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袁绍夺权据神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却说何进诛杀蹇硕,统领禁军以后,权势滔天。
袁绍趁机劝谏:“前窦武欲诛内宠反为所害者,因其言语漏泄,而五营百官畏惧宦官之故也。”
“今将军贵为国舅,兄弟二人又统领天下兵马,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皆愿竭力效命,万事都在在掌握,此天赞之时也。”
“将军宜为天下除患,名垂后世,虽周之申伯,何足道哉!”
何进闻言大喜。
不过很快,他就有些忧虑的说道:“诛杀宦官需谨慎行事,我如今身在宫闱,为陛下守灵,若事情泄露,宦官岂会坐以待毙?”
何进这是担心事情泄露,自己呆在宫内被十常侍谋害。
袁绍笑曰:“今陛下灵柩尚在前殿,将军可以受诏统领禁兵、不宜轻出入宫省为由,离开皇宫,如此可除后顾之忧。”
何进深以为然,乃称疾不入陪丧,又不送天子尸骨于皇陵。
就在刘宏被下葬期间,何进已经与袁绍等人,商议好了除掉十常侍之策。
何进以其计告知太后。
何太后当即反驳道:“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规矩,不可废也。”
“且先帝去世不久,若不依靠宦官,我又如何能够压制朝臣、士人?”
何进闻言,这才有所警觉。
士人之所以依附何进,正是为了借助其手中权力,而后除掉宦官。
假如宦官全部被除掉,何进与士人之间就没有了共同敌人,那时双方恐怕就要走到对立面。
虽说何进现在权势滔天,却也知道那些士人,并没有真正瞧得起自己。
故此,何进也有些犹豫。
奈何袁绍及士大夫、党人,纷纷请奏杀尽宦官,以报往日之仇。
何进无奈,不得不做出妥协,准备只诛杀那些为首宦官。
袁绍再谏:“中官亲近至尊,出入号令,今不悉除,后必为患。”
何太后母亲舞阳君,以及其弟何苗,知道袁绍等人欲诛宦官之时,也都想要保住宦官。
首先,何氏能够有今日恩宠,与十常侍脱不开关系。
且十常侍皆富甲天下,以重金贿赂舞阳君以及何苗,更是让二人亲近宦官。
最为重要的是。
何氏并非望族出身,纵然如今执掌朝堂,也不可能真正压制世家大族。
若没有了宦官,世家下一个目标就会是何氏。
以宦官制衡世家之策,并非只有刘宏会用,何苗也觉得这样做对于何氏有利。
二人劝说何进。
却不想,何进被袁绍等人再三逼迫,也没有办法拒绝。
何苗当即暗中告知何太后:“大将军及士族欲擅杀左右亲信,专权以弱陛下。”
何太后闻言心中怀疑,当即与何进产生间隙。
她虽然也是何进妹妹,却也更看重自己儿子皇位,自然不想大汉江山落入旁人之手。
何皇后如今,也只能倚靠十常侍了。
何皇后遂下诏书怒斥何进,不准其采纳袁绍等人之言,诛杀宦官。
何进本来就犹豫不决。
如今得到何皇后诏书,自然找到台阶下,就不愿继续诛杀宦官。
袁氏府邸,袁绍面沉如水。
“何进优柔寡断,不愿诛杀十常侍,却是如何是好?”
他与袁氏谋划这么久,以为天子驾崩之后,士族就能重新执掌朝堂。
想做到这点,首先就是要除掉十常侍,而后再除掉何进。
他们本来想利用何进诛杀十常侍,然后再对付何进,却不想到了最后,何进居然不愿诛杀十常侍。
如此,事情就要超出袁绍等人预料之外了。
许攸却是冷笑道:“本初难道真以为,何进乃是因为优柔寡断,才不肯诛杀十常侍?”
袁绍先是一愣,继而问道:“不如此,又是何等缘故?”
许攸道:“我等行事虽周密,那何进又岂会没有丝毫察觉。”
“十常侍若被除掉,何进就没有了制衡世家手段,纵然手握重兵,也会被玩弄于鼓掌之中。”
“何进并非优柔寡断,不敢杀十常侍,只是不愿耳。”
袁绍闻言,脸色当即沉了下来。
“事已至此,却当如何应对?”
许攸笑道:“此事易耳。”
“只要给何进足够信心,令其知道诛杀十常侍以后,仍旧不惧我等。”
“如此,何进自然不会继续留下十常侍。”
袁绍问道:“如何才能坚其心志?”
许攸道:“何进担任大将军久矣,所提拔将领亦不在少数。”
“若本初向何进建议,令其召四方猛将引军入京都,何进必定以为天下尽在掌握中。”
“那时,他自然没有了后顾之忧。”
袁绍却是皱眉道:“若果真如此,纵然最终能够除掉宦官,我们又当如何制衡何进?”
许攸满脸不屑:“何进不过一介匹夫,纵然手握重兵,亦何惧哉?”
“且那些受何进提拔之人,也不见得会有多少忠诚,本初你说是也不是?”
听到这里,袁绍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何进出身不好,纵然极力拉拢世家大族,甚至非常优待袁绍等人。
然而袁绍这些世家子弟,仍旧从心底瞧不起何进。
他们就是如此,那些被何进提拔的将领,想必大多也持有这种态度。
既然这样,袁绍还需要担心什么?
两人定计毕,袁绍当即面见何进,进言道:“大将军若有所忌惮,不妨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其引兵向京城,诈称欲起兵诛宦官,以胁太后。”
“太后闻言,必定畏惧,而后下令杀十常侍。”
“纵有变故,大将军手握重兵,亦何惧之有?”
何进闻言大喜,就准备依计行事。
主簿陈琳谏曰:“谚云:‘掩目捕雀’捕一微物,尚不可自欺而得之,况以诈而理国事,其可成乎?”
“今将军身傍皇威,手握重兵,欲诛阉竖,仅举手之劳。”
“而反借外臣,令犯京阙,何异倒恃太阿,授人以柄?恐事无功,反生乱也!”
何进却不听谏言,仍旧依照袁绍计策行事。
何进遂令大将军府掾王匡,返回家乡泰山郡,招募五百强健弓箭手,屯于雒阳西侧。
令东郡太守桥瑁,率众屯于城皋。
又使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火照城中,放出风声欲诛宦官。
相比起历史上,只是少了董卓而已。

何太后却仍不屈服,始终想要保住十常侍,用以制衡何进以及朝臣。
何苗知道事情紧急,急忙劝谏何进:“我等起初从南阳而来,俱以贫贱,依靠十常侍才得贵富。”
“国家之事,并不简单,正如覆水不可收也。”
“今若诛十常侍,又有何人钳制士族?望兄深思之,且与宫内和好如初。”
何进闻言,越加犹豫不定。
袁绍担心何进改变主意,于是威胁道:“交构已成,形势已露,事留变生,将军复欲何待,而不早决之乎?”
何进遂下定决心,以袁绍为司隶校尉、持符节,对此事有专横独断之权,另外还册封王允为河南尹,作为策应。
袁绍得到独断之权,当即暗中冷笑:“合该宦官与何进皆亡矣。”
袁绍当即令雒阳方略武吏司察宦者,并催促丁原等人快速进兵,准备进宫平乐观。
直到此时,何太后才知道局势失控,不由恐惧万分。
她急忙罢免中常侍及小黄门,让这些人前去何进那里领罪,只留何进平素亲近之人守卫省中。
诸常侍小黄门皆诣何进谢罪,听侯对方处置。
何进谓众人曰:“天下混乱至此,皆因诸君之故。”
“今丁原等人即将领兵抵达,诸君何不趁早返回自己封地,好好过下半生?”
袁绍闻言大惊。
他完全没有想到,何进到了最后居然不杀张让等人,反而准备将他们放回封地。
袁绍再三劝谏何进杀掉众宦官,何进却已经下定决心,根本不听劝谏。
张让等人,虽然不想离开雒阳。
奈何大势如此,他们也没有办法,反而谢过何进不杀之恩,准备收拾完毕当即返回封地,安安稳稳过完后半生。
却说袁绍离去以后,心中暗恨何进。
他谓许攸曰:“何进不杀十常侍,却当如何?”
许攸沉吟半晌,道:“本初不是有独断之权么,可以大将军名义,书信于各州郡,令各州郡官吏抓捕十常侍亲眷。”
“本初再故意泄露这个消息,十常侍得知岂能罢休?”
“如此,既可借十常侍之手杀何进,本初又能以独断之权领兵杀十常侍。”
“何进与十常侍先后被除去,本初担任司隶校尉且手持节仗,又有袁氏背后支持,天下权势尽在手中。”
袁绍闻言,眼中当即精光暴涨。
却说张让等人,本来已经准备返回封地,安安稳稳渡过下半辈子。
他们却忽然得知,何进命令各州郡官吏,捕杀自己亲眷的消息,不由大惊失色。
张让当即找来中常侍常侍段珪、毕岚等人,厉声说道:“何屠户忘恩负义,表面让我等返回封地,实际上却让各州郡捉拿我等亲眷。”
“今若不反抗,必死无疑。”
众常侍也都愤愤不平,商议先行动手诛杀何进之策。
只是众人如今已经出宫,何进又手握兵权,想要杀掉对方并不容易。
不过众人合计以后,终究还是想到了策略。
却说张让儿媳,乃何太后妹妹。
张让向儿媳叩头道:“受到老臣连累,你才不得不与我返回封地。”
“只是我想到世受皇恩,如今却要远离宫殿,实在恋恋不舍,请让我再一次进宫,只要能够看到太后以及陛下,哪怕日后回到家乡,也死而无憾了。”
张让儿媳闻言,就将此事告知何太后。
何太后感念张让忠义,于是下诏让诸常侍进宫,最后看天子一眼。
正好此时,何进也得知袁绍所作所为。
他虽然怨恨袁绍,却更担心张让等人得到消息,而后对自己不利。
何进不敢怠慢,再次进宫面见何太后,请求杀掉所有宦官。
张让当即聚集宫内常侍,厉声说道:“大将军托病不居丧、不送葬,如今骤然来到宫中,难道是想让窦氏之事再起?”
“我等若不先发制人,趁着对方在宫中之时动手,皆死无葬身之地矣。”
众常侍闻言尽皆大惊,而后齐声喝道:“愿听张大人调遣!”
张让遂率领常侍段珪、毕岚等几十人,拿着兵器悄悄从侧门进,埋伏宫中。
待何进出来以后,张让派人就假传太后诏书,将何进引入宫中。
何进刚刚进入宫殿,张让等人就手持利刃蜂拥而至。
张让厉声质问何进:“天下大乱,亦非独我辈之罪也。”
“先帝曾与太后不合,几乎将其皇后之位废除,我等哭泣解救,各出家财千万为礼,博取陛下欢心,渡过那个难关,只是想要依附何氏耳。”
“今日汝忘恩负义,反而欲将我等灭族,简直欺人太甚!”
“尔等只言宫内常侍藏污纳垢,试问公卿以下忠清者为谁?”
何进大惊,欲出言争辩。
奈何众常侍早已怒发冲冠,张让刚刚说完,尚方监渠穆当即拔剑,斩何进于嘉德殿前。
杀了何进,张让说道:“何进虽死,然司隶校尉袁绍、河南尹王允,皆为何进党羽。”
“若不夺权除之,我等必遭横祸。”
“我等不若拟矫诏,以用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附,少府许相为河南尹。”
“先夺袁绍、王允之权,再杀之以泄愤。”
众常侍闻言,当即出言赞成。
尚书得到诏书,怀疑有假,喝道:“请大将军出来议事。”
中黄门遂斩何进首级,将其扔给尚书,喝道:“何进谋反,已被诛杀。”
袁绍得到消息,遂与叔父袁隗商议:“欲诛宦官,必要先除其羽翼。”
“前太尉樊陵及前司徒许相,皆因谄媚十常侍,才能窃居如此高位,若不除之,必为后患。”
二人乃拟矫诏,召前太尉樊陵及前司徒许相前来,斩之。
杀了两人以后,袁绍当即与车骑将军何苗引兵屯朱雀阙下,捕得赵忠等,斩之。
赵忠等人既然被除,袁绍当即秘密吩咐吴匡,杀何苗以夺权。
王匡乃对军士曰:“杀大将军者,即车骑也,吏士能为报仇乎?”
军士皆流涕曰:“愿致死!”
王匡遂引兵袭攻杀苗,弃其尸于苑中。
袁绍得其众,遂闭北宫门,勒兵捕诸宦者,不论老幼皆斩尽杀绝。
袁绍此番屠杀二千馀人,不少年幼无须非宦官者,亦被误杀而死。
手机用户请浏览www.xiaoshuodaquan.com.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