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七章 民心所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临近年底,每年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在喜气洋洋地准备过年了。而今年,清远城的街巷上却是行人稀少,显露冷落的情形来。一年的大旱,很多百姓衣食不济,更加没有余钱过年了。
纪府也比往年安静了许多。
这一天,纪家诸人无事,就都聚在纪老太太的屋子里说话。
“老三现在到哪里了,能不能赶回来过年?”纪老太太靠在引枕上,问纪二老爷。
“按照计划,三弟这个时候应该到占城了。只怕要年后才能回来。”纪二老爷估算了一下才回答道。纪三老爷乘船出海,不方便书信联系,因此家里只能估算他的行程。
纪老太太就叹气,表情怏怏不乐。
纪二老爷看纪老太太心情不好,忙干咳了一声,给纪晓棠使眼色。
纪晓棠此刻正带着长生玩。长生穿着崭新的红袄,脚下踩了一双大红绸子的虎头鞋,正在炕上练习走路。纪晓棠就站在炕下,一面伸手护着长生,一面跟长生一起走。看见纪二老爷投过来的目光,纪晓棠立刻会意,就引着长生往纪老太太身边走。
长生走到纪老太太身边,就咯咯笑着扑在了纪老太太的腿上。
“哎呦……”纪老太太立刻叫了一声。
长生如今长的虎头虎脑的,肉滚滚的身子颇有些分量,纪老太太要抱长生就几乎有些吃力。
“祖母。”长生趴在纪老太太的腿上,抬起头来奶声奶气地喊。
纪老太太赶忙应了一声。将纪三老爷的话题就暂时放过一边。她摩挲了长生的头顶,又去揉长生肉滚滚的小身子。
“祖母的长生长的越发结实了。”纪老太太的脸上露出笑容来,一面感慨。“再过一年啊,祖母可就受不住你这样一扑了。”
长生就咯咯地笑,屋内众人也都跟着轻笑起来。
“长生快跟祖母说,让祖母放心,小叔一定会平安回来,长生也会好好孝顺祖母。”纪晓棠就教长生说话。
长生虽然比同龄的孩子说话要早,但是现在要说上这么一长段的话还是困难。不过他跟着纪晓棠学舌。断断续续地,还是将意思给表达明白了。
听着长生奶声奶气的声音,纪老太太的心中不由得发软。
“祖母的乖孙啊。怎么这样招人疼。”纪老太太伸出两手,将长生抱起来。
长生精力充沛,在纪老太太的怀里也不肯安生,伸胳膊蹬腿地。纪老太太就有些抱不住他。纪晓芸就在纪老太太旁边坐着。忙就将长生接了过去。
“晓芸,姐姐。”长生先叫纪晓芸的名字,然后又叫姐姐,奶味十足,然而发音已经非常清晰。
纪晓棠在旁边忍不住笑,长生也经常这样喊她。
长生在纪晓芸怀里蹦了两下,突然想起什么来,就低头用胖乎乎的手指着自己的虎头鞋。
“大老虎、鞋子。晓芸做的。”他脚上穿的虎头鞋,正是出自纪晓芸之手。做的极为精致,长生非常喜欢。
“没大没小的,要喊姐姐。”纪二太太忍不住就笑道,一面向纪老太太解释,“我说了几次,说虎头鞋是晓芸做的,恐怕他听见了,就学会了。”
“晓芸做的鞋子,晓棠……的袄。”长生听见纪二太太这样说,就又奶声奶气地冒出一句来。
众人都笑。
纪晓棠见纪晓芸带着长生很是妥当,就走到一边,在纪二太太的下首坐了。
“我听见丫头们说,城里来了许多的流民?”纪老太太突然问道。
“是的。”纪二老爷就答道。
北方普遍大旱,许多百姓在家乡无法生存,只能背井离乡,成为流民。清远这里本就富庶,且旱情较轻,因为纪府带着头施粥,保证清远的百姓不仅不用流离失所,还能够吃得上饭。一传十、十传百,许多流民知道这个消息,就都涌来了清远县。
纪二老爷正在为这件事情烦恼。
来了许多的流民,不仅需要更多的粮食,而且治安方面也不像以前那样有保障。就在这几天,本地的百姓与外地的流民之间就发生了冲突,虽然及时地被安抚了下来,但是隐患却并没有消除。
城里许多大户都已经关门闭户,而纪府这里也加强了护院的巡逻。
“爹爹,你去了县衙,谢伯伯那里打算怎么应对?”纪晓棠就问。
“你谢伯伯打算在城中开辟出专门的地方来,安置这些流民,就由县衙的差役们负责管理,维护治安。每天除了去粥厂领粥,就只许他们在安置地内活动,不许随意走动。”纪二老爷句说道。
流民中不少青壮,如果不妥善管理,十分容易生事。
“这倒是个好法子。”纪二太太就点头道。
纪二老爷也点头,如今安置流民的场所虽然还没有修葺完成,但是流民们已经都被衙役驱赶聚集到了那里,所以清远的街道上就比前些天清静了许多。
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都说好,纪老太太不懂得这些事,就没言语,而纪晓芸带着长生,根本就没听这些事。
纪晓棠也没说话。
“晓棠,你有什么想法?”纪二老爷见纪晓棠的脸上露出沉思的表情来,就问道。
“流民中不少青壮,虽然被县衙圈住不许生事,但长此以往,只怕会有变故。爹爹,我在想,这些人并没有丧失劳动的能力,与其每天领粥、无所事事,不如找些事情给他们做,让他们按劳取酬。这酬劳自然不是金银,就用米粮和布匹代替。”
“爹爹,我认为。这才是稳定人心和局面最好的法子。”而不是将这些人像犯人一样看押起来。
纪晓棠这样想,有她的缘故。
前世这个时候,很多流民就是因为吃不饱。且无所事事而作乱。虽然那时纪家也有施粥,可以说是他们的恩人。但是这些人却恩将仇报,当年杀进纪府的人中,就不乏这些流民。
纪二老爷为官数年,对于人性也自有深刻的了解,他想了想,就觉得纪晓棠的话有道理。
“只是如今这个时候。哪里有那么多工给他们做。”

“没有也要找出来。”纪晓棠的语气坚定,“爹爹,我想这样安排还有一个原因。我担心,这些人会被有心人鼓动作乱。”
“晓棠,你的意思是……”纪二老爷看向纪晓棠。
纪晓棠点了点头。
纪二老爷立刻明白了。
“与其让他们被人所用,不如为我所用。”现在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靠纪家的粮食在养活着。纪晓棠进一步说道。这些流民可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与其让这些流民被有心人鼓动作乱。那么不如棋高一着。先将这些流民笼络到纪家这边来。
毕竟,到时候真出了什么事,纪家这些护院的力量还是太单薄了。
“好,我这就带人去安排。”纪二老爷立刻就道。
“爹爹要是出门,就将曾师傅带上。”纪晓棠嘱咐纪二老爷。
“我知道了。”纪二老爷点头,就让纪二太太、纪晓棠几个陪着纪老太太,他起身出去布置去了。
纪老太太虽然听不大懂纪晓棠和纪二老爷之间的谈话,但毕竟是上了些年纪。经历过世事的。
“……是要小心些,这人啊。吃不饱要闹乱子,太闲了,也要闹乱子。”
“老太太尽管放心,再怎样,总不会乱到我们这里。”纪晓棠忙笑着道。
“嗯。”纪老太太点头,她一点儿都不为自己担心。无论是纪老太爷在的时候,还是后来纪二老爷当家,都将纪老太太保护的很好。“你小叔不在家,也没个人帮你爹。你能帮着你爹出出主意这很好,也要多嘱咐你爹,多加小心。”
“知道了,祖母。”纪晓棠笑着应了。
纪二老爷带着曾师傅以及几个能干的管事,很快就将流民的事情安排好了。流民中的青壮都被挑选了出来,每天在清远城内,或是到城外的农庄上做工,然后领取一定的米粮和布匹,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对于一些实在没有劳动能力的,则依旧是安排到粥厂领粥。
几天的工夫,纪二老爷还从青壮中选出了两个领头的人,来协助纪家的管事。这是因为纪家人手确实不足,而且从流民之间选出领头人物来,更容易让流民接受,也更方便管理。
“一样米养百样人。这个时候,就看出人品的优劣来了。”纪二老爷这样忙碌了几天,这天在纪二太太的屋子里,就跟纪晓棠说他这几天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流民中大多数青壮,对于干活换取粮食和布匹都接受的很好,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不是这样。
原本每天无所事事就能混上饭吃,如果让他们做活计了,就很不愿意。不仅背地里说了许多诋毁纪家的话,还曾经试图鼓动流民对纪家的不满情绪。
“若是后来米粮接济不上,或是有别的变故,前者还无妨,这后者只怕就是动乱之源。”纪二老爷告诉纪晓棠,他已经让人将那些特别惫懒的人物都登记在册,并暗中加以监视。
纪二老爷这可不是跟纪晓棠闲谈,而是将自己的经验教导纪晓棠。
从纪晓棠很小的时候开始,纪二老爷就已经这样潜移默化地在教导她了。纪晓棠如今这样早慧,不仅仅是重生了一次的缘故,而是跟纪二老爷这样的教导分不开的。纪二老爷真的是将纪晓棠当做儿子一般在教养。
纪二太太在旁边带着长生,对父女两人这样的谈话早就习以为常。就是长生也安静在坐在纪二太太的怀里,不像平常那样玩耍吵闹。
可以想见,以后等长生再大一些,就会跟纪晓棠坐在一起,听纪二老爷的教导了。
隆庆七年腊月二十三,民间称之为过小年,家家户户都要祭灶。这一天,流民们也暂停做工,放假一天。
纪晓棠起了个大早,她还正在梳洗,程嬷嬷带着几个管事媳妇已经过来等候了。管事媳妇们都在外屋候着,程嬷嬷却进了里屋。
程嬷嬷进屋给纪晓棠行礼,就见纪晓棠已经梳洗妥当了。她未施脂粉,乌油油的头发在脑后利落地挽了,头发上只插了两只鎏金镶珠的簪子,打扮的极为素净。
“嬷嬷来的正好,快帮我选衣裳。”纪晓棠对着镜子说道。
程嬷嬷笑着上前来,就替纪晓棠选了件水红色的妆花褙子,胭脂红的灰鼠皮裙。
“姑娘想着流民日子过的苦,所以打扮的素净些。不过毕竟是大年下的,倒是该穿的喜气些。”程嬷嬷这么说着,又在两件狐裘大氅中选了大红羽纱面的,就跟锦儿和绣儿两个帮纪晓棠穿戴起来。
穿戴利落了,纪晓棠才从屋子里出来,一众管事媳妇忙就上前行礼请安。
“东西可都准备齐全了?”纪晓棠就问。
今天是过小年,纪晓棠早就跟纪二老爷商量好,要跟纪二老爷一起去安置流民的县衙后街给流民们送过节的物资。
“回姑娘的话,都准备妥当了。”管事媳妇们忙都回话。
“好。”纪晓棠点点头,就在众人的簇拥下往前面纪二太太的屋子里来。
“晓棠,你爹爹带人去就是了,这大冷的天,那种地方,你大可不必去的。”纪二太太就劝纪晓棠。
“娘,我身子健壮,没关系的。祖母上了年岁,娘在家里又走不开,我代表娘和祖母走上这一趟,也是咱们纪家的一份心。”纪晓棠就笑着道。
纪家为流民提供了粮食、医药和布匹,很多人因此心中感念纪家。
而这还远远不够,纪晓棠想要这些人都成为她纪家的人。
以心换心,纪晓棠很小就懂得这个道理了。所以,这一次,她必须亲自去。
“晓棠要去,就随她去。”纪二老爷这个时候就说道,“长生还小,晓芸又体弱,我也只有晓棠这一个帮手。”
“晓棠毕竟是个女孩儿,你还真将她当男儿用了。”纪二太太就嗔了纪二老爷一眼,却也没有再阻拦。
匆匆地吃了早饭,纪晓棠就跟着纪二老爷坐上马车,往县衙后街而来。
推荐弱颜完本种田文《重生小地主》(未完待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