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丰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汉森先生,你不是一直想要个答案嘛,我现在给你。”商船缓缓驶离港口,卓飞把汉森叫來了自己的船舱里,什么也沒说,只是把一叠资料递给了汉森。“你先看完这些资料,咱们再谈,看过这些,你也就该明白我那天的那些话了。”汉森翻动着手中的资料,很快,船舱里就响起了汉森高亢的惊呼声,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能有一个多小时。
卓飞交给汉森的是一份药理资料,当今世界上用于外伤最好的消炎药便是磺胺,在磺胺问世之前,西医对于炎症,尤其是对流行性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都因无特效药而感到非常棘手。磺胺出现之后,因为它具有较广的抗菌谱,而且疗效确切、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价格便宜,又便于长期保存,故而风靡世界。
卓飞交给汉森的药理资料却是关于另一种新型抗生素药物的,一种药效绝对要好过磺胺的抗生素药品,虽然资料上面的很多内容,汉森都看不懂,但他却看得出这种新型抗生素药物低廉的生产成本和未來广阔的销售空间。“汉森先生,我想这样一种新型抗生素药品,应该能够打动那位骄傲的希特勒先生吧?德国完全可以依靠这种药品去跟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建立联系,把药品卖出去,然后把物资买回來。”
卓飞最后的那句话才是重点,汉森当然明白卓飞这话的意思,德国有充足的煤炭资源,有足够多的工人群体,但德国的领土面积太小,一战后又长期受到英法两国的压制,想要让德国重新崛起奋进,那就得需要进口大量的物资才行。如果希特勒能够同意大规模生产这种新型的抗生素药物,就能够利用行业垄断的优势横扫市面上的其他抗生素药物,并以此获取庞大的利润和德国急需的物资。

卓飞交给汉森的不是别的,正是在二战时期堪称液体黄金的青霉素,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在实验研究中最早发现了青霉素,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够先进,认识不够深刻,弗莱明并沒有把青霉素单独分离出來。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发表后一直沒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
弗莱明并沒有因此放弃对青霉素的研究,只是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并于1939年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生物化学家钱恩。1938年,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在旧书堆里看到了弗莱明的那篇论文,于是开始做提纯实验。1940年冬,钱恩提炼出了一点点青霉素,这虽然是一个重大突破,但离临床应用还差得很远。
1941年,青霉素提纯的接力棒传到了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瓦尔特弗洛里的手中。在美国军方的协助下,弗洛里在飞行员外出执行任务时从各国机场带回來的泥土中分离出菌种,使青霉素的产量从每立方厘米2单位提高到了40单位。
try{mad1('gad2');} catch(ex){}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