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在社会实践中学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自己就主要是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的。我所学到的许多方面,是学校课堂里无法学到的。同样自己走过的这30年的道路,我的知识、我的能力、我的胆识……都是从社会实践中得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固然失学对我是坏事,但能早日进入"我的大学"读社会这本"书",又是件好事。我从14岁读到现在,我还要继续读下去,社会是一部谁也读不完的"书"!
我要管理好我的公司,除了招聘、网罗人才,也要求我自己要有多方面的知识,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统计以及建筑、电子等技术知识……不要说学习了,有些我从前听也没听到过,全靠我在实践中学习。好在我这人领会什么都比较快,不单在管理、技术知识上懂得了不少,而且还弄通了几门技术,对机砖厂的一切,我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是"土专家"了;对建筑,从预算到施工、装修没人能"麻"得倒我;对运输、挖掘、装载机械的操作,我也会几样;我抽屉里还有"经济师"的本本……我的管理、技术知识和职称都是从实践中得到的。当然,实用性强一些,理论方面差些。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我能凭从实践中得出的学问,把我的公司管理好,是对我的知识管不管用的最好说明。
在我的经历中,我有失误,甚至失败,也吃过亏、上过当,但从错误和挫折里学乖、学巧,成长、成熟起来。记得我在17岁那年,好不容易筹集到1000多元钱,决定买辆"嘉陵"摩托跑单帮。我身上揣着钱,就和伙伴一起冒冒失失地跑到重庆去买车,到了,摩托车厂的大门也进不去,看门老头就把我们打发了。走到街上一想,不对头,便动开了脑筋,我们去买了一条"大重九"香烟,送给了看门老头,这样进了厂找到供销科,用800多元买到摩托车。买到了车,我们才想到咋个弄回广安呢,扛是扛不到几百里的,推也推不回广安!我们两人是见也没见过几辆摩托车的人,没办法,我们找了个平坝子现学,在平坝子上鼓捣了一天,便上马路开回广安,当然一路上磕磕碰碰,好歹总算没有栽到山沟里,只是崭新的车,整得遍体鳞伤,别人以为买回去的是旧货呢。
就像开摩托车初期免不了摔跟头,磕磕碰碰,开久了就能从从容容驾驶一样,我的老板生涯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从社会大课堂我得到了最珍贵的东西,使我懂得了:生活不相信眼泪,相信实力!这是商品经济的竞争中,普遍的法则。"说不赢该输,打不赢该败",国际上不也是这种"实力政策"吗!美国人到处指手画脚,充当国际警察,凭的就是有钱,财大气粗,打不过它,它就称霸!我开"猪儿摩托"做生意,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本钱小,经不起折腾,几下子就亏得破产了。现在当然不同了。淡水经济是以房地产带动起来的,1992、1993年被称为"淡水旋风",这"旋风"没刮多久,因为整个经济的滑坡,房地产一落千丈,大多数搞房地产的公司,哪怕是实力雄厚的来自内地的国营公司,没有坚持多久,便挺不住垮下来,更不消说私人老板了。但我这个私人老板不仅挺住了,而且直到如今还站得稳,靠的是啥?就是实力!我说的实力,当然不光是资金雄厚,而是综合实力,经营决策呀,经营范围呀……说来也怪,你只要有实力,别人总愿意同你打交道,好事儿净找到你头上,你要是没实力嘛,只有越来越倒霉。这就是什么"马太效应"吧!

不要说国家、企业靠实力了,就是我当年打工,也是凭实力呀,力气差,没实力,干活都要输人一截,老板看不起,"炒鱿鱼"都先"炒"你!有力气的人,如果又肯动点脑筋,自然就成为打工仔的头儿,这是自然筛选出来的。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打工仔竞争也是激烈的。打工仔从全国各地涌到沿海,本来就是从一个个地方一批批结伴而来,各地生活、语言千差万别,加上年轻人火气大,文化又少,很容易发生摩擦,动不动拳脚相加,动起手来那就全靠实力了,没得抖摆!说不过认输,打不过低头!有时你是忍也忍不了,躲也躲不开,没有实力就要遭欺负。我打工时没少打架,甚至打群架,打得头破血流,至今手、脸还有伤疤……不过"梁山弟兄不打不相识",我还真的在打架中结识了一些四川的和外省的朋友。
这些往事,我没有忘记,我也不忌讳,它是我生活中的一个阶段,也是我事业的一个里程,是"我要读书"所读的"打工仔"这本书的重要内容。
在商言商,商场如战场,作为公司要经得起风浪,别的办法没有,只有凭实力!1994年广东省评选出私营企业100强,有幸我的公司是其中之一。
我相信这也是靠实力。
可怕的不是穷,是在吃苦耐劳掩饰下的麻木不仁。
广东这地方,供神非常普遍,尤其是商家。
我呢,什么也没有供。
我对给我看"风水"的人说:我穷的时候怎么解释?
我小的时候,很喜欢看连环画,也就是小人书,什么《三国演义》呀,《水浒》呀……拿起来就放不下,一口气就把一本书翻完。这些书里的故事,引起我许许多多幻想,甚至是胡思乱想,自己做梦也常常像书中的英雄人物,劫富济贫,杀敌立功,为民除害……我看的小人书,多半都是借别人的,或者在书摊上租的,自己的小人书不多,但我有一本高尔基的《我的大学》,我很喜欢看,经常拿出来翻。想不到,后来我也像高尔基那样,没钱进学校读书,只有向"社会大学"学习。
我想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外乎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学校的课堂上向书本学习,一是到社会大学校中去向社会学习。
我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太短了,连小学的毕业证书都没有拿到,我主要在实践中向社会学习。很不幸,我在不该辍学的年龄,过早地踏进社会,但我也有幸正赶上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年代,所以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便是我的"大学"。如果说,我的失学是不幸,那么能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光,又是万幸!
许多朋友给我来信,希望我说说,"怎样从一个打工仔成了老板"?"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有没有什么背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