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战略烟雾(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振吉亲自跟定,老炮长亲手操作的“大炮”,目标是小鬼子的物资堆积场。
别看小鬼子玩阴谋,想要“淡化”事件。
那也只是情况不明朗之前,搞出的权宜之计。
绝不是什么善罢甘休、认账之举,更不是国民政府傻里傻气的退让。
单是集结到古北口的兵力,少说也有上万之多。
算上其余各口,再加上之前就已增派到天津、丰台、密云等地的,够让二十九军的人数优势几近消弭了。
鬼子抢得不少利益,阔绰得很啊。
看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堆积场,杨振吉不知不觉间,口水都流到地上了。
转头想要看看,宋大炮准备得怎样了。
发现下巴一阵冰凉,才知道出糗喽!
赶紧拿袖口抹抹,免得被人察觉、笑话。
不过,他这点窘态还不算太出格。
宋桂然胸口,一大串哈喇子,钟摆似地晃来晃去,犹不自觉。
喉头还咕噜噜一阵响:“娘的,多给老子几十发炮弹,管叫小鬼子裤子都穿不上……”
又是那种老子没有,你们小鬼子也甭想阔着过的不良心态!
别说几十发,就是现在这六发黄磷弹、三发榴弹,已经是特别勤务旅的“大炮”一半多口粮了。
不过,斯托克射程,榴弹能达到2800余米,黄磷弹只有2000余米。
舍得让这些来之不易的宝贝“大炮”,推进到距敌仅二三百米的秘密阵地。
除了深知迫击炮急速射,打完这九颗炮弹耗时不长,还有就是掩护的步兵做好了周密安排,能够确保打完就走。
真要有几十上百发炮弹,绝不可能允许跑到敌地高地火力点监控地带,来冒这样的风险。
不论是宋桂然这门,还是对上小鬼子兵营那门斯托克,或是瞄上鬼子各处机构所在的布朗德小炮。
炮位所在距离敌火力点,直线距离均不超过300米!
这种情形下,外围步兵的配合,至关重要。
各炮炮长、炮手,紧张地进行火炮调试、诸元标定。
护卫的轻机枪、掷弹筒手,手心、额头都煎熬出细泉般的汗水。
那些负责牵制日伪各处警戒兵力的步枪兵,几乎可以说是处在暴走边缘。
他们毕竟不是久经训练,心理素质过硬的特种兵。
四周日伪活动频繁,巡逻队、探照灯一波接着一波。
既要防止动作幅度过大,暴露目标,导致整个行动失败。
又要将旅座那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神人,布置的怪措施一一搞掂。
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铁桶鞭炮全部挂好,绊索药包也全部到位。
几个莫名其妙的,一人多深的土坑,也终于一锹、一锹地掏好。
四营二连、三连两个连长,按照命令提着二十响驳壳枪,各自带着两个五人步枪组,拿着铁锹,警惕地守在一旁。
时针指向凌晨一点整,宋桂然果断地将一发炮弹塞进炮口。
嗵咚一声,呼啸而出,跟着第二发、第三发……
居然整整六发,就是这么被弄出去。
“哎呀,宋大炮,你这是干啥呢?不再瞄一下?这不是瞎打吗?咳,还打……”
杨振吉在这过程中,不断地嚷嚷抗议。
炮没玩过,枪还没打过啊?这样泼出去,有个准头吗?
还真别说,看看效果,知道自己不仅错了,还错得离谱!
山下边,鬼子物资堆积场多大面积啊!
在锉板下沉、炮身移位,导致方向、仰角偏离概略目标之前,都算是精确射击。

六发黄磷弹过去,六处间隔颇大的爆炸着火点,登时引发熊熊大火。
秋冬交际,大概鬼子准备的过冬被服、帐篷之类特多吧!
占据了古北口之后,就没受到过成规模的攻击、袭击,更别说什么空袭,也养成他们老子天下无敌的德性。
看看火场不断地蹦跶的油桶,殉爆的爆炸物品,即可略见端倪。
这个物资堆积场,兼做临时弹药库、油料储备点功能!
以为即将发往关内,大肆泼向“支那人”头上,无需细分存储场库,仅仅区隔堆放。
还真像旅座说的那样,只要保证六发黄磷弹弹,以最远射程打出四五里地,砸中里头任何一点就成!
这对日伪而言,简直就是天降横祸。
就像夜里好好睡着觉,却让疾驰车辆蹦起的石子,砸中卧室窗口玻璃,又给扎得满脸开花、冒血。
“哈哈!好样的!老宋俺们走咧!”杨振吉扛上本该宋桂然扛着的炮管子,热情地吆喝。
“嘿,旅长这招好啊!你说的没错,真好……”宋桂然真的耳背,答非所问。
不过手脚一点儿也不慢,收起标杆、望远镜,咧着大嘴就跟着跑。
凌晨一点,是约好的“首炮”攻击时间。
所谓的首炮,其实就是基准炮,也就是宋桂然这门斯托克。
首发黄磷弹打出去,落地爆炸时,其余各炮、各枪闻声发动。
当然,枪炮声有真有假。
另一门斯托克、四门布朗德,均由那些像宋桂然一样高薪应聘者操控。
金条只是类似安家费,打起鬼子来,哪个都不含糊。
尽管这五门打的都是榴弹,目标也都是较为散落的日伪兵营、机构等目标,而非堆积场那样的大“靶标”。
但是由于堆积场引发的触目惊心效果,严重冲击了日伪的心理。
他们这几门分散的小炮,反倒得以施施然地“校准、核发”。
一炮更比炮狠地将榴弹砸向敌群,凿进日伪营房、机构建筑、设施。
日伪在各处制高点、要点安排的严密控制火力点?
他们这时觉得,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喽!
咚咚作响的马克沁重机枪,不断地砸到火力点、碉堡、工事来的枪弹、炮弹。
令他们觉得,守好各自阵位,祈求天照大婶,各路菩萨保佑,别让“抗匪”打中自己,就是万幸、万幸,哪会想到是鞭炮、铁桶掺杂壮声势?
趁着日伪慌乱,杨振吉扛着炮筒子,带着炮班、掩护组,呼呼啦啦地路过二连连长身边。
丢下一句:“实行第二方案!”
什么是第二方案?
那几个土坑,是为斯托克准备的。
要是六发黄磷弹急速射之后,鬼子伪军追堵急切,分成迫击炮三大件,一坑一件埋了。
填上一半土,再埋上药包、拉好绊索,既是阻击地追兵,又是很好的伪装。
这样,炮班不必扛着跑,也不怕日伪缴获了去!
没有哪个日伪,精明到掏掏爆炸点深坑,看看有没有蹊跷的地步。
现在袭击得手了,情况也不算急迫。
可以直接埋上药包、拉上绊索,只等待会儿日伪醒过神来,追击、绊响。
另一门斯托克,由三连那边照此办理。
剩下的“看家三发弹”,还可以汇合后瞅准机会,给鬼子伪军追兵再来个震慑!
或是打击堵截的日伪,方便“开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