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节俭是人的美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节俭是人的一种美德。俭以养德是古人的一句名言。如果你以为节俭仅仅是为了积累财富,那还不够全面。
节俭不仅能使你的家庭富裕、温馨,还与你的子女成长有关,因为节俭能培养人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奋发向上的品质。很难设想,一个挥金如土、贪图享受的"小少爷"或"大小姐",将来能成为艰苦创业的栋梁之才。
诸葛亮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机妙算而闻名。他为子孙的打算,也是算计得比较久远的。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曾特意说到他的儿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
诸葛亮担心的是: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远"。他给外甥的信也说:"志当存高远。"这都表明他希望后代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怎样才能有远大的志向呢?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信中指出了两个条件:一个叫静,一个叫俭。他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他认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学习,要学习就要有志气。还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治学。生活太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俭朴才是涵养道德的主要条件。
他在给外甥的信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自己的远大志向,"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这就是说,要不考虑一时的得失,不贪图生活上的享受,广交师友,不计较个人的恩怨,这样做了,"虽有淹留"也许一时不成功,"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学习之中有乐趣,也一定会有用的。怕的是"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质生活和的影响,失去坚强的信心那就会"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可见,诸葛亮让子孙生活俭朴,是为了使他们更有出息,其眼光不能不说"超俗"远大!
没有一个节俭的人迟早不成为一个富翁。为什么?因为他决不花像那种不必要的钱。渐渐他的钱就会聚积起来。十之,他一定会发财的。
我不喜欢那种乱花钱的人。他们不知道奢侈是一件坏事。它只能够使他们暂时快乐而已。总而言之,节俭使穷人变富,奢侈使富人变穷。
富人节俭有方
瑞士是世界上的富国,人均年收入高达3万多美元,失业率仅3%,通货膨胀率为4%。然而,在如此富有的国度里,人们花钱从来不大手大脚,而以节俭闻名于世。
拿汽车来说,他们完全有条件买豪华的"奔驰"或"林肯"。然而,瑞士公路上行驶的大多是"丰田"、"铁雪龙"、"大众"等这类普及型汽车,以及一些叫不上名的甲壳车。至于手表,这个"手表王国"所产的"劳力士"、"梅花"、"英纳格"、"雷达"和"欧米伽"等品牌手表名扬全球,以他们的收入花上几千元买块"劳力士"应该说只是一笔很小的开支,但他们大多使用普通手表,有的甚至戴连穷国人都早已不戴的塑料电子表在吃方面,瑞士人也绝不摆阔,那里的餐馆不允许顾客浪费,要求吃多少买多少,对于浪费者,则处以罚款。
瑞士人不仅在消费上"吝啬",而且在节能上也堪称楷模,拿煮鸡蛋为例,瑞士推行的一种新方法,即先在锅里盛好1厘米深的冷水,然后把鸡蛋放入,水一沸腾,立即关掉电闸,鸡蛋在锅里持续一定的时间,仍可煮熟,与传统煮法相比,新方法可以节省一半的电能。富而节俭,细水长流,瑞士的"吝啬"令人赞赏,也给人启迪。
富也好,穷也好;富人也好,穷人也好,都应该懂得节俭,都不能任意挥霍浪费。因为,这不仅仅只是为了节约金钱,更重要的是为了节省资源,让有限的资源细水长流,造福万年。
节俭是穷人的财富,是富人的智能,更是每个人的成功机会。
时至今日,李嘉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是在谈起自己的成就时,李嘉诚认为自己最大的资产是"诚",他的许多部下也认为他今日的成功靠的也是"诚"字。李嘉诚说,假以时日,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替我办事,我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成功的关键是要有人能够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现实中他与长江实业的人同甘共苦,齐心协力,即使事业有成之后,他还是宽厚待人,使得与他合作过的个人或团体,全都对他印象深刻。他的真诚与善待,令下级对他也是忠心耿耿。他用这种精神善待雇员,因此,他的公司的高级雇员都很忠诚为公司服务,行政人员流动率很低。
在他生意没有做得很大的时候,他就说:"做生意要以诚待人,不能投机取巧。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现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资金也是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主动找我的,这些都是因为我守信。"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人们为了所谓的成功,不惜挖空心思,甚至不择手段。对此类做法,李嘉诚颇为反感,他说:"我决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如果这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然不能长久。正如俗语所说,刻薄成家,理无久享"。正因为这样,他才赢得了那么多的订单,也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真正的成功商人,都十分珍惜资金原始积累的艰辛,知道如何挣钱,更晓得怎样花钱,节俭得很。李嘉诚先生曾说道:"我是比较喜欢清淡的,平时午餐都是一碗汤、一盘菜、或者是一盘炒河粉、一杯茶已不错,生活简单便是幸福。"
而爱迪生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他是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一个实验室,一生发明了电灯、电视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某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一量灯泡的容量。”于是就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着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将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说:“这是个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由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出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爱迪生喃喃自语:“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做更多的事情啊!”
爱迪生未成名是一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爱迪生毫不在意得回答。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遇见了那个朋友。“哎呀”那个朋友惊讶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用得着吗?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爱迪生仍然不在乎地回答。
爱迪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呢?是天生的吗?不是,是靠后天的努力,奋斗而得来的。这一切,也有赖于他母亲,是他母亲在他背后默默支持他,鼓励他,教导他,谅解他,使他对自己充满信心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做好每一个实验,发明更多对人类有益的东西。试想一下,如果当时不是爱迪生努力发明了灯泡,我们能这么快有光明的地方去工作、学习、生活吗?他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的汗水,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光明。
爱迪生的成功,我们可归纳为:细心观察、珍惜时间、节俭朴素。只有他细心的观察,才能发明这么多的东西;只有他珍惜时间,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办更多的事;只有他节俭朴素,才能使他有更多的资源做实验。爱迪生,一个伟大的发明家。
挥金如土者不可能成功,因为他无法过节俭的生活。要规定收入的固定比例作为储蓄,以养成有计划的储蓄习惯。一个人在谋职时能否和雇主讨价还价,它的前提往往是你在银行里有没有钱。一个人如果没有钱,就只能被迫接受别人给他的任何工作。
让孩子去吃苦
而对于王永庆的成功是自己经过千辛万苦的奋斗而获得的。他深知"磨练"二字对其的重要意义,所以他对子女的管教不仅是严格的,甚至是严酷的。
王永庆自儿女小时便注意使他们养成勤奋、节俭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独立创业的能力。因为他认为生活环境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很大:出生在贫苦人家的孩子,很容易体验到父母的辛苦,同情心油然而生,就会暗中产生要努力挣钱来报答父母的想法,就有更多的可能在成功。
王永庆认为"富不过三代"的成因就是富有人家没有教育好子女。他说:"有钱人的子女已经有资本、条件了。做不做得好呢?做得好的偶而有,但很少,美国有几家?日本有几家""由于王氏家族十分富有,王永庆认为优越的生活对子女的成长来说有着负面的影响,所以他总是给子女们创造吃苦的条件,让他们得到磨练。
长子王文洋,13岁时就被送到英国留学。由于该校只有他一名中国留学生,加上语言表达上的障碍,常受到同学欺负。王永庆知道后,虽然有些担心,但置之不理。王文洋在孤苦无援的期待中,被迫走上靠自己的道路。他不仅在学业上狠下功夫,还勤练中国武功,从此"反败为胜",在同学面前很是威风。王永庆的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教育方式,使得子女们更清楚地认清自己所处的逆境,激发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
王永庆勤俭敬业的家风深深影响着子女们的成长和创业。今天的王永庆,在谈到他的成功经验时,强调最多的是节俭;平时生活中,他也是那样要求子女的。王文洋留学时,依照父训过着简朴的生活,甚至还为高年级同学擦皮鞋、洗衣服,获得博士学位后去美国打工,代步的是一部只值800美元的旧车。次女王雪龄在购置婚礼用的鲜花时,跑了许多家花店,在货比三家后,才在价钱最便宜的花店买了鲜花。
子女们在生活中节俭,在工作创业中他们也秉承乃父敬业的家风。王雪龄与其夫在美国学成后,回台湾开办大众电脑公司,现在已是台湾科技界及企业界的大亨。王雪龄每天从早上七点钟工作到晚点钟,从不松懈。她觉得创业的人都是喜欢工作的人,工作不是辛苦,而是一种乐趣,而王永庆对她最大的支持就是他那种365天如一日的勤奋工作的精神。正是王永庆勤俭敬业的家风使儿女们在生活中保持节俭,在工作中孜孜不倦,不断奋进。
王永庆经常磨练子女,并培养他们独立开辟天地的能力。他正确区分父子情和企业追求合理化管理。虽然他的长子王文洋在学业上已经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一个博士学位,又在经营能力上表现出了超人的才华,但是对于王文洋是否成为台塑接班人,王永庆仍对儿子考验了一番。后来王文洋由于在任教时与学生发生婚外恋使得台塑集团名誉受损,股票下跌。这时候,王永庆没有顾及父子情,而是以企业利益为重,免去了王文洋南亚塑胶协理的头衔,并声称要把王文洋逐出家门,后来处罚有所减轻,但仍可见王永庆对儿子的考验之心。
王文洋在台塑任职期间,使几家亏损工厂起死回生,充分显示经营能力,再加上其超人的学识,他向美国银行做项目融资方式筹资,在中国大陆兴建了电子材料厂,并声称要在两年之内达到40亿台币的营业额。
王永庆对子女的锤炼和培养使得他们能够更稳健地步入社会,以自己的能力开创事业。
?

.pp alor:#f00;tt-drat:derl;}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