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元玄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光飞逝,转眼已经过去三年。
陈小九十六岁了,长高长结实了,由当年一个瘦弱的小小流浪儿,蜕变成了一英俊潇洒的小伙子;燕儿也已日益成熟,浑身上下散发着青春少女的气息。
这三年里,陈小九跟着胡半仙走南闯北,学了不少东西。本身天资聪慧,又加上平日里勤奋好学,胡半仙教的那套基本都已学会,现在已经能够独立制作出简单的驱鬼符。
陈小九最感兴趣的是山系,山系包括玄典,养生,修密三部分,玄典是玄门修炼最基础的东西,主要是参悟人体技能,领悟自然奥秘,进而修炼养生部分的气功和炼丹之法。至于修密,则尤为重要了,这一部分又包括了符咒法、压镇法、祈星法、武术等,主要是通过运动和精神意念的统一,来提高身心境界的一种修炼之法。这三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环环相套,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元玄派要把玄典和修密作为必修了。
其实陈小九对养生一部分也是比较有兴趣,只是胡半仙对这方面知之甚少,能学到的都只是些简单的基础知识。
这一日傍晚,吃过晚饭。陈小九按照习惯在胡半仙身旁盘腿坐下,闭目凝思,开始修炼玄典中的道法,修炼了一会,头顶就微微的散发出一缕缕气雾,已然入定。
过了会,脑海里突然出现当年流落街头被几个少年欺负的情景,随后发觉胸口有些闷,下丹田处感觉一丝淤塞,一口气怎么也换不过来,随后扑通一声,倒在地上。
“小九哥,你怎么啦?快醒醒!”胡燕听到,赶紧停下,跑到陈小九身前。
“坏了!他出偏了!”胡半仙也是停下,仔细观察起陈小九。
此时陈小九全身通红,脉象紊乱,直挺挺的躺在地上。胡半仙迟疑了下,取出一颗药丸,塞进陈小九的嘴里,等了会,还是没见醒转。
“燕儿,快去准备行李!此地离元玄派不远,我们连夜赶回找我师尊,不然他没救了。”胡半仙沉思了一会,决定带他回元玄派治疗。
胡半仙骑马带着陈小九,扔了个急行符,燕儿则单独骑一匹,快马加鞭,连夜疾驰,跑了整整一夜,也不知道跑出去多少里地。天亮时候两人换了马匹,继续赶路,就这样一路奔跑,直到第三天上午,才赶到文清山。
文清山连绵数百里,风景秀丽,灵气充沛,山中珍禽异兽无数,仙花灵草遍地,吸引了不少大大小小的修炼门派,道家居多,佛门也不少,而玄门却只有寥寥数家,大多已破落不堪。
文清山下有一古老传送阵,通往山中各处,乃是昔日文清山中一成仙老道所设,为其道统某福利。
胡半仙交了些银子,便通过传送阵,送到元玄派附近,行了不一会便到了元玄派。
元玄派曾……
在此出过一位天人,辉煌一时,可是随后一千五百年间,整个玄门界便再无人能至天人修为,而近几百年道门修炼成仙多人,佛门亦是众多僧人得道,以至玄门凋落。如今元玄派掌门即是胡半仙师父,彖一大玄师。
元玄派山门宏大,派内楼阁众多,却多已年久失修,早已是斑驳不堪,唯有山门旁那些参天古树,见证着昔日曾有的辉煌。胡半仙离开元玄派入世已有数十年,如今旧地重游,也是感慨万分,不过现在却是无心贪恋这些,一路直奔大殿。
大殿里空荡荡的不见人影,胡半仙抱起陈小九又奔向养身殿。
养身殿前一位老者,穿着灰色长袍,正低着头,拿着扫帚在清扫殿前的台阶,胡半仙连忙凑了上去。
“请问彖一大玄师可在?”胡半仙问道。
老者抬起头,跟胡半仙四目相对,两人顿时如被电击中一般,同时微微一阵颤抖。
“弘静师兄?”胡半仙双目紧紧盯着老者。
“弘玄师弟?”老者也认出了胡半仙。
“师父在里面吗?”胡半仙想着救人要紧,叙旧还是暂放一边。
“是弘玄来了吗?进来吧。”这时候里面发出声响,声如洪钟,正是彖一大玄师的声音。
胡半仙连忙把林云放在门口台阶之上,吩咐胡燕看着,跟着弘静师兄进了养身殿。
“徒儿弘玄拜见师尊!”胡半仙双膝下跪。
“你入世一甲未满,境界未及食气,何故提前回门?”彖一大玄师开口问道。

“禀报师父,徒儿前几年收了个弟子,前几日突然修炼出偏,实因事出紧急,故而特来求助师父。”胡半仙连忙解释道。
“人在哪?”
“就在门口。”
“还不快抬进来!”
胡半仙和师兄两人连忙把陈小九抬进了殿堂,胡燕也跟着进了来。
彖一大玄师起身观察了会陈小九,随后探鼻息,搭脉。
“哎,他已然到了明窍境界,可偏偏遇到你这么个庸师,不能正确引导,故而引发出偏。”
胡半仙低头不语,看旁边的师兄已然是穿着玄士法袍,顿觉自惭形秽。
彖一大玄师取出一颗红色丹丸,掰开陈小九嘴巴放入,然后甩手扔出一张符印,悬空停留在陈小九身体上方。随后运气帮助药丸进入陈小九体内,随着药力的散发,陈小九身体上冒出阵阵白色雾气,在符印的镇压下,凝而不散。
“幸亏你给他服了定天丸,能不能醒转,就看他造化了。”约莫过了一柱香工夫,彖一大玄师停了下来,那些白色雾气重又被慢慢吸回陈小九身体。
陈小九昏昏沉沉又是睡了三天三夜,才悠悠醒转。
“你终于醒啦?”一直守候在旁的胡燕立刻发现了,顿时高兴万分。
“这是哪里?”陈小九缓缓睁开眼睛,看见……
旁边胡燕身形略显憔悴,心里一阵感激。
“这里是元玄派的养身殿,你等等,我去叫爷爷他们。”胡燕说着飞快奔出门去。
不一会,彖一大玄师和胡半仙几人跟着胡燕进了屋。
彖一大玄师仔细查看了下陈小九,眉头紧锁。
“他怎么样了?”胡半仙关切的问道。
“奇怪,他已经越过明窍和却谷,到了结丹境界!”
“那不是好事吗?一下突破到第三境界。”胡半仙面露喜色,徒弟有突破,他这个师父脸上有光。
“问题是他气海溃散,没结出内丹,甚至连窍都未明。”
“什么?!”胡半仙大为不解,脸色又沉了下来。
“我也不解。”彖一大玄师沉思着。
“师尊您想办法救救他,他可是您唯一的徒孙。”胡半仙连忙跪下,几年的相处,师徒之情溢于言表。
陈小九看着几人,便起身下榻,舒展了下筋骨,才发现手脚似乎不怎么听使唤,运气略显滞涩。知道那彖一大玄师便是师公,连忙倒头拜下。
“徒孙陈小九拜见师公!”
“起来吧,你师父怎么没给你取个法号?”
“因入世不曾回门,所以未曾擅自取法号。”旁边的胡半仙连忙答道,这也是尊重师门规定。
“哎,就这么几个人了,还管着那些破规矩干吗呢?”
“人虽少,规矩不能破。”
“罢了,现在就赐你法号天相吧,既暗合你乱天之相,又希望吉人有天相,能度过这一劫。”彖一大玄师对着陈小九说道,然后又转头吩咐胡半仙,“以后若有弟子,就按天字排辈吧。”
“多谢师公!”
“弘玄,当年给你取法号弘玄,是希望你能弘扬玄门,今后为人处事要灵活应变,不必太过拘泥门派规矩。”彖一大玄师脸色缓了缓。
“弟子受教。”胡半仙必恭必敬的站着。
“你现在体内运气可有滞涩现象?”彖一大玄师又问陈小九。
“是的。”
“嗯,我们去找竹林七贤(注一),他们在医系上比我修为深。”
———————————————————————————————————————
注一:竹林七贤,中国三国魏七位名士的合称,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