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返回京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曹操曹操就到, 两人正说着, 赵衡便掀了帘子进来, 身后跟着郑满。郑满走上前来,回头招呼身后的小太监,对沈静笑道:“沈先生, 陛下的赏赐到了。”
沈静忙谢恩收了,又同郑满说了两句话。郑满临走时向赵衡行礼笑道:“殿下,我这里不熟悉,想求您呢, 借小有指点两句可方便?”
赵衡知道郑满、小有、曹丰等人从小一起长大, 素来熟悉, 这许久未见面, 此时重逢必定是要凑堆儿要说两句体己话,便招招手:“去吧。”
“谢殿下。”
郑满谢了恩招呼小有便出去了。
赵衡回头看看沈静, 转身便在小有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沈静忙为他倒茶。
赵衡一手端起茶碗, 一手点点旁边的座位:“坐吧。”
沈静撩衣在座位上坐下, 看到桌上摆的圣上的赏赐,想着对赵衡说两句感谢的话;想起昨晚喝醉的事, 心里不由得缩了一缩, 面上作烧, 又想着先向赵衡请个罪。思来想去,正不知道开口先说哪一件, 赵衡已经放下茶碗, 先于他开了口:“那篇游记的事——”
沈静抬头看他一眼。
赵衡清清嗓子:“咳。孤须得向你陪个不是。我见你写的实在有趣, 便抄了下来,送给皇兄看了看。没想到皇兄竟能看出来这不是孤所作。”
沈静想起当时自己听说赵衡要寄给朋友看时,还猜想他是否是拿去给心上人看,谁知竟然是寄给了圣上,这猜测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了,忍不住笑道:“殿下客气。没想到您是给圣上看了,当时我还以为——以为——”
说到这里他猛地意识到说的多了,连忙打住。
赵衡见他顿住,转头挑眉看着他道:“以为什么?”
“以为——”沈静被赵衡锐利的目光盯着,脑海顿时一片空白,磕巴了两句才勉强道:“……以为您要给朋友看的。”
“孤并无什么书信往来的朋友。”赵衡言简意赅道,“只是皇兄身体一直不甚康健,自被立为太子便不曾出过京城。孤因此每到一处,便将当地风土见闻写成书信,报给皇兄览阅。”
“原来如此。”
“只是皇兄一直嫌弃我写的游记,说同公文一般乏善可陈,读来味同嚼蜡。”赵衡道,“从前我还不服,那日看了你的泛舟游记,才真正甘拜下风。”
“额——”
赵衡狭长的眼含着笑,看着沈静又道:“说起来其实此次御驾亲征,你这篇游记也有功劳。”
沈静倒茶的动作顿住:“殿下这话怎么说?”
“父皇为人懦弱随性,几个老藩王各有心思,朝中大臣目无纲纪,多有勾结边疆藩王。皇兄即位以来虽费尽心思拉拢,却收效甚微。此次平叛其实是一扬天威的大好机会。正好可以借此敲打警示一下那几位不安分的皇叔。”赵衡道,“我之前就劝说皇兄御驾亲征,皇兄因为出京一趟诸多不易,所以一直有些犹豫。”
“然后?”
“然后就看到了你那篇《游记》,”赵恒微微勾起嘴角,笑道,“皇兄说这游记写的好,如身临其境,妙趣横生,看得他都有些动了心,想出门走走看看,这民丰物阜、其乐融融的大好河山。也正好去南京拜祭一下皇陵。”
“原来圣上之后还要去南京?”沈静思量着,打量赵衡脸色,试探道,“这么说来,入冬之前汉王必定败了。”
赵衡喝着茶“嗯”了一声:“的确不可耽的太久。皇兄身体受不起太久劳顿。”
沈静听了应一声,边为赵衡满上茶边嘱咐道:“将要入秋,天气转凉,殿下为圣上考虑周全,自己也要多多保重身体。”
赵衡听了立刻笑道:“有你在身边,孤就觉得安心。”
沈静闻言一怔。
赵衡觉察这话有些不妥,轻咳了一声,又解释道:“孤的意思是……自你到了府里,时时提醒,处处小心,孤的痼疾还没有犯过一次。因此不必太过担心了。种种这般,实在有劳你,妙安。”
沈静听了,忙起身对赵衡行了个礼,垂眼谢道:“殿下实在过奖了。这都是我的分内之事,不足挂齿。殿下对我种种赏识提拔,才叫我没齿难忘。”
赵衡听了却不说话,许久,站起身走到沈静跟前,垂眼看他,欲言又止:“妙安,昨日你——”
顿了顿,背起手来,又道:“罢了。孤回去了。你免礼吧。”
说完便撩起帐帘出去了。
沈静却在原地吓得心都揪了起来,生怕赵衡又提起了自己昨晚醉酒失态的事。此时此刻,连他自己都有些好奇,自己昨晚到底同赵衡说什么,竟叫他如此欲言又止的?
略作休整之后,赵衡很快定下平叛攻城计划。
九月十一,皇帝亲自坐镇中帐大营,豫王为指挥,号令归德、徐州、淮安三支大军一齐发兵,围攻山东。
九月十三,汉王之次子,驻守密州的平泰郡王赵准,开城投降。

九月十六,汉王弃青州城往南奔逃,为方廷祥、孙平在沂州临沭县所围困,后出城投降,被俘。
至此,汉王谋反之事平定。
九月十七,圣上由豫王赵衡、南京兵部孙平、宁夏边将方廷祥等人护送,南下南京祭拜皇陵。曹丰留守山东,负责清理汉王余党。
九月十九,御驾抵达南京,将织造局征为行在,南京城戒严。当日休整了一天,次日傍晚,由赵衡等人陪着圣驾,微服去秦淮河上泛舟。
沿秦淮河顺流而下,一路戏曲歌舞杂耍,圣上看的很是高兴,甚至亲自朝着两岸的戏台子打赏了不少赏钱。
将近三更,众人返回织造局。
当晚,沈静去赵衡处求见。
被小有带进房中。赵衡已换了衣裳,大约刚沐浴过,正散着半湿的发,坐在榻上看一本《扶桑记事》。见沈静进来,赵衡将书扣在一边,起身走到桌旁:“何事?这么晚急着来见孤。”
沈静行过礼道:“冒昧想同殿下告几日假。”
赵衡抬头:“回乡?”
“是。”沈静恭敬道,“今日刚回南京,收到了丁大人转来的薛银大人书信,及苏州府的升堂告示。说当年舞弊案卷宗已由南京刑部发回苏州,要我早日回去开堂听审。”
“原来是此事。这个耽误不得。”赵衡道,“那便早日回去吧。”
沈静刚想开口道谢,就见赵衡一边摆弄着桌案上一管紫竹狼毫,一边漫不经心问道:“这次回去,打算待多久?”
沈静答道:“只待案子开堂重申完毕了,就立马赶回来。”
赵衡点了点头,搁下那支狼毫笔,又捏起一块墨条:“倒也不必急着赶路,路上从容些就是了。府里这会总归没什么急事。”
沈静道:“多谢殿下。”
“嗯。”赵衡应了声。沈静垂眼等了半天,见他仍不开口叫自己退下,忍不住悄悄抬头看了一眼,见赵衡半倚在椅子上,手里转着那块墨条,一双丹凤眼半垂着,像是若有所思,又像是已经神游天外。
沈静犹豫了下,因为急着回去收拾行装,刚想要开口请辞,就听赵衡捏着墨条一下一下在桌上轻敲着:“上次去海宁经吴县,孤还说要随你去尝尝太湖白虾,急着赶回南京也没顾上。这次又要陪皇兄在南京。不然孤倒是很想随你去苏州看看。”
沈静听了笑道:“殿下若有意,过几日送圣驾返京后再去不迟。若果真打算去,我便在苏州恭候殿下大驾。”
赵衡听了,停住手上动作蹙眉思量,片刻将墨条往桌上一抛,道:“罢了。眼看着要入冬了,北边就要开始不安生了。回事早些赶回京城的好。”
他看了看沈静,嘱咐道:“你也速去速回吧。”又转向门口侍立的小有道:“形势方定,路上只怕还不安生,叫卫铮调两个侍卫跟着沈静回去。”
想了想又道:“备一份礼,送给薛银。附上孤的名帖,叫沈静一起捎回去吧。”
一个亲王,哪有给州官送礼的道理,这分明就是在明晃晃的为沈静打点铺路了,沈静当然明白,却也不能拒绝,只好又向赵衡行礼道谢。
赵衡只摆摆手:“去吧。早去早回。”
当晚沈静回去简单收拾了行囊,次日天还未亮,便乘上小有安排的马车,踏着熹微的晨光,辞别了南京,回老家苏州去了。
沈静这苏州之行,从一回去,便事务缠身。
先将赵衡捎给薛银的礼物送下。再回到阔别六七年的苏州老宅,早已物是人非。幸好,这座宅院虽然被人霸占,但大概是嫌弃他父亲在这里过世,他那位表叔并没有搬进来过。因此,宅子里各处虽然已破败许多,有些贵重些的装饰也都不在了,但要紧的书房卧房等处,以及父亲留下的书本却还保持着从前的旧貌。
沈静一边等着府衙开堂重申的消息,每日里无事,便窝在老宅里收拾打点:清理从前的种种旧物,晒晒旧书,折变些没用的家产;将几处田庄都一一查看,相关田产事宜也托了从前朋友帮忙照看打理。
中间奚维听说了他回苏州的消息,还特意赶来看望。沈静喜出望外,请他好好喝了一场酒,还顺带着结识了几个新的朋友。
如此忙忙碌碌,日子眨眼就过去了。
一直等到舞弊案开堂重申,案子判了下来,为他洗清多年冤屈。沈静又去祖坟扫墓,郑重其事的祭拜过先祖,告慰父母。
所有事宜处理完毕,距离他离开南京已经一个半月之久。
此时他收到小有书信,说因北边鞑子异动,赵衡已匆匆赶回京城去应急,叫沈静见到书信以后,不必再回南京,直接赶回京城便是。
沈静收到书信,又在南京耽了两三天,将家中事情与朋友交代清楚,才动身往京城赶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