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愿为君解烦忧(补琪花玉树的月票加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孟大忙叫赶车的孟三郎,不想孟三郎反手解了绳索,一把拖父亲钻去车底。
柳福儿躲在车后,待到前面安静了,才探出脑袋张望。
只一眼,她就快速缩回脑袋。
好家伙,这帮土匪势力不小,乌泱泱的,好一大片。
前方经过短暂对峙,有护卫打马过去,对后面的人道:“留下五车粮食,继续上路。”
闻听这话,所有抱头哆嗦的人都喜极而泣。
护卫在旁,大家心也都安了,重又套车继续行进。
柳福儿边走边转着脑袋去打量那群急不可耐的奔向粮车的贼人,包括他们手里的武器。
刀、箭、短矛、木盾有,锄头、镰刀、菜刀、棍子、木头锤也不缺,有个哥儿们手里还攥着个大块瓦片,当做武器。
柳福儿咧嘴,这样也敢跑出来打劫?
偏偏徐家还答应给粮。
柳馥儿偷望跟周扒皮不相上下的领队,他竟然连个屁都没放。
想来车里那人地位比领队要高出很多,让他不敢说话。
不过运点粮食,竟然派出这样的人,这让柳福儿紧张的同时也升起危机感。
这伙人应该不是土匪,或者说,他们不常做打劫行当。
乱世里,缺衣断食的饥民沦为流寇,不是什么新鲜事。
这世道,对兵强马壮,人手充沛的大家族来说,不是什么坏事。
相反的,他们还能趁机,汲取他人养分,壮大自己势力。
可对她这等贫贱小民而言,如今情景,便是灭顶之灾。
柳福儿立刻打消想法拿过所开溜的念头,转而考虑怎么才能留下,最好还是舒服的留下。
她左手捏着右手的食指,使力揉捏。
略有些发胀的刺痛刺激着她的神经。
片刻,她微微一笑,重又淡定起来。
一直紧跟着她的王二凑过来道:“大郎可是有主意了?”
柳福儿睨他道:“你倒是知道。”
“怎么干,你就吩咐吧,”王二很兴奋。
柳福儿道:“现在还不用,等我先去探探。”
说罢,她理理袖摆,努力清理好己身,才迈开大步,往前面那辆平顶马车行去。
护卫还没彻底缓解刚才的紧张,看到来人俱都拔出佩刀。
“好汉手下留情,仆是队里的苦力,并非歹人,”柳福儿忙退后两步,陪着笑脸。
“滚开,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靠她最近的护卫上前,支着肘狠狠拐向她胸口。
柳福儿身体一摆,一手勾着他的肘部,一手按着他的佩刀,脚下使力狠狠的命中他腿窝。
护卫闷哼一声,连反应都来不及就栽在地上。
“放肆,”一瞬间,所有护卫都拔出佩刀,步步逼来。
“诸位好汉,仆并没有恶意,诸位且听我说上两句,”柳福儿忙抬起手,并高举头顶,表示服软。
护卫戒备上前,森冷的刀锋直逼她胸口。
车子还不急不缓的往前走着,眼见就走出半丈开外。
柳福儿提气,大声道:“时下纷乱,乱民时有流窜,此地距离淮南甚远,敢问贵人还有几车粮食可舍?”
车子悠悠慢下来,车帘被人挑起,一个扎着角的白面童儿探头望了眼,又缩了回去。
片刻,车内传来清朗的男音,“那郎君以为应当如何?”
柳福儿抿嘴瞪护卫。
护卫僵持片刻,就将佩刀入鞘,并侧开身,示意她可以自便。

柳福儿一勾嘴角,提步往车边去,接着挠头的机会,揉酥了半边的耳朵。
车帘半开,适才探头的童儿坐在窗边。
柳福儿睃了一眼,只看到里面坐着个发束成冠的身影。
柳福儿拱手作揖,“小人柳大,见过徐家公子。”
那人微微侧头,笑问:“柳郎君,怎知我是徐家人?”
那人声音略低,却不沉,清而亮,好似溪水清流悠然与林间穿行。
柳福儿笑道:“而今这世道,粮食比金子都贵,能轻描淡写就让出几车粮食。除开徐家公子,试问谁还有此等魄力?”
那人似乎笑了下,声音淡淡,“还是说说你所为何来吧。”
柳福儿捏着手指,脚底用力抓地,努力按捺想要巴着窗户,以昔日舔屏男神的热情回答问题的冲动。
“自然是想为公子分忧,”她顿了下,略带挑衅的道:“只看公子敢不敢信,愿不愿用了。”
“这世上还没有我不敢之事,至于愿不愿,”那人侧头,道:“且看你如何分忧了。”
柳福儿一笑,单刀直入:“公子花钱找我们这些杂鱼来,目的不就是想威慑小股贼匪,进而快速回到淮南吗?”
那人轻笑。
“但显然,时局的乱象超出公子预期,如今流民四散到此等地步,公子怕是也没有想到吧?”
车里安静无比。
柳福儿浅笑,花脸猫样的小脸,带着淡然与洒脱,“我愿为公子解这烦忧。”
车内依然没有声音,童儿忽的将车帘放下,从车门钻出,施礼道:“郎君有请。”
柳福儿回了一礼,踩着雕花漆凳上了车。
车厢里光线昏暗得紧,柳福儿垂下眼,规矩的跪坐,不太熟练的俯身叩礼。
“柳郎君请起,”声音柔和低缓,直搔人耳根。
柳福儿磨了下后牙,依言起身,以当年硬抗背背佳的身形跪坐。
那人略一颔首,道:“我在家中行四,郎君可唤我四郎。”
柳福儿忙拱手,道:“四郎唤我柳大便是。”
车子微微一晃,外面响起马蹄清脆的嗒嗒声。
柳福儿轻赞道:“四郎心善,慷慨解囊,四郎品行,某钦佩。”
“不过小事,大郎过誉了,”徐四郎微微浅笑,头上玉带随他动作流动着如水光泽。
柳福儿眼波微转,扫了眼他身上的宽袍阔袖,笑意盈盈,“四郎宽仁谦逊,倒让我想起魏晋时的君子风仪。”
徐四郎嘴角微翘,含笑做摇头状。
柳福儿则在投其所好的夸了几句之后,步入正题。
“只是四郎心意虽好,却容易让那些习惯劳动换取粮食的淳朴之人心生懈怠,进而成为真正的流寇,更有甚者,还会加入乱军之列,危害相邻,成为其帮凶。”
徐四郎眉头微动,这一点他也有想过,但他身负运粮之责,跟前可用之人也实在太少。
两厢抉择之下,他选择了忽视。
柳福儿拱手道:“我观这波流民得了粮食之后,十分理智的后撤,这般进退有度,想来那首领是个明白的。”
“那些人里,青壮之人甚多,我实不愿看着他们放任,便想自请,前往匪巢,说服其首领,率众助四郎一臂之力。”手机用户请浏览www.xiaoshuodaquan.com.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