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怎样思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从小就很佩服和羡慕那种敢于不放过任何机会的人。我觉得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强人。尽管这种人有可能多一点失败的体验,但他们更多的是成功。或者说,成功者的多数是这类人。
至于他们所遭受的那些没有躲开的失败,我认为多数是由于偶然因素引起,而不是事前的草率。偶然因素几乎是没有人能够避免的,我们不是经常说"煮熟的鸭子又飞了"吗?
所以我要说,许多胸有大志而又确有本事的人,总是不容易取得成功,有很大的原因是对偶然因素太畏惧。
其实勇敢一下又怎么样?只要不是致命的失败,你都不会白输的。就像我总喜欢找象棋高手对弈,哪怕是输了,也能从对方身上学到一些棋道。而能够赢一个强手,那胜利多理直气壮!远比赢100个"臭棋手"舒坦。
许多人不是不知道思考,是不知道该思考什么,或者,怎样思考。
或许,问题的要害就是在这儿。
我有不少经营上的决策,被别人看做是"大胆"、"冒险",其实,了解我的人就清楚,我绝对不是随意行动,每一件事(包括一些看起来并不大的小事),都是经过反复思考,反复比较才下决心的。轻易决定的事,十次中有九次要失败。我就是从一次次失败后总结出经验,找出教训,慢慢地学会该思考什么,或者,该怎样思考。
思考人自身所处的位置和心态,可能是起决定作用的。
像我们这种私营老板,决策的正确或错误,就等于是决定自己兜里的钱是增加或减少,大的决策错误甚至会导致破产,造成一步走错,一夜之间由大富翁变成穷光蛋的局面。
而国营企业的老板就不一样,国营老板只要没有把公家的钱财往自己兜里揣,亏了也是"工作失误",再说,大凡大一点的企业还有"一班人",还有"集体讨论决定"作为理由。
我不是有意要"委屈"国营的老板,我谈这个例子仅仅是想说明这两种老板所处的位置。
前面谈到的是私营老板和国营老板在"亏"字上的压力不同,但反过来说,在"赚"字上的刺激也不同。
私营老板尽管是亏一个也得自己出,但赚一个也全是自己的,而且,怎么花销也全由自己,连发票都不用开。
国营老板虽然亏了不掏腰包,但多少还是会影响名声,影响仕途,而赚了却又只是一点奖金,就是那点奖金都不敢一个人全得,怕同事或身边的人眼红。
所以,有时候一些国营老板就宁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然,这种人不会是多数。
于是,人们也就发现,经常冒险和敢于冒险的,大多是私营老板。因为赚钱对他们的刺激很直接。
但人们多看到他们风光的时候,而很难发现,私营老板在拼搏前的苦苦思索。因为赔钱对他们的打击也很直接。而且,私营老板大多没有"一班人",思索往往是凄凉的单枪匹马的孤军奋战。
同时,一般的人们很难想像到,作为一个正常的私营老板──请注意,我用的是"正常"这个词──失败对于他们,绝对不仅仅是被看做一个人的金钱得失,因为一个稍微成功一点的老板,他的身边都有几百人工作,这些人既是老板企业的员工,也是老板得失荣辱休戚相关的患难弟兄。我在内地一个私营企业里参观,我看见那个私营老板在他的工厂里挂了一幅大标语,写着"厂兴我荣,厂衰我耻,厂好我富"。看见这幅大标语,我真是佩服极了。一个私营老板,能够把自己企业的兴衰与效益,同招聘的员工们的具体利益紧紧结合起来,这种思维,显然是相当现代化的。

老板和员工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大家庭的组合。不管企业的效益如何分配,大家总是在一个"锅"里找饭吃,一旦亏了,尽管是私营企业,吃亏受累的也绝对不是老板一个人。
我自己就是这样看待问题的。过去我是一个打工仔,一个人吃饱了,也就等于"全体人员"吃饱了。那时候对成败得失就看得比较简单,顶多也就是个自己"笨与不笨",或者是运气"好与不好"的关系。现在就不行了,好几百号人,每天要吃饭,每个月要领钱,我是个当家人,我要把几百个人搞得领不到工资、吃不上饭,我还有脸当老板,还有脸在人们面前混吗!
对于这一点,可能有的人不在乎,但我很在乎,而且是相当在乎。这就注定会把我自己搞得很累,思想上的压力也会很大,但我就喜欢这样,我觉得这样活着,这样过日子才来劲儿,才有味道。人要太喜欢放松自己,太喜欢原谅自己,就没有多大的意思了。
这就必然会让自己被迫学会思索。很像找强手下棋,对不对?下得很苦,但每一盘下过之后,无论胜败,都会增加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又是局外人不容易体验到的乐趣。
旁人都说我外表看起来大大咧咧,有说有笑,其实,我脑子里几乎是一刻也没有闲着,神经常常是绷得紧紧的。有时候很难得的想让自己轻松一下,杀一盘象棋,也会因为突然受触动来了灵感,想到某一件事而走了神,莫名其妙地把棋子送给别人吃,这种事可不止十次八次,常惹得对手不高兴,说:"刘老板,你要请吃我们就去饭店,别在棋盘上充大方。"有时候正和别人谈话,又联想到另一件事情,对话也就显得心不在焉,当然也就经常引起别人的误会,尽管人家没有说出来,但我从对方的眼神上看得出来,只好赔个不是。
听人说,有些人拿着手机到处拨打是装模作样,我想,也许这是一个小小的误会。我自己的电话就打得最勤。由于脑子经常在不停地运转,每当一想到点什么事,就得赶紧对有关的人说,对执行的人布置,同分管的人商量,否则,过一会儿或者转个念头就有可能忘掉。忘掉后很容易误事,所误的都是自己的事或者是朋友的事,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不管是开车在路上,或者是正在请客吃饭,经常都要不由自主地接电话,或者是拨电话。出差在外就更不用说了,一下飞机,往往是第一件事就是往公司挂电话,将我在路上想到的问题告诉公司里的人。我在外地出差,耗费最多的经常是电话费。我去成都办理我的"四川省政协委员证",仅仅在成都呆了两个晚上,就花了电话费400多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