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陷入困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悄悄进入冬季,这一年的冬天来的格外的快,也格外的寒冷,黄河部分水流缓慢的地方已经开始结冰,这让一直在河南望河兴叹的洪承筹如获至宝,大量的明军越过黄河向义军开始了残酷的绞杀。
洪承筹的一贯政策就是只剿不抚,不得不承认他的这种策略还是很见效的,至少杜绝了降了又反的现像,并且洪承筹抓住了地主阶级的心理,大肆夸大义军的危害,尢其是当我们均田免赋的口号提出之后。洪承筹彻底的成了地主阶级的代言人,人民的刽子手,死在他手中的义军数目不断上升。
形势以经达到了阶级予盾无法调和的地步,当然了能将认识上升到这么高的理论高度当世也就仅我一人,而且我还深刻的体会到以李自成为首的义军无法领导一场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资产阶级还不成熟无法独立的登上历史舞台,更重要的是中国上千年的封建制度实在是牢不可破。这是由破产农民对土地高度的热情所体现出来的,为了土地这些农民几乎是什么都不顾忌了,尤其是义军在洪承筹的压力下重新回到山西准备向陕西发展的时候。关于义军的战斗口号和谚语己经流传的相当广泛了,而农民参加义军的积极性也达到了空前的高涨。
其实造成这一原因的真正的‘罪魁祸首‘就是我。由于洪承筹得到了地主阶级的支持,所以在人财物上的获得几乎不需要朝廷的补给自己就能解决大部分。看着洪承筹吃香的喝辣的我心里自然是不甘心,也将手伸入了地主的腰包,当然了我不是让他们捐献,而是没收。
这也只是说的冠冕堂皇一些,打土豪分田地,这事情虽然以前几乎没做过,可是电影电视里却是没少看,**土地革命的法宝我也就是学个毛皮,但是不得不说他老人家就是英明神武,就是这个毛皮已经是很管用了。
如今义军凡是攻克一地必到处张贴告示,刷写标语,宣传自己的土地政策,而只是舆论攻势,真正狠的是没收当地地主的土地和财产,除一部分分发给百姓外,其余大部都被义军征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其实义军从前也劫掠地主豪才,可是他们连百姓也一同劫掠,这一次是只劫掠地主接济百姓。
还有一句俗话说的好,“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为了防止胡汉三之类的地主老财卷土重来,这些被分到田地的农民开始纷纷参加义军保卫自己的私有财产。
当然作为一支由各地义军拼凑起来的武装部队,难免会有害群之马,事实上这些人不在少数,他们延续从前的做法地主农民一锅端。为此在我的极力鼓动下,李自成成立了一支执法队,由李岩负责,红娘子从旁协助,他们的得到的命令就是毫不留情,凡是参与劫掠的官兵一律仗责二十,歼杀妇女者直接处斩。
得到了李自成的首肯和支持,再加上我的鼓动,李岩放手大干,毫不留情,不到一个月被惩罚以及处斩的人员多达数百人,这一方面说明了义军军纪的混乱,另一方卖弄也说明了李岩确实铁面无私。结果自然也是有好有坏,严格的军纪提高了义军的战斗力扩大了影响力,但是也使得一批惯匪脱离义军队伍,给义军的力量带来了不少的麻烦,这些脱离义军的人大多选择投降明军,并且提供情报,一时之间义军在各处都遭到了明军的袭击,损失不小。
“军师,你就不能让李岩手下留情,俗话不是说的好么: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这么杀下去恐怕我手下剩不了多少人了。”李岩做事一丝不苟大公无私,可是李自成却被他杀的有些软了,有点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很多人都跟随了他不少年,有的李岩就连知会都不知会一声,就给杀了,他如何能不心疼。
“闯王,此时不是心慈手软的时候,古来成大事者莫不严明军纪,你也看到了百姓对此十分拥护,得民心者得天下。”我苦口婆心的劝道,天下我是不想让他得的,可是为了让百姓少受些苦,该是蒙骗还得蒙骗,这也是李岩毫无顾忌的原因之一,试想有我在他背后撑着,他还怕什么,所以是大杀四方毫不留情。私低下有些人已经开始将李岩称之为“白无常”,我的有才军师的称号也被某些用心不良者改成了“损才军师”。
对于这些我都不介意,我现在已经是归心似箭,因为李杰秘密派来信使,第一批登陆作战部队5000人马已经悄悄抵达登州,随后的两个月内将会有近50000万的军队和10000匹战马运抵登州。中原作战计划已经可以开始,众人正等着我回去呢。
“可是军师,你一路这样杀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投军的农民固然很多,热情也很高,可是他们怎么也抵不过那些被处罚的弟兄啊!”李自成对政策的认识看来还不深刻,居然还留恋那些害群之马的战斗力,这样难怪,就是他后来占领了京城不也是纵容手下劫掠么。
或者李自成和张献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李自成为人比较仗义,可是也一样匪气十足,需要改造,可惜我现在没有时间改造他。
“闯王说的哪里话,要有长远眼光,不能为了眼下的一点利益就放弃原则,总之这事不能更改,只有军纪严明才能收到百姓的爱戴,我们要打造一支像岳家军那样的军队,战无不胜!”我充满豪情的道,可是忽略了李自成思想觉悟并不高。
李自成见我如此固执也不再多说,只是提些其他的事将话头岔开,我也就全然没有在意,但没有想到此时因为思想没有统一到底是给义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洪承畴和孙传庭集中优势兵力利用义军物资紧缺,人心不稳的时候对李自成东西夹击,步步进逼。李自成率部多次激战,连遭失败,大多都是隐藏在军队内部的那些曾经遭受李岩惩罚的人借机投敌,出卖军情才会有这样的下场。
对于这种下场,李自成将之归罪于李岩执法过严,不得人心,当让我这个背后的后台和帮凶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被李自成严令警告,执法队也被撤除。我有才军师和白无常遭到了众人的批判。李自成虽然仍按照原计划实施,可是执法力度大打折扣,使得刚刚整顿完毕见到雏形的军纪重新回到旧时代,这直接造成了有些投降义军的将领耐不住义军的清苦而改投明军阵营,使李自成更加势孤,战局转变再次对我们不利。
无奈李自成只能奋力突破明军重围,到阶州、成县、西和、礼县一带活动,然后带领过天星、混天星和本部人马挥军南下,攻克宁羌(宁强),开始向四川进军。他的目的似乎很简单,就是占领四川这个天府之国,仿照三国演义里刘备在天府之国立国的情景。宁羌是由陕入川的咽喉要地,李自成占领宁羌后,接着攻下七盘关,经过朝天岭,接连攻克广元、昭化、剑州(剑阁)、梓潼等地。然后分兵三路,分别向潼川、绵州(绵阳)、江油三个方向进军,连下三十多个州县,进逼成都。
无奈李自成只能奋力突破明军重围,到阶州、成县、西和、礼县一带活动,然后带领过天星、混天星和本部人马挥军南下,攻克宁羌(宁强),开始向四川进军。他的目的似乎很简单,就是占领四川这个天府之国,仿照三国演义里刘备在天府之国立国的情景。宁羌是由陕入川的咽喉要地,李自成占领宁羌后,接着攻下七盘关,经过朝天岭,接连攻克广元、昭化、剑州(剑阁)、梓潼等地。然后分兵三路,分别向潼川、绵州(绵阳)、江油三个方向进军,连下三十多个州县,进逼成都。
形势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李自成这样的流动作战却是兵家大忌,自己没有稳定的根据地,一切都要靠战争所得,战事顺利的时候自然一帆风顺,可是一旦不顺往往要山穷水尽。这些教训也不是没有,李自成部就曾多次陷入低潮,若不是一次又一次的饥荒也成全不了现在的他,但是他似乎很满足于现状。

对此我十分苦恼,这次中原之行或许唯一的成就就是没有让义军进入南方,这当然也不是我的功劳,要多亏了明军,崇祯比我更清楚江南对他的重要性,甚至是比我更依赖江南,否则他也不会动这样大的手笔追剿义军。
真正的困境并不在此,蛰伏多时的皇太极终于在这时出兵了,皇太极在经过年初的一番劫掠之后基本上稳定了他的大清国,成功的控制了整个蒙古草原。年初的劫掠中原不过是为他控制整个蒙古奠定物质基础,一旦这个基础打好,他毫不客气的露出了满嘴的獠牙,两支大军从归化分头出兵一支由大贝勒代善带领侵扰察哈尔部,矛头意在辽东;而另一支则由齐尔哈朗统帅进入甘肃宁夏,意图占领河套上游,在这一事件上义军内部分歧很大。
“闯王,我们应该挥师北上,女真人一旦占领河套,必然顺势南下,功取长安,则四川危矣,这种势头必须遏制,指望明军那是不可能的,面对异族我们应该暂时将这些一城一帮的得失放下,我建议我们甚至可以和朝廷讲和暂时收编共同对付女真人,毕竟他们才是最大的威胁。”顾君恩很有忧患意识,他已经看到义军及整个中原所面临的巨大威胁——异族入侵。但是其他人却并没有看得这么远,他们对义军目下所取得的成绩十分满意,更加习惯了流动作战,不要说和明军休战,就是去面对八旗都不是他们愿意的,年前和八旗短暂的接战已经让他们吃够了苦头,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他们根本就不想去做。
“帮明军,我不干,费力不讨好。再说为什么不让明军去和女真人打得头破血流,我们倒是可以坐收渔翁之力。”说话的是罗汝才,他是流窜作战最坚定的支持者,同时内心中也是最惧怕八旗的。
“就是,罗将军说的有道理,我们干什么去帮明军,这里有酒有肉不是比宁夏要好得多么,老子才不去那里灌沙子呢!”很多人都支持罗汝才,顾君恩为难的看着我,希望我可以帮他劝道众人。
“这个么,顾军师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所谓未雨绸缪,退一万步讲,就算我们不帮明军也得为自己打算啊,老是这样流动作战毕竟不是办法,我们应该有一块落脚的地方,然后再图发展。我看这宁羌就不错,地处川陕交界,进可攻退可守,我们可以派一支人马向成都方面进军扩大势力范围,另一方面派人占据汉中。汉中自古就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地力肥沃,产粮甚丰,占领汉中就进可攻退可守了,一旦八旗南下可以在这里阻击他们。”既然顾君恩的方案不被赞同,我也只能提出这个折中方案了,希望可以阻挡一阵子,而此时我心中已经归心似箭。身在辽东的袁崇焕是否能够挫败代善的攻势,登陆登州的部队现在又怎么样了,这一切都需要我。
更主要的是我对义军有些寒心了,这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李自成后来能依靠这些人打进北京逼死崇祯。没有明确的作战目标,毫无严明的军纪,缺少政治纲领,指望这些人恢复华夏声威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但是在我萌生退意之前,我还是想尽量做些努力,保持这支火种,用来牵制明军和八旗。不论是谁得到了汉中和四川这样的膏腴之地都是如虎添翼,绝对不能便宜了他们,这就是我此时的想法。
我的建议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但是更多的人则表示忧虑,汉中距离长安很近孙传庭刚刚升迁陕西巡抚,总领陕西甘肃军务,不少义军将领畏之如虎,这些人太容易满足于现状了。
是夜我将李岩偷偷找来,分析了目下的情况,更将我军已经在登州登陆的消息透露给他。李岩并没有感到惊讶,事实上他的面部表情十分平静,耐心的等我说完。
“先生,您有什么尽管说吧,李某虽然不才,也能献计一二。”自从执法队被取消之后李岩沉默了好一阵子,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只是静静的呆在自己的大帐中,就是红娘子去看他也经常被拒之门外,今天能来见我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文治兄,不就是一个执法队么,有什么了不起,等到了朝鲜,我还准备让你担任新的职务呢,那时你将负责整个朝鲜的监督执法,凡有不轨者都可以处置,不比在义军中强很多么,这点小事你不必介意。”我尽量开导他道,李岩沉默了半天不出声,让我觉得十分差异。
“文治兄,到底怎么了,你倒是说出来,有什么事大家可以商量。”我追问道,这时李岩终于抬起了脸,只见他眼中泪光闪烁。
“先生您有所不知,若单是为了执法队的事也就罢了,可是,可是我,我实在不孝啊!”说着说着李岩痛哭流涕,让我完全摸不清头脑,这执法队和不孝有什么关系啊。李岩带着哭声继续说道:
“我跟随先生在荣阳起事的消息不知何故传入了京中家父的耳中……”
原来消息不知道如何走露(很有可能是张献忠干的),京城中李尚书夫妇得到李岩落草为寇的消息大为震惊,连忙写信劝他改邪归正,可李岩既已骑虎,势成难下,只好对父母的劝告不闻不问,这些事他都一直瞒着我们,以至于到今天才知道。
李尚书夫妇大感家门不幸,羞愧难当,为了表示自己对朝廷的忠心,一家人一同自缢而绝,消息传来李岩悲戚异常。对此我只能默默无语,既然选择了这条路走下去,那么就应该做好思想准备,这一天是早晚要来的,问题是很大程度上李岩加入义军是因为我的原因。可以说是我害得李岩背负这种不忠不孝的骂名,在古代,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这无异于是最大的耻辱了。
到这时我才知道李岩所向临的压力,在古代一下子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也就算了,可还要让世人唾骂自己不忠不孝,这确实是无法承受,我静静的坐在那里看着李岩无助的在那里哭泣,一句话也说不上。直到这种哭声变成无声的抽噎,帐篷里开始变得静悄悄的,静的有些怕人,昏黄的灯光一闪一闪的。终于李岩停止了哭声,抬起头用他哭红的双眼看着我。
“哭够了吧,如果哭够了我们研究研究下一步怎走,人死不能复生,做为活着的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让他们的死变得有价值。”我缓缓的说道,无疑李岩父母的死是毫无意义的。他们是中国千年以沉淀的忠君思想的受害着,同样李岩也没有挣脱这种束缚。
“还有什么好说的,文治现在一无所有,全听先生的安排。”李岩有气无力的说道仿佛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致一样。全然没有刚组建执法队那阵子的热情了。
“这算什么,不就是没了父母吗,这天下无父无母的人还少吗,含冤受饿的人少吗,惨遭杀戮的人少吗,都像你这样我看莫不如跳河自尽好了,还参加什么义军,怎么拯救世人于水火。都是放屁!”我大声咒骂道。
“你委屈你不如意,那我呢,放着在朝鲜有轻福不享跑到这里受人白眼不说还要冒着生命危险跟别人打生打死,我何苦呢,不如回朝鲜抱孩子去好了。”我这时也有些气急败坏。荣阳大会并不像我预期的那样顺利,不但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达成一致的做战部署,相反的还被卷入义军做了这个什么劳子的有才军师。开头两天还很顺心,可谁知道这帮家伙一个个胸无大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