就去找原始材料,重新进行学习,直到你可以用最基本的术语,去解释那个知识点。
第三步:将语言条理化,简化。
将你刚才的解释过程,书写下来,并将其中使用到的术语,进行简化。
如果你的解释不够简单,或者听起来有点乱,很好,这意味着你还有加强理解的空间……”
江寒喝了口水,稍微停了几秒,然后继续。
“第四步:传授。
现在你可以去找个人来教了。
这个人最好对这个知识点不很了解,或者真的去找个 8 岁的孩子。
这样做可以确保你的理解没什么问题。
检测知识掌握程度的最终途径,是看你是否有能力把它传播出去。
当然,实践中我们可能找不到合适的人……
但其实没关系,经过前面3步,我们的思考已经足够深入。
所以,实际上,只需要假装有个人等着你去教,就够了。
这种学习方法会让你对知识点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讲完“费曼学习流程”,江寒稍微停了一下,给大家思考、消化的时间。
台下鸦雀无声。
实际上,多数人已经呆滞了。
很多人不禁在想:这么简单的方法,为什么我想不到?
也有明白人,知道道理虽然简单,实行起来也不复杂,可想要成整理出一套方法,形成完整体系……
江寒足足停顿了半分钟。
就在大家以为发言已经结束的时候,江寒再次开口:“越是需要理解的东西,上述方法就越有效。
比如数学定理、物理定律……
但如果是比较依赖记忆的知识,比如历史事件,或者背单词,又该怎么处理呢?
我这里也有一些心得。
有一件事可能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我们的大脑是通过神经元网络来记忆的。
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的信息时,大脑并不是将其存储在神经元中,而是在神经元之间构建一些链接,通过调整这些链接的强度,形成一个模型。
这称作m-p模型,是人脑记忆的生物学原理。

这可不是我瞎编的哦,网上有论文原文,大家感兴趣,有时间自己找一下看看。
那么,按照这种观点,我们想要把信息转化为知识,就必须不断练习,来强化这种链接。
这样才能形成某种模式,运用这个模式,我们能通过旧的信息,推导出新的结论……
我们要想记住某个信息,比如一个英语单词,只靠死记硬背单词表,效果为什么不好?
那是因为,英语从来都是一个个句子,而不是一个个词。
我们背单词,只是记住了它的中文描述,而不是它在句子中的实际意思。
想要理解一个词,只能通过大量的例句。
当然,只是理解单词的含义还不够,我们还希望能将它的拼写、发音等信息,尽快记住。
所以我们经常花大力气去背单词……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明明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到了实际应用中,或者上了考场,就完全想不起来了,有没有这种现象?”
下面几乎所有人都默默点头,这种情况太常见了,除了天赋异禀的,谁没或多或少经历过几次?
江寒继续:“这是因为,我们记忆一个信息的时候,大脑会把它同周围的环境,联系在一起记忆。
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进化出大脑,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大脑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已知,解决未知。
所以在几十亿年中的进化中,我们的大脑形成了很强的泛化能力,这是人类拥有强大学习能力的最根本原因。
然而,我们付出的代价是,无法长久的记住信息。
大脑在接触到新的信息时,为了形成新的知识,就会重置、覆盖神经元之间的链接,从而导致旧的知识失效。
每次学习到新知识,总是伴随着旧知识的遗忘。
这就是记忆和遗忘的生物学原理。
不要认为这是坏事,如果我们无法遗忘,也就无法通过学习来更新知识,也就意味着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遭到淘汰。
有一种病叫超忆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
有个电影《雨人》就是讲述这个病的。
得了这种病,患者可以记住任何看过的文字、图像、声音,想忘都忘不了,可他们却极度缺乏学习能力,连简单的小事都做不好。
扯远了。
总之,大脑形成知识,是为了解决环境中遇到的问题;
而大脑形成记忆,是在神经元之间形成链接。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身边的环境,总是一成不变,大脑就不会全力以赴地工作,从而只会形成单一的链接模式。
——反正对于大脑来说,能让个体适应环境,就足够了,其它并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就导致一旦换了环境,原有的链接就会失效。
这一点,是大脑的生物属性和运行机制决定的,是大脑固有的缺陷,谁也没有办法改变……”
观众们早就听傻了,不过这句话让有些人稍微松了口气。
原来我记不住单词,是大脑自己的问题,不是我太笨。
嗯,这个锅甩得妙啊!
不过,江寒的下一句话,就将他们给彻底惊到了:“大脑的工作机制,我们没法更改,但是……我们可以欺骗它,欺骗自己的大脑!”
这话一出,下面顿时一片哗然。
大多数同学都是一脸的不信。
欺骗大脑!
这怎么可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