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 再下寿春,声势震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大小:


正文 第014章 再下寿春,声势震天



大厅之中,袁术看着刘辟,暗暗回忆。
“这人好像拜在了刘备麾下,最终战死了。不知道能力怎么样?”
当然,袁术心中还是比较倾向于招揽刘辟,毕竟他手下的人才实在太少了。
“刘将军!你如今被擒,可愿归降?”袁术温声问道。
刘辟默然不语,似乎没听到袁术的话一样。
袁术倒没在意,不过他麾下众将却是受不了,纷纷对刘辟怒目而视。
许褚距刘辟最近,当即狠狠退了一把刘辟,喝道:“贼子安敢如此无礼!”
“仲康!”袁术挥手制止许褚,叹息道:“唉!世道不好,乃至于斯。刘将军若是不愿归降,自去便可。”
刘辟一愣,诧异的看向袁术,问道:“你愿放我离开?”
“放你离去也不无不可,但是……”
见袁术话锋转变,刘辟顿时露出了然之色,脸上闪过一丝不屑。
袁术也不管刘辟是何想法,继续说道:“吾若放你离去,你不可再从贼,劫掠无辜百姓。只要你同意,吾便放你离去。”
刘辟呆呆的看着袁术,却是没想到袁术的条件竟然这么简单。
“看来你同意了!既然如此,那你便离开吧!”见刘辟一言不发,袁术却是没了耐心,他虽然渴望人才,但也不是垃圾站,什么都要。
刘辟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如今还这样自恃,袁术也懒得理会了。
命人放刘辟出城,然后袁术令众将汇报战果。
众人对袁术放走刘辟虽然不解,但也未曾放在心上,毕竟刘辟只是一个小人物,上不了台面。
当下,众将一一汇报,袁术听得连连点头。
此番大战,收获实在不小,共俘虏黄巾两万五千多,斩首不计,自己损伤还不足两千,袁术对此很是满意。
汝南既定,袁术便开始思量进军寿春。
阎象见袁术急不可耐,皱眉谏道:“主公刚刚大败黄巾,俘虏尚未整编,此时不宜进军。”
袁术想了一下,似乎有理,转头看向逢纪,毕竟之前是逢纪提议,攻占汝南后立即出兵,再占寿春。
逢纪自信满满的说道:“主公不必在意,寿春兵马不足万余,更无军心可言,此次出兵用不了太多人马,一万足以。汝南留下一万大军整编俘虏同样也是够了。”
“好!”袁术豁然起身,对众人道:“就留下一万大军镇守汝南,由纪灵统帅,雷薄、陈兰辅佐,黄巾俘虏汰其老弱,取兵一万加紧操练。阎公你也留在汝南,安顿即将到来的民众,同时调李丰来汝南,处理政务。”
李丰算是袁术麾下拔尖的人物,最主要的是他年纪尚轻,还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所以袁术一直在栽培他,让他在顾雍手下学习,如今也该独当一面了,谁让袁术手下人才稀缺呢。
“诺!”阎象见袁术心意已定,也不强求,何况逢纪说的也有道理,他自己心中也是看不起扬州刺史陈温。
诸事皆毕,众人散去。
次日,袁术自领一万大军,与典韦、许褚、乐就三将,当然还有谋士逢纪,众人一同启程,绕道义阳,转向寿春。
袁术之所以绕到,也是为了迷惑寿春陈温。
义阳本就是袁术属地,进城屯扎一日,袁术仔细检查城防和民生,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
其实义阳乃是一重镇,北接豫州,西临扬州,向南则是荆州。
不过如今袁术据有襄阳,刘表即便来攻,也只会是襄阳,而非义阳;扬州诸侯大多是无能之辈,虽然有孙策、孙权兄弟称得上是人杰,但是他们的老子没死,自然也出不了头。
这些人袁术不去打他们就烧高香了,哪里还敢进犯袁术?
如此一来,义阳也就失去了他战略重地的意义。
在义阳逗留一日后,凌晨时分,袁术便率大军秘密开拔,直奔寿春。
大军一路行来,各处守军望风而降,走平春,过光洲,下安丰,及至庐江,寿春已是遥遥在望。
短短数日间,袁术大军竟连下十数城,直抵寿春城下,两淮之地为之震惊。
寿春城中,扬州刺史陈温惶惶不可终日。
前些日子陈温刚刚得到消息,袁术扫平黄巾,占得汝南。
这才过了多久,袁术竟然又来攻打寿春。

初闻袁术来攻时,陈温以为属下人和他开玩笑,可如今已是兵临城下,容不得陈温不相信。
刺史府邸,陈温召集众官商议退敌之策。
“如今袁术来攻,我等该如何迎敌?”陈温问道。
众人听此,皆是沉默不语。
陈温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一清二楚,即便这次能够击退袁术,日后也必定会被他人攻破,何况众人根本不看好陈温能够击退袁术。
此时的袁术大名早已传遍天下,袁术在士林中本就颇具威望,而讨董之战,斩华雄、败吕布、追董卓,简直称得上是‘用兵如神’。
几番战役下来,将袁术的声望推到了巅峰。
西凉猛虎董卓也败下阵了,何况区区陈温?
陈温多少也是知道众人心思,眼神微微一黯。
若是在太平盛世,陈温或许会是一个好官,可如今正值乱世,显然陈温不适合这个舞台,迟早会被淘汰。
“唉!”叹了一口气,陈温对众人道:“吾自继任扬州刺史,毫无建树,上不能报国,下不能安民,心实惭愧。听闻袁术素有贤名,既然如此,吾便将寿春予了他,希望他能善待百姓,尽吾未尽职责。”
“大人!”见陈温说的伤感,众人心中也不好受。
“吾意已决,汝等不必多说。”陈温抬手打断众人,继续说道:“今夜吾便离开寿春城,北上兖州,会吾好友曹操,汝等明日即开城投降,莫要造下杀孽。”
陈温心中深怕袁术不能相容,所以打算离开。
在讨伐董卓之时,陈温曾经资助过曹操粮草,二人也算有些交情,所以陈温打算去投曹操。
“是!谨遵大人之命。”众人应道。
当夜,陈温携带家眷出北门,渡过淮河,奔兖州去了。
再说袁术大军赶到寿春城外,安营扎寨,准备休整一日,再行攻城。
次日,袁术率大军直逼寿春城下。
来到城下后,却发现寿春城门大开,全无大战前的紧张气息。
袁术见此,惊疑不定,暗暗想到:“这是什么情况?难道是空城计?MMD,莫非寿春城中也有诸葛妖人?”
突然,只见几人徒步出城,望袁术大军而来。
袁术双眼一眯,打量着这几人,心中琢磨他们的来意。
几人来到袁术军前,参拜道:“我等见过后将军!”
“汝等当是寿春城中官员?”袁术有些不确定。
“将军明断,我等正是!”
“哦?”袁术好奇的看着几人,问道:“你等来此所为何事?”
“我等遵照陈大人之命,开城投降,请将军入城。”
“陈大人?”袁术一愣,瞬间便反应过来,喃喃道:“陈元悌?”
“正是刺史大人!如今刺史大人已北上投奔故友,临行前命我等转告将军,希望将军能够善待百姓,完成他应尽而未尽的职责。”
袁术一愣,沉默片刻,转首向北,抱拳道:“陈公放心,术定会做到。”
寿春就这样戏剧性的被袁术拿下了,其余诸城皆传谣而定。
自此,袁术得占南阳、汝南、九江三郡,地盘扩大不止一倍。
淮南之地素有鱼米之乡美称,富庶不再帝乡南阳之下,而且人口众多,袁术准备就地征兵七万,凑足十五万大军(一万郡兵维持治安,不算入大军)。
全据两淮之地后,袁术势力大增,治下人口数百万,可以说是除了董卓之外最大的诸侯。
不过袁术也明白,自己根基还是不深,当前首要是好好经营两淮之地,然后南下先取庐江郡,再攻江东,到了那个时候,袁术才算真正站稳脚跟。
再和逢纪商议后,袁术决定将治所南迁至寿春,表明自己打算染指江东的态度。
随后袁术下令调顾雍、阎象前来寿春,另外命韩胤、金尚主持南阳政务,杨弘则是赶赴汝南,协助李丰。
至于武将军队,并未有太大变动,襄阳由文聘领三万大军镇守,陈纪、桥蕤二人从旁协助;宛城则是有张勋、俞涉二将领两万大军守备,袁术又派乐就前去相助;汝南纪灵领兵两万,其中一万乃是由黄巾俘虏中挑选出来的,副将则有雷薄、陈兰。
除此之外,袁术自领一万大军,驻守寿春,有典韦、许褚二将。
四方大军遥相呼应,声势震天。
……
PS:感谢仁兄‘年过丰’的再次打赏。
求收藏,求推荐。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