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重实业才能久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没有隐瞒自己的担心,曾经好几次告诫熟悉的人,我说,把地皮捏在手上,同把股票捏在手上是同一道理,有涨价的一天,也必然有价格下跌的一天,最好趁价格好的时候多卖一些,让资金周转也是一种增值的办法,不要奢望价格会无止境地涨到好高好高。好几个人听了我的话,觉得有道理,把手上的地皮数量做了适当调整,到后来都同我一样,显得进退自如,但也有一个朋友不听劝告,吃了大亏。我说的这位朋友在地皮上投入不小,他手上有一块地皮单投入就是3000万元人民币。当这块地涨到价值6000万元人民币时,我多次劝过他抓紧抛出,他不,他还要等更高的价格。但一个地方地皮的需要量终究是有限的,地价一夜之间就不可逆转地飞快下跌,假如那时候他情愿少赚一点,忍痛抛出,还有希望,但他早已在算盘上拨过大数额的盈利,再要改为少量盈利,心理上已经不能平衡了。他奢望地价会再涨起来,盘算着等涨到接近6000万元时就马上抛出。但他始终没有等到那一天,至今还被那一大块地套着。现在,他即使想低价抛,也很困难了。
倒不是说我有先见之明,没有,我只是记住了过去的教训,同时,进一步联想到了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这些道理几乎是每一个神经健全的人都知道的,有的人明明知道这一点,却仍然会吃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防止吃亏的时机没有选择好。
要说选择时机的经验,就一点,就是在最热火的时候防低潮。
重实业才能久远。
搞实业对社会和个人身心都有益。
现在讲我的关于立足久远的做法。
淡水的富翁多,这在中国最富裕的广东省也是比较有名的。当然,这些富翁都不是生就的,也不是外来的,而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造就的。
淡水优越的地理位置被人们发觉后,淡水镇就掀起了一场势不可挡的房地产热潮,这场房地产热潮也就顺理成章地卷起一场发财狂风。短短几年时间里,淡水房地产的升值速度简直就像坐了火箭,史无前例地迅速上涨了几百倍,一批有胆量和有一点本钱的人便成了暴发户。据有人粗略地带保守倾向地估计,在淡水这块小小的土地上,百万富翁少说也有上千个,千万富翁绝对不会低于100人,资产上亿的大富豪至少也有二十来个。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富翁绝大多数都是本地人,像我这种外来户是很少很少的。
同时,这些暴发的富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过去的平民,也有极少数类似我这种情况的打工仔,实际情况正如广东《黄金时代》杂志的一位记者写到的:"突然的暴富使得许多人都过上了畸形的奢侈生活。"许多人由穷变成大富翁,有了大笔的钱,再也不想劳累和操心,安安心心享清闲福了。很多人都以为我也会同这些享清闲福的人一样,因为我从一无所有,经过几番拼搏,到现在成为巨富,是该轻松轻松了。但他们都猜错了。
我的实际行动又一次让许多人觉得意外。连广东的《黄金时代》杂志记者也写道:"刘延林可能是属于极少的巨富之后,仍然还有进取**的平民大款。"
他们不理解,这是很自然的事,因为他们不知道我十几年来,离乡背井,吃苦受累,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要出一口气。我才18岁时,仅仅因为做生意亏了本,很多人就说刘延林这辈子完了。刚刚18岁就完了,我刘延林这一辈子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我就要让那些小看我的人口服心服。
照理说,我现在成了大富豪,有了很多很多钱,也算争回了一口气,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仅仅是钱不足以展示整个人,世界上很多坏人恶人不也是同样有很多钱吗?我要让自己区别于那些人,要让别人在谈到我刘延林时不至于说:他不过就是有点钱罢了。

所以,我自从买下砖厂后,一直就是立足于干实事,而且是长远地干实事。
尽管我没有料到房地产会热得那么快,热度会那么高,但这个热刚刚一开始,我就冷静地反复掂量自己的"下一步"。
正是这一个"掂量",在当时使好多熟悉的朋友不理解,都说,在中国,政策常变,你抓一把算一把,想什么"下一步"呢?
也正是这个"掂量",到后来令许多人惊叹,说我"远见卓识,早着先鞭",说得我自己都怀疑起来,我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其实,我当时之所以不愿"捞一把就停",而要致力于"下一步",说到底,就是一个"信任"──信任自己的能力,相信社会不会倒退。
我那时候没有理由不信任自己的能力,一个怀揣9元2角钱,从四川只身来到广东的打工仔,能够在短短十来年内发展到拥有上亿元资金,而且是看得见、数得出来的资金,这说明我有创造财富的本事。人一辈子最大的欢乐是什么?就是自己的本事能够得到发挥。没有人限制我,我为啥不能继续发挥呢?以前没有钱都要创造条件干,现在有了本钱有了条件反而放弃,这不是很傻吗!
至于政策变化,我一点也不怕,政策有变化是正常的,相反,长久不变的政策不会是完美的政策。而更重要的是,我相信政策只会越变越好,因为我自己是一个绝对不愿意回到贫穷生活中去的人,一个人都是如此,一个国家难道还会往穷苦道退吗!
说句很难听的话:真要退回去,你捏一把钱在手上又有多大的作用?
所以,我就给我的"下一步"定下一个既定方针:不能坐吃山空,要继续干。
干什么呢?我觉得,"倒爷"随行就市的因素太大,受客观制约太多,自身缺少稳定的根基和进取的力量,经不起风浪,不会长久。真的要想长久地继续干下去,最好最有前途的路子是发展实业。
淡水的确是个发展实业的好地方。
那时候广东流传有一句话:"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惠州。"这是指改革发展的势头。当然,绝对不能够以一句传言作为决策的依据。我有一个熟人就是轻率地相信别人说的某个地方是下一个国家级特区的重点,未加考证就慌忙跑去投资,结果楼房修好卖不出去,贷款无法归还,修好的楼房被银行强行典当,亏了一大笔。
我听到那句关于淡水的话没有盲目激动,而是从多方面进行了考证和研究。我分析了淡水的地理位置,交通能源,人文历史,特别对照分析了正在大上的几个大项目的发展前途。甚至连党中央和国家的几位主要领导人,在1990年2月到1991年1月的短短一年时间里,就数次来到这个小小的淡水,也成了我分析前景的依据。有关这些东西的具体内容对读这本书的您来说,不是主要的,何况这些内容我在前面已经多次谈到过,没有必要重复。我只建议您留意我的这种决策前的战术,而且,我是在发了大财,"腰缠万贯"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清醒和细心。我觉得所谓气质也好,素质也好,恐怕首先要体现在这些地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