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重文轻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活下去?
王生的这个回答倒是让刘聪愣了好一会儿。
“汉人还怕活不下去?”
刘聪虽然在汉人的土地上生活,学习的也是汉人的知识,但对于底层人民的生活还是了解不深的。
这其实也是这个时代高门子弟的常态。
他们一个个不食人间烟火,一个个高谈阔论,生生的将中国哲学推到了另一个高峰。
但是在这个奢靡的时代,他们根本不了解底层人民的生活。
上层的享受,最终还是来自底层百姓的辛勤劳作。
没有生产者,如何会有消费者?
无灾无病,这时代的百姓便十分困苦了,若有大灾大病,难免不会卖儿卖女。
这便是这时代的常态。
浮华其外,败絮其中。
“汉人自然能活下去,只是看怎么活下去罢了,玄明兄日后若能登高位,也请多多体恤百姓的辛劳之苦。”
看怎么活下去?
刘聪倒是有些好奇。
“此话怎讲?”
“赋税沉重,日常花销,若无灾无病,百姓自然可以勉力支撑...”
对于底层百姓的难处,王生倒也是细致给刘聪讲了一个遍。
他王生多费点口水不要紧,若是刘聪日后成为汉赵政权的君主,能够善待汉人百姓,王生便觉得今日他讲的这番话不算是白讲了。
“原来如此啊!”
刘聪心里有些感慨。
他虽然知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当这本经书摊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才发现这本经有多难念。
“百姓如此困苦,怎么不见朝廷出手?”
朝廷出手?
这怎么可能嘛!
统治者本身就是要让百姓维持在一个‘半死不活’的情况下,若是百姓富裕了,那岂不是要有更大的追求?
不过...
这一点,王生却不打算与刘聪说了。
“这便是朝廷诸公的考量了。”
刘聪心里震撼,觉得今日来见王生,算是不亏的了。
“便是我匈奴五部,亦是有些庸俗习惯,抛之不去,这种事情,要改正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王生轻轻点头。
他看着刘聪精壮的身子,心中却是有另外的想法。
“我看玄明兄精壮如虎熊一般,想来是擅长搏杀之道的。”
刘聪轻轻一笑,心中没有任何自得之色。
“只是能打一些而已,与郎君舌战群儒相比,恐怕还是相差甚多的。”
在这个时代,还是文重武轻啊!
这也是统一王朝的弊端之处,刘聪虽然是匈奴人,但是还是被汉文化影响了不少。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三国时期,仅在辽东之地的公孙世家便可以追着匈奴人鲜卑人打,而到了八王之乱后,汉人成为胡人眼中的两脚羊。
“我却不这样认为。”
“哦?”
刘聪眼睛闪了闪。
他对自己的武艺其实是很自豪的。
但是,从邺城到洛阳,当他想要显摆自己的武力的时候,面对的却是别人的嘲讽。
就连晋武帝都不说自家是军旅之家,闭口不提司马懿征辽东,抵御诸葛亮的事情,其他人更是厌烦战场,轻视武人。
如今台省之中,根本没有一个是武人当道的。
武力再高,比不上生得一双好嘴。
这便是这个时代的现实。
高超的武艺,只能去当一个将军,然而在这个时代,即便你想当将军,也少有让你升迁的战争。

而有一双好嘴,便可以与名士大儒清谈论玄,几下三番,便可以声名远播。
一旦有了声名,便有了为官的资格。
比你辛苦流汗来的不更简单,更直接?
刘聪之所以来结交王生,其实也是钦佩王生的口才机智的。
不过,这小郎君似乎另有他论,并不看轻习武之人。
王生眼睛闪了闪,问道:
“玄明兄对天下局势如何看待?”
天下局势?
刘聪轻轻摇头。
“我若是能看得懂天下大势,便不会出来游历了。”
这便是穿越者的好处了,先知先觉。
“武人如今地位不高,是因为少有战事,然而,总会有用到武人的时候。”
刘聪眉头一挑,问道:“小郎君以为我大晋日后将会有战事?”
王生指了指北边的方向,说道:“齐万年那边的不是战事?”
刘聪轻轻摇头。
齐万年虽然称帝,然而所有人都知道,那不过是小患而已。
真正的大患,是西晋的根子已经烂了。
这一点有不少人知道,也有不少人不知道。
“那只是小患罢了,大晋诸侯王守土,强兵无数,齐万年敢擅自称帝,无异于是自寻死路!”
这家伙倒是有些自觉。
或者说,刘渊这一家都是聪明人,若不是聪明人,自然也不会帮着西晋去打其他胡人,自然也不会打着蜀汉的旗号建立汉赵政权。
“不谈这些了。”
王生轻轻挥手,说道:“我一介白身,想这些问题做什么?相比较国家大事,我对我更对战场杀人技比较感兴趣。”
战场杀人技?
王生这个回答倒是让刘聪愣了许久。
他其实是更像知道国家大事,更想让王生说出他心中的天下大势的。
但很明显,他与王生的关系还不够好。
刘聪也不心急。
因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玄明兄杀过人吗?”
这个问题...
刘聪沉默了一下,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我之前在河内的时候,可不太平,鲜卑人也时常来犯,我手上自然是沾染过鲜卑人的鲜血的。”
这个时候,匈奴人早已经没落了,现在最强的是鲜卑人。
不过幸运的是西晋时期鲜卑已经分为六部,从东部的辽东到西部的河西走廊,分别是宇文鲜卑、慕容鲜卑、段氏鲜卑、拓跋鲜卑、慕容吐谷浑、乞伏鲜卑。
按照历史,晋朝崩塌起兵的胡人并没有鲜卑人。
鲜卑大规模进入中原至少是八王之乱之后五十年的事情,那时候中原早已经被占领,在此之前不论是宇文鲜卑、段氏鲜卑还是慕容鲜卑,开始都是作为晋朝的同盟军同占据中原的匈奴人开战。
接受册封、出兵平乱。
三国曹魏公孙世家给这些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的血液中烙下了恐惧的印记。
以至于在八王之乱后,西晋其实已经元气大伤了,然而这些鲜卑人还甘愿给西晋做狗,便是先入为主的印象使然的。
也就是说东晋刚开始能站稳脚跟,没直接被刘渊石勒一波带走,除了自己争气之外,身后的鲜卑奉晋朝为正统,配合晋朝往刘渊石勒背后捅刀子功不可没。
到了后来,成汉建立之后,鲜卑人看到了晋朝虚弱的本质,于是也开始给晋朝捅刀子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