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政治旋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耗子开车赶回刑警大队的时候,秦刚等人早已经在楼下等着他呢。
秦刚指着另外的两名警察,对耗子说道:“欧阳,这位是一中队的肖队长,这一位是他们中队里的小程,相信你们以前可能都见过面。我们刚才在提审在这一次‘利剑行动’中所抓获的一名在逃多年的通缉犯时,他供出了他一名同伙的重要线索。据他交代,那名当初和他一起参与抢劫杀人的同伙,目前正潜藏在G省的L市的一家砖瓦厂里。局里面要求你们,要不怕困难、不怕辛苦,以最快的速度赶往L市将此人抓捕归案,也好尽快的了结了我们市前些年一直悬而未破的这一件大案。”
听完秦刚的吩咐,耗子等一行人立即驾车赶往L市去了。
秦刚随后敲门进入了局长办公室,首先看到的是陈洋的脸色并不太好。
以往,陈洋每天早晨到办公室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泡上一杯浓茶。他觉得,早晨上班以后,喝上一杯浓茶提提神,有助于全天都能够更有精神、更有效率的工作。据说现在的许多外资企业的工作人员,早晨上班以后通常都会喝上一杯咖啡来提神。他曾经也尝试过喝点咖啡,可尝试之后怎么也觉得喝不习惯,所以他还是更愿意靠喝浓茶来提神。
今天早晨,进办公室以后,陈洋甚至连泡浓茶的习惯都忘了,而是一个劲的在那抽烟。他知道,一会的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虽然主题是讨论三江市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事情,但期间肯定又会成为对他的批评会、批斗会。最近这几天,他已经承受了太多的批评和压力。
事情的原委,还得从三江市公安局采取“利剑行动”的那天晚上说起。
就在市委书记刘剑平正在为能够早日进入省委领导班子而奋笔疾书的时候,突然听到城里面传来了连续的警笛声。最初,他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或者说可能是混淆了救护车的声音。但当他特意走到窗户处拉开窗帘核实情况以后,才意识到确实是满大街的警车在穿梭、警鸣。
刘剑平当下满是疑惑的想道:“怎么回事情?深更半夜的,怎么突然有这么多警车在街道上转悠、值勤?我作为堂堂的市委书记,在我的城市里发生这样的事情,我竟然毫无察觉,有点说不过去吧。”
刘剑平想了想,还是拨通了秘书小高的电话。
电话里小高的声音听起来有点紧张。这也难怪,一个做秘书的,深更半夜接到领导的电话,感觉确实挺别扭的。
小高有些紧张的说道:“你好,刘书记。”
刘剑平轻轻咳嗽了一声之后说道:“小高,深更半夜的,城里面突然这么多警车,是不是公安局在采取什么行动?具体什么情况,你有没有一点了解?”
刘剑平的秘书小高也是刚刚才听到城里到处响起的警笛声,正感到一片茫然,不知道城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现在听到刘剑平书记竟然主动打电话来询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情,他下意识的就有点紧张和内疚,潜意识的感觉到这是刘剑平在责备他工作没有做到位。作为一名跟随了刘剑平书记好几年的秘书,他自然是很清楚刘剑平书记的脾气。
刘剑平是属于那种控制**很强烈的领导。作为三江市的市委书记,他早已经把三江市看成了他自己的“孩子”。所以,对于三江市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他都有着一种本能的控制**。而对于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他的要求一向也是很严格的。他曾经多次提到过,做下属的就要学会为领导考虑、分忧,简单说,就是要求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要随时将三江市里的各种情况向他汇报,让他能够清晰的掌握到三江市的各个细节。他最反感的事情,就是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对于三江市里一些即将发生的事情,没有事先向他汇报,让他做到心里有数,以至于等事情发生之后,让他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坦率的说,今天晚上所发生的事情,就是属于上面的情况。刘剑平对于城里这突然的变化,确实感觉有些措手不及。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才破天荒的把电话打给了秘书小高,希望从秘书小高那里了解一些情况。虽然在电话接通以后,他嘴里并没有说什么,但责备之意已经很明显了。在他的官场哲学里,秘书不提前向领导汇报工作,而要等到领导主动打电话来了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秘书小高为什么会感到紧张和内疚,原因也就可想而知呢。
更为要命的是,现在刘剑平书记已经主动打来了电话,而秘书小高却仍然还不清楚,城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秘书小高有些战战兢兢的实事求是的说道:“刘书记,对不起,眼下城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也不太清楚。今天你去省里面开会了,市里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公安局方面也没有向我们报告,说他们可能会采取什么大规模的行动。如果他们要是跟我们报告了的话,我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向你汇报的。”
小高刻意的强调了公安局方面并没有向市委报告这件事情,目的也是希望能够最大程度的减轻他在这件事情上的责任。
听了小高的话,刘剑平才意识到,小高确实说得有道理。原因很简单,小高要是了解情况的话,肯定早就向他汇报了。这几年来,小高一直跟随在他的身边,兢兢业业的为他工作着。对于小高的工作能力和忠心程度,他也是有着相当的认可。否则的话,可能他早就另换秘书了。
这样一来,刘剑平觉得,打给秘书小高的这个电话,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一个堂堂的市委书记,在主动打电话给秘书时,是不可能说多少话的。
所以,刚刚意识到这个电话没有任何的意义,刘剑平就说道:“小高,这样,你给公安局方面打个电话,问问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等你把事情了解清楚之后,然后在第一时间给我汇报一下。”

小高在电话里慌忙说道:“好的,刘书记,我马上跟他们联系。”
挂断电话以后,刘剑平注意到城里面仍然是到处都在穿梭着警车、到处都在响着刺耳的警笛声,让他陡然一下陷入到了沉思和苦闷之中。根据他这些年来主政一方的为官经验,他已经意识到,这肯定是公安局方面在进行什么“专项整治行动”。他真正觉得恼火的是,公安局方面要采取这样的“专项整治行动”,事先竟然压根就没有跟他这个堂堂的市委书记,打任何的招呼。这么想着,他就觉得,公安局长陈洋,确实是太猖狂了,竟然根本没有把他这个市委书记放在眼中。
刘剑平站在窗户前,一个人想着想着,心里面就越发的恨上陈洋了。从陈洋刚刚到三江市来当公安局长,他就看陈洋很不顺眼。他私下里认为,像陈洋这样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完全不懂得官场哲学的人,根本就不应该跑来当什么公安局长,而是应该一门心思的继续去搞他的刑侦工作。他曾经也一度觉得很疑惑,不知道省委和省公安厅的领导是怎么考虑的,会将陈洋这样的一个人调动到三江市来当公安局长?
记得在陈洋到三江市公安局来上任以前,省委和省公安厅的领导,认真的征求过刘剑平的意见。一个城市的公安局长,其实地位挺微妙的,既是属于省公安厅直接管辖的干部,同时又必须得受所在城市的市委常委会节制。所以,实际上在陈洋到三江市来就任公安局长这件事情上,刘剑平本人是很有话语权的。如果他这个市委书记,当初要是出面反对陈洋到三江市来当公安局长的话,那么无论省公安厅的领导有多么器重和支持陈洋,陈洋也是没有半点机会到三江市来上任的。
让刘剑平现在颇有些后悔的是,当初在省委和省公安厅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单纯的认为,像陈洋这样的缺少领导经验、政治经验比较幼稚的干部,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控制一些。所以,当初他想也没有想,就对省委和省公安厅关于陈洋的任命,表示了赞同。
而就在陈洋抵达三江市以后,刘剑平就开始后悔了。陈洋有些“口无遮拦”的性格,以及有些迂腐的“公事公办”的工作作风,都让刘剑平感觉非常的不顺眼。原本他以为性格简单的陈洋,会比较容易控制,也一定会非常听他的话。可他后来才发现,陈洋虽然有些头脑简单,但却是一头不折不扣的“犟牛”,经常和市里面的一些同僚发生摩擦,常常是连市委书记、市长的面子都不怎么顾及。
之前这一段时间,刘剑平心里面一直在盘算着,怎么想个办法,把陈洋这个“不识时务”的公安局长给搞走。但他还没来得及采取措施,陈洋却又搞起了大动作。作为市委书记,他心里当然很清楚,三江市里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所以,他坚定的认为,今天晚上公安机关的突然行动,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绩。
刘剑平知道,今天晚上过去,新闻媒体肯定会大肆报道这件事情。而在庆祝公安机关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一定也会给三江市的城市形象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原因很简单,公安机关取得的成绩越大,则越是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三江市的社会治安问题有多严重。
刘剑平有些愤怒的想道:“这样一来,上级领导会怎么看?”
这些年来,刘剑平不是不知道三江市里的问题有多严重,而是他根本就不想管。在他的官场字典里,在当前的三江市里,“稳定”才是最重要的。他觉得只要能够保持住三江市的稳定,让他能够顺利的进入到省委领导层去,那么有关三江市的一切不健康的问题,都是“后来者”的问题了。
特别是今天在得到了有关省委领导层要调整的消息以后,刘剑平更是把“稳定”看成了眼下最为关键的问题。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今天晚上,陈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公安局长,就又闹了这么一出,而且事先还没有跟他打任何的招呼。
这么想着,刘剑平就觉得,陈洋之所以事先没有和他打招呼,一定是有意而为之。因为一旦陈洋要是和他打了招呼的话,他肯定会制止这一场行动的。
刘剑平突然觉得,陈洋看来也并非完全是那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相反应该是一个很有政治野心、也很会耍政治阴谋的卑鄙小人。就拿眼下这件事情来说,陈洋一定是要靠着这样的“专项整治行动”,在极力的想办法捞取政治资本。
刘剑平感觉自己越来越恨陈洋。因为陈洋在捞取政治资本的同时,严重的伤害到了他的利益。他真有些不敢想象,今天晚上的事情以后,又会为他进入省委领导层的事情平添多少的障碍。
刘剑平想着想着,决定还是不能就这么干等着,于是他拨通了冯小明市长的电话。
刘剑平觉得,还是有必要先和冯小明市长沟通一下,看看市政府方面是不是事先知晓这一场行动。如果市政府方面对于此事也是一无所知的话,那么就说明纯粹只是公安局方面的单方面行为,处理起来就容易得多了。但倘若要是陈洋事先向冯小明市长汇报了情况,而只是没有向他这个市委书记汇报的话,那么事情就会变得复杂了很多。
想到冯小明市长的时候,刘剑平的心里又情不自禁的有了一丝失落。他突然觉得,自己看人是越来越有些看不准了。原来他以为像冯小明市长这样的学者型干部,由于对政治斗争的经验不够丰富,所以驾御起来是比较容易的。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以后,他才发现,冯小明市长也并非是那么好驾御的。
而且,和陈洋的“犟牛”性格不一样,冯小明市长处处都与刘剑平书记保持着高度相同的步调。但刘剑平私下里了解过,冯小明市长暗地里似乎也并非对他都那么听话。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