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巴蜀之战 【第200章】 一战灭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0章一战灭蜀
“大秦嬴无敌三年六月,秦国使者慎到随蜀使至蜀。蜀王设宴款之,席间与虎搏戏,不慎伤之秦使,蜀王惶恐,遣使送上虎首,是以谢罪,公见虎首,勃然大怒,下诏讨蜀!”
三年六月二十,是无敌接到蜀国消息的第三日,也是十万攻蜀大军开拔的当日。
慎到的意外受伤对早就计划攻蜀的无敌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而蜀王送上虎头本意虽是谢罪,但无敌当真要“勃然大怒”也是天下人不可诟之的借
也就在这日,无敌以国书的形式向周室发出,指明秦国攻蜀是因为蜀王先伤秦使,又送上虎首侮辱秦公,所以秦国只得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而就在秦国的国书尚且还在半途的时候,十万大军便已经从华山大营向南郑开拔。
经过半年多的训练,五万戎狄骑兵已经大致脱去了草原部落的彪悍作风,初步懂得了秦国骑兵的规制和战术,并且也记住了秦军的三条铁律:一、不可抗命。二、不可滥杀。不可**。
不可抗命是指士兵必须绝对服从命令,不可滥杀是指战士不可屠杀妇孺和不抵抗的平民,至于不可**,也就不必解释了。^^ ^^胖养了半年,这群陇西草原上来的戎狄牧人一个个都给养得膘肥马壮,并且这次秦西秦中的逃民运动也给他们送上了一次难得地练兵机会,虽说此时对他们的指挥还谈不上如臂使指,但在令行禁止方面已经初步达到了要求,而陇西狄垣的戎狄部族也丝毫没有因为无敌地久久不动而焦虑。反正这些儿郎在秦国吃好喝好,每个月还有军饷可拿。这等好事往日何处去寻。
就这样,十万骑兵带着十万匹备马和五百辆辎重车和组装式打包投石机以日行一百五十里的速度向蜀国杀去。当大军开赴蜀道,路过蚕羌寨时,蚕羌头人蚕和匠人蚕火奉上了五十把新进打造出来地三尺铜剑,有了秦国匠师的帮助蚕羌寨出产的兵器质量大大的提高,也只得出正在的剑来。无敌自然也是大大褒奖,怎料蚕却是提出想要派出一百名蚕羌勇士一道去攻蜀。报昔日被蜀人赶出故国的世仇。
六月二十九,十万大军进入蜀道,七月初四自蜀地利川(今四川广元)出,越七盘岭,经朝天驿往剑门关,假道葭萌(古苴国国都,今剑阁东北)直奔蜀国都城成都。沿途蜀国民众不知其故,毫无抵抗之意。又见秦军兵甲精良,兵器锋利,甚至以为是秦人南下与蜀博易,不少蜀国边民便以山货贩之。十二日,秦国大军直抵成都城下(古成都位于今成都东北),一脸糊涂的蜀王忙慌乱地穿上周室颁赐的朝服来见。
无敌一看蜀王,竟是惊讶非常。只见这蜀王身高绝对难有六尺。身材五短,相貌却似中西混血,褐眼、黄须、高鼻,再加上一身隆起的肌肉,让无敌第一时间想到的竟然是铁炉堡里矮人。
蜀王芦子虽然愚钝。但看到十万秦国大军将小小的一个成都团团围住,也知道来者不善,便取了一把精钢猎叉守在城头,适时无敌派出使者来至门下扣之,蜀王便问:“秦何以挥军至蜀?”
使者子岸高声喝道:“蜀使至秦,秦公大喜款待,遣使以厚礼馈之,蜀王为何驱虎伤之?”
蜀王自觉惭愧,便答道:“孤王戏虎,不慎伤之。”
子岸又问:“既是不慎伤之。城上蜀人放箭,矢无力。坠于阵前二十步。旋即秦军盾阵匀速渐进,抵达护城河沿建立滩头阵地,以强弩反击。其后数百辆轺车满载土石填河,仅一个时辰便将十丈来宽,两丈深的护城河填毕,盾阵继续前进,至城下六十步处停步。继续以强弩压制,而阵后,百辆组装好的打包投石车也在此时推了上来,以每车十发猛火弹急速射向城内投去。

“有我无敌!杀!”也在此时,城内地国宾馆前,嬴鞯将一千飞鹰骑集结成队,一马当先向北门杀去。年),秦国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今四川东部)、蜀(今四川西部)地作战。巴、蜀两国均在今四川。蜀国都成都(今四川境)。为“戎狄之长”。巴国都巴(今四川重庆嘉陵江北岸),与蜀不睦,而与苴国友好。这年,蜀王出兵攻苴,苴侯出奔到巴,向秦求救。秦王欲攻蜀,以道险难至。韩又来攻,犹豫不决,遂问计于臣下。张仪主张进攻韩国,劫持周天子,挟天子以令天下。以建立王业。司马错主张借机灭蜀,认为“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战国策.秦策--》);而且巴蜀可从水道通楚,“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华阳国志.蜀志》)。秦王采纳了司马错地主张,命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人率军经石牛道(自今陕西勉县向西南,越七盘岭进四川,经朝天驿往剑门关)攻蜀。蜀王亲自率军至葭萌(今四川剑阁东北)抵御,兵败遁逃,被秦军杀死。蜀亡。随后。张仪、司马错等人又攻灭苴、巴,俘虏巴王。秦王贬蜀王子弟为侯。以陈庄为蜀相,张若为蜀国守。封巴王为“君长”;置巴郡,郡治江州(今四川重庆北)。巴蜀遂定,秦益富强。
秦与巴蜀地交往始于春秋中期的秦穆公时期,当时秦、旬两国的民间贸易很频繁,由此秦人也早已耳闻目睹了巴蜀的富庶与繁华。秦秋战国之交,秦开始有向南发展图谋巴蜀之意,但直到惠文王时代,兼灭巴蜀的机会才终于来临。
惠文王后元九年(前316)年,巴蜀两国发生争端,各派使节前来秦国求救,当时秦在东方正受韩国侵逼,是伐还是伐蜀,秦惠文王拿不定主意。于是,就从此事让群臣公开讨论于朝廷。当时,以张仪为首当其冲的一批从关东来地大臣主张先伐韩,认识韩才是天下诸侯所必争的战略要地;对蜀地情况深有了解的秦国青年将领司马错等则认为伐蜀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秦地小国贫的总是问题,而且将为以后伐楚打下基础。秦惠文王最后决定采取司马错的意见,先灭巴蜀后伐韩国。
公元前316春秋,秦惠文王任命司马错为主帅,大夫张仪、都尉墨为副将率大军伐蜀。
蜀王闻秦国大军将至,亲率蜀军精锐至葭萌(今四川广元老昭化)阻击秦军,结果被秦军杀得大败。只好率残兵败将退守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北),后又被紧追不舍的秦军打败。蜀王死,其残余又拥戴蜀王太子、相、傅退至逢乡(今四川彭县附近),被秦军全部围歼在白鹿山下(彭县西北),蜀开明氏遂亡。
公元前316年10月,秦军全部略定蜀地,并乘势灭巴。
略定巴、蜀以后,秦在其地置巴、蜀、汉中三郡,分其地为三十一县。并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临邛(今四川邛崃县)、郫(今四川郫县城北)、江州(今四川重庆市)、阆中(今四川阆中县)大筑城池作为秦镇守巴蜀的战略据点。
史载,秦对巴蜀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法,在巴地设郡,但仍保留其部族首领。在蜀地既设侯、相、又设郡守。
第十卷全卷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