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第一卷第十三章 关外遇故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关外遇故人
把朱熹写到今天这种地步,也算是小懈对朱熹一个交代。朱熹本身起点就高,十位师傅都是武林高人。朋友们又都是江湖俊杰。可小懈偏偏不让朱熹一步登天,让他屡受挫折,当然挫折之后是连连不断的奇遇,其实小懈也是想说,这个世上没有什么是天生就有或者唾手可得的,一切的一切都要付出努力。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不去做的事。。
--------------------小懈语录
与陈峰等人的告别说起来真是‘可歌可泣’那阿海仿佛树袋熊一般缠着孤狼哭了小半时辰。真想不到如此憨厚的大汉竟会这般伤感。孤狼叫苦不迭,若是个美貌女子躲在怀中痛哭,虽会沾上一身香泪,却也算是种风情,可换作这五大三粗的男人。孤狼扭曲的表情便可想而知了。。
朱熹心中暗乐,装高人就是有好处。这不?身后四大护法一站。陈峰等人只是抱拳告别。相约中原再见。而被朱熹救下的两人,远远的跪下用他们最淳朴的方式表达谢意。朱熹来去潇洒。说了句‘改日再续。’便挽着南宫琴转身而去。
朱熹领着众人行了大约五里路,猛的回首。沈墨香,孤狼等人无不运功私下张望。将朱熹与南宫琴围在圈内。几人均是武功高手,探查过后根本没有任何动静。疑惑的看着朱熹。朱熹挠了挠头道“呵呵。我是不认识路罢了。。”
跌倒声起伏。李巨擎吹胡子瞪眼的道“俺的好少主。路痴还带路,真有你的。”孤狼也是无奈掩面。‘我怎么就忘了三哥是路痴了呢?’
众人哈哈大笑过后,还是无名带路。无名乃大半仙最小弟子,也是最为喜欢的。自小便带着无名游历。也曾去过茫茫草原。有了无名这‘匹’识途老马带领众人也省了打听的麻烦。
七人一行仿佛游历一般,行了一个多月才来到青海。朱熹经历人生种种,此时抛开阴霾心情大好。一路上搞笑不断,也让沈墨香四人重新认识了他们的这位少主。就是能吃决不错过,能玩决不放过。也都在心底暗暗想,千万不要得罪少主,不然有的自己好受。。
“校尉大人。前面有情况。”
那校尉眯缝着眼看去,远远走来七个身影,这七人正是朱熹一行。矗立于关门之下,朱熹感叹,仿佛自许久之前各朝各代的皇帝均为关外之人而头疼,每每于此关部下重兵,恐有一日那胡人铁骑之声扰了自己的好梦。想那秦赢的长城虽然伟岸却也是血泪而铸,何为这天下就没有真正平静的一天?哪怕是一天也好。。
“关下何人?”那校尉扯着嗓子问道。
沈墨香回道“我们是去关外游历的。”
那校尉双目一厉道“此时我朝与胡人屡屡交战。尔等此时出关怕不是游历的吧?”校尉话刚说完突然道“儿郎们把这些通敌叛国的奸细拿下。”
几人也是一惊,怎么自己去个关外就被扣上通敌叛国的大帽子?但也不能全怪这校尉,此时乃是最为敏感的时期。无手谕者他们是不会放过关外的。更何况几人道称游历而来。
瞬间一营官兵将朱熹等人团团围住。怕没有三百也有两百。朱熹等人微笑以对,毫无恐惧之色。这校尉乃是护国大将军龙国奇一手**。大小败仗打下,也不是一般人物。见几人毫无惧色。心知几人决不是普通人物。既要下令围捕。却听一人呼喊道“李校尉稍等。”
李校尉闻声忙道“末将不知少帅驾临。未能远迎,还请赎罪。”
那少帅身下骑一匹浑身通白,额头微微殷红得宝马。身穿豹环寒铁精甲,腰侧挂有御赐金刀。朱熹抬头望去,当对上那少帅的俊彦时,猛的一怔,怎会是他?
那少帅也看到了朱熹。神情微微一变。倏又笑道“放着家丁不做。怎跑到关外来了?”朱熹见来人已认出了自己,忙笑道“云天龙。龙天云。龙少帅藏的好深啊。”两人说完哈哈大笑。
李校尉见是少帅熟人。吩咐手下将士收起兵刃。站在龙天云身后等候拆迁。龙天云打量着朱熹身后众人,眼中羡慕与嫉妒复杂交错,虽是一闪而过却被朱熹抓住。龙天云暗叹为何如此多的高手均是这小子手下,当目光停留在南宫琴身上时,龙天云眼中精光更甚。为什么如此美女均喜欢这小子呢?龙天云想起当日在青楼争夺紫烟,也就是卓青眉。
朱熹闪身挡在南宫琴身前,正好阻断龙天云继续看来的目光嘿嘿笑道“没想到他乡竟遇到故人。当日与少帅琴箫和鸣。在下久久难以忘怀。”

被朱熹提起,龙天云想起当日情景,当日那断肠凌厉的一曲,直叫闻着伤心,见者落泪。那一幕于眼而过,竟让龙天云放下三分嫉妒改成相吸之感。龙天云哈哈大笑道“在这关外难得遇到朱兄。何不再奏一曲,了你我之结鉡?说完翻身下马。从马身的包裹中取出一把古琴。
朱熹下意识的伸手入怀,可是只碰到小金那毛茸茸的身子,惹的小金乱动,这才失神。那‘一支箫’早已成了碎片。朱熹黯然苦笑道“不是在下扫兴,只是箫已毁,无可奏也。”
龙天云听后灵光一动,又从马上取下一支翠绿玉箫,双手盛起看了一遍幽幽的道“那一曲终了我久久无法忘怀,总想凭借这单箫孤琴寻忆当日之感。几番辛苦自高人手中得此绝箫。能赠予朱兄也算幸事。话音方落双手将玉箫奉上。朱熹怎肯接下,自己与这龙天云紧紧只有两面之缘,还都是为了争女人,他不找自己的麻烦就不错了,他的礼物怎可收下?龙天云见朱熹久久不肯接下。悲道“难道朱熹看不起在下?”
朱熹眉头微挑慢慢道“少帅言重了。只是无功不受禄,在下不敢接。”
龙天云明白朱熹有顾忌,将玉箫猛的送入朱熹怀中。朱熹怎可就范?身子向后移了半步刚好又是先前两人的距离。龙天云突然怒道“玉箫赠知己。既然朱兄不肯接受。那留它有何用?说完抬起玉箫竟向地上摔去。这玉箫不比‘一支箫’一摔下去恐怕就没了‘全尸’朱熹本就以箫当作武器。而‘一支箫’又屡屡拯救自己性命,当日为救小金而毁。本是抱憾在心。见到龙天云手中的玉箫很是喜欢,只是不便接收。见他要摔毁朱熹忙道“少帅且慢。在下若再不知好歹便驳了少帅一番好意。谢少帅。”说完便将玉箫接了下来。。
龙天云其实也不是想真摔。就是做做样子,大有子期忘伯牙摔琴之态。
见朱熹接箫,龙天云也不废话,席地盘腿而坐,琴于膝上。轻拨琴弦,一曲‘将军令’的曲头业已开始。琴音由近至远,由远回近。散播在这关门外的每一个角落。龙天云军士出身。久战沙场,由他弹奏的‘将军令’气势磅礴。震撼着每个人的心。此时朱熹将玉箫放于嘴边。箫音随之而其。箫声尖锐而不失圆滑。如行云如流水,与龙天云的琴音配合,取长补短恰到好处。仿佛两人合作了千年万年。众人眼前浮现出千军万马,众将士浴血奋战。几番厮杀建功立业。
沈墨香知道朱熹在箫声中运用了‘幻音之术’方始众守关将士,时而激动,时而落泪,时而兴奋,随着两人和鸣的一起一落而心酸兴奋。峥嵘之音放过,琴音慢慢回转,箫声也跟着低落。一幕幕红颜分离,英雄柔情之场面升起。告别家乡父老,告别爱人知己,踏上征途,保家卫国,驱除外敌。。。有的将士竟落下了眼泪。
听到这儿,沈墨香想起当日柔情。又想起了沙场生死马革裹尸。娓娓念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首凉州词,刚好压住两人尾音。仿佛天作之合。。。
许久许久,众人才从这至绝的乐色中醒来。李校尉哽咽着道“他娘的。老子此生能听到如此美妙的乐曲,也不枉来这人间活上一回。就算现在被人给折了,也他娘的心甘情愿。。。。”
其余将士也有此想。均是久久不能平息。龙天云平息静气,自音乐中苏醒。看向沈墨香抱拳道“先生好诗,好意境,未请教先生大名?”
“在下沈墨香”沈墨香亦抱拳回礼。
闻后龙天云眼神更加尊敬道“原来是江苏闻香先生。小子有礼了。”朱熹暗道这沈酸儒这么有名?南宫琴看出朱熹所想,在朱熹耳边轻声道“沈先生本是状元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思敏捷深得先皇看重,只是为情所困早早隐修而已。”朱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家伙不是光会吟诗跟摇扇子,名头竟然这么大。。。
龙天云与沈墨香寒暄几句后,龙天云问道“朱兄可有所感?”
朱熹微微点头轻声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没想到朱熹会这么说。所有人的目光均看向朱熹。朱熹神情萧索,大有悲天悯人之势。心中暗想“天下兴则百姓苦,衰,百姓苦。我朱熹一定要改变这一现状。让百姓真正的安家乐业。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