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让第一句话扣人心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生存,往往需要同一些陌生人打交道。初次见面,给人的印象非常重要。俗话说:酒逢知已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有的人相处一辈子形同路人,而有的人却一见如故。两个萍水相逢的人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达到心灵上的共鸣,说好第一句话至关重要。
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这历来被人们视为一大快事。现如今人际交往极其频繁,参观访问、调查考察、观光旅游、应酬赴宴、交涉洽商……善于跟素不相识者打交道,首先说好第一句话,这是一件畅快人心的事,也是为人处事的一个好开端。
然而生活中难免会有些胆子非常小的人,他们主动向对方问好时会很羞涩。其实,做得自然一些并不是一件难事。你为何不抛弃自己胆怯的心理,大胆地跟他说:“我一直想跟你说话,但是我很怕接近你。”此语单刀直人,对方就无法拒绝你了。这是一种最有效率的沟通方式,能让你开始下面的谈话,又省掉了一堆繁文缛节。
据不完全统计,有70%的应试者参加面试时,不主动说第一句话,沉默地等待主考人发问,或虽然主动说话但不得体,如:"嗅,我来了""我准备好了,请提问题吧"。只有30%的人能有礼貌、得体地说好第一句话。一般来说,第一句话可以是问候、请示或自我介绍,如:"您好,我是×××,来参加面试厂等,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能弄巧成拙。创造良好的开端,可以给主考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初次见面,第一句话说得好与坏,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关系重大的。总的原则是:亲热、贴心,让人体会到你的真诚,从而消除陌生感。常见的有以下这三种方式:
1.攀认式。
赤壁之战中,鲁肃见诸葛亮的第一句话是:“我子瑜友也。”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是鲁肃的挚友。鲁肃跟诸葛亮之间初次交往的距离感只所以能很快地消除,就在于那短短的一句话。
其实,任何两个人,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难发现双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亲”、“友”关系。例如:
“你是北京大学毕业生,我曾在北京进修过两年。说起来,我们还是校友呢!”
“您是经济界老前辈了,我爱人可是个股票迷,咱们也算得上是‘近亲’啊!”
“你是广西的,我是广东的,两地近在咫尺今天能碰巧遇见,也算很有缘!”
2.敬慕式。
对初次见面者表示敬重、仰慕,这是热情有礼的表现。用这种方式必须注意:要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不能胡乱吹捧,不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一类的过头话。
表示敬慕的内容应因时因地而异。例如:
“您的大作我读过多遍了,受益匪浅。想不到今天竟能在这里一睹作者风采!”
“今天是教师节,在这光辉的节日里,我能见到您这颇有名望的教师,不胜荣幸!”
3.问候式。
“您好”是向对方问候致意的常用语。如能因对象、时间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问候语,效果则更佳。
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宜说“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对年龄跟自己相仿者,称“老×(姓),你好”,显得亲切;对方是医生、教师,说“李医师,您好”、“王老师,您好”,有尊重意味;节日期间,说“节日好”、“新年好”,给人以祝贺节日之感;早晨说“您早”、“早上好”则比“您好”更得体。
旅客乘坐汽车时,对站务员的"第一句话"特别敏感。"同志,请按顺序排队上车。"这是"第一句话"。"欢迎您乘坐我们这趟汽车。"这又是"第一句话"。"急什么,又不是你一个人。""喊啥!等一会儿。"这还是"第一句话"。有少数站务员缺少修养,"第一句话"就带有脏字,使旅客从此对那个站务员或那趟车望而生畏。
俗话说"看一眼,听话一句"。现实生活中的第一句话如同第一眼看人,最能给人深刻的印象。旅客进站上车时,站务员待之以热情,注意说好"第一句话",可以使人倍感亲切、温暖、舒畅,甚至原来不想坐这趟车,也要"舒服舒服坐一坐"。反之,"第一句话"就使人听了不顺耳、不顺心、不顺气、不舒服,其结果可想而知。因为谁也不愿花钱买气受,何况离开了汽车还有火车、轮船、飞机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好第一句话看似简单,实则至关重要,只要第一句有了良好的开端,第二句、第三句就能更精彩地谈下去。与人谈话,恰当的称呼是必不可少的。在社交中,人们对称呼是否恰当十分敏感。交谈的成功与失败往往与称呼有着直接影响。

只有抓住对方的心理,才能把每一句话说得恰到好处。如果不知对方心里所想所需,是无法说到点子上的。你就像一个用布蒙了眼睛的神枪手,再让他去找一个目标,那么,他只会凭着自己的感觉去打,这是难以击中目标的。所以,与人说话要说到点子上,必须要洞察对方的心理。
有一次,他在外出差,不小心将5000元钱丢了。那是他家几个月的收入。在电话里,他告诉妻子,刚说了一句:“我把5000元丢了……”
妻子说:“人丢了没有?没有丢就好……”
他愣在那里,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其实,妻子非常节俭。他想,既然事情发生了,只是埋怨,只会增加矛盾。
那天,他俩约好在车站见面。过了一个多小时,他还没来。她打电话,还是不通。
他终于来了,她关切地说:“路上堵车吧?人来了就好。”
他整整她的衣领,说:“让你久等了,对不起,大桥上堵车,手机恰好又没电了。”
她什么话也没有说,紧紧靠着他的臂膀。
平时,他很少买菜。那个双休日,他拎回一袋蔬菜,妻子说:“你辛苦了,有进步……不过,豆角有些老了……”
他很清楚,妻子对他买的菜并不满意,只是怕伤他的心,不想埋怨而已。
又一次出差,他说,晚上七点回来。可是,到了10点,她也不见他的踪影。
当他回到家里,她从梦中惊醒,睡眼惺忪。她说:"饭菜在桌上,你吃完了,洗个澡,就睡吧……”
他明白,妻子希望他早点回家。
她知道,他没有按时回家,一定有什么要紧的事。
他常说,生活中很多的矛盾和冲突,都是由第一句话引起的。
共同生活那么多年来,他们曾经有一个约定:无论有多大的矛盾,第一句话,谁也不能埋怨。很多的事情,本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因为第一句话没有说好,闹得彼此关系紧张。如果第一句话说得好,就会减少很多矛盾。
第一句话就是你成败的关键时刻,第一句话表达方式就是决定你是否能够打动人心。你的表达方式、真诚与创意会影响整个谈约的气氛。它们也会影响准他人的聆听态度。如果你一开始就取得了他的注意力和尊敬,你很可能他人都得到同样的尊重。相反,即使给你很好的机会你也会抓不到它。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句如何说是很重要的。想要改变非常困难,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
比如,对于公安这个工作而言,以往给人留下的是"冷横硬推"的印象,大多是由与群众首次接触时的态度所造成的。没有说好第一句话,自己把自己推到了群众的对立面,自己给自己找了个"过不去"的对象。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当群众走入公安机关的时候,有的群众一生也许就来这么一次,一个"请”字,也许会抚平她那焦虑不平的心;一个“您”字,也许就会让她忘却奔波数十里的疲劳;一杯茶水也许会让她回味一生;一声温柔的送别声也许会给她的生活增添几分幸福。曾在举手投足之间,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语,也许会春风化雨,有时也会是雪上加霜。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它是告诉我们如果一个消费者对某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满意,会告诉另外六个人;如果不满意,则会告诉二十二个人。如果我们的服务窗口用一句恶语伤害了一位群众,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要用多少倍的善言来挽回啊?
两人武警战士从浙江甘县城上车,坐在一条长椅上。"你好,请问你在什么地方下车?"其中一个人问对方。"到终点站,你呢""我也是,你到浙江什么地方""我到杭州找女朋友,你就是此地人吧?""不是我,我是从外地来走亲戚的、"经过双方的言语试探,双方都对这个城市探测熟悉,对浙江很了解,都是外来者,这样他们的共同点就彼此清晰了。两人发现对方的共同点后谈得就很投机,下车后还互邀对方做客。一个陌生人在你面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能与他交谈。你只要主动、热情地通过话语,同他们聊天,努力探寻与他们交谈的共同点,赢得对方的好感,这样才能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认真地说好第一句话,全心全意地说好第一句话,要树立起我们自身的美好的形象。总而言之,初次见面的第一句话是叩开对方心扉的敲门砖,也是使人一见如故的秘诀。
?

.pp alor:#f00;tt-drat:derl;}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