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国,京西南路治所之地襄阳府城,左丞相行辕。
孟珙虽然官拜陈国王、左丞相兼枢密副使、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骠骑大将军、安**节度使、荆襄两路宣抚使兼荆襄两路诸州府经略安抚使、判知襄阳府事,于宋国之内位在其上者不过皇帝和郑损二人而已,但是,武人出身的他仍然将自己的衙门设为幕府,并没有如临安城里的某个权臣般开立什么丞相府,更没有在襄阳城内括地修建他的王府,孟珙居所的门匾不过简单的写着“孟府”两个字。
行辕议事厅内,身为左丞相兼枢密副使的孟珙孟大人脸色阴沉的高倨在面对厅门的主位上,他手下的一众部将分坐下首两侧,有些惊疑的望着主帅。
被授为荆湖北路制置使兼知江陵府的孟璟,虽然与孟珙乃是亲兄弟,却没有参与到前段时间孟珙与郑损的交涉之中,感觉厅内的气氛有些压抑,孟珙却根本不想改变这种情况,于是坐在座位上对宋国陈国王拱手为礼道,“左丞相,不知今日左相将我等自荆襄、两淮四路召集在这里,所为何事?”
孟璟的问题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也将这些人的目光通通引到了孟珙的身上。
可是,坐在主位上的孟珙仍然没有吭声,似乎在那里思索着什么,对于孟璟的话根本没有听到的样子。看到这种架势,孟珙的儿子孟经有些着急起来,站在孟珙身侧的他不由得低声叫了句,“父亲,大伯和你说话呢……”
“啊……”孟珙被儿子的话声惊醒,自神思中摆脱出来,抬眼看看儿子,又瞧瞧大哥孟璟,最后在厅内所有诸将的脸上扫过。可是他还是没有说话,眼神之中射出了无限的迷茫,似乎有什么事情不能决断似的。
“二哥,有什么事情,你倒是说出来啊,我们大家也好为你参谋参谋,这样一个人憋闷在心里,不仅你自己烦闷,就是我们看着都不好受。”孟珙的弟弟孟瑛实在看不下去了,不得已开口道。
“三哥,让二哥整理下思路也是好的,等下二哥和我们说起的时候也清楚些。”孟家老四孟璋的话,明里是在劝阻孟瑛,实则还是要孟珙将心里的烦心事说出来。
“是啊,三将军和四将军说的在理,大帅,有事还是说出来的好。”孟珙爱将刘全也跟着说道。
“唉……”终于,宋国左丞相、陈国王大人长叹一声后,用低沉的声音开口道,“国家不幸,竟然屡出逆臣,社稷不安,民不聊生啊……”
“咦……”孟珙的几句话,将在座所有人说的摸不到头脑,官居京西南路镇北军都统制的曹文镛的话最能代表孟珙手下部将的心声,“大帅何出此言?难道是国家又有人反叛?荆襄、两淮四路并没有听说有人造反啊?若是在那郑损狗贼的辖区之内,大帅干吗要替郑损烦心?”
“是啊,是啊,我们只要守好这荆襄、两淮四路就好,郑损辖区内的叛乱不需我们操心,也不必我们担忧,郑损的势力远强于我们,就是大帅想要去帮忙,也要看人家是否乐意呢……”一时间,对于曹文镛的话,在议事厅内激起了无数赞同之声。
发现自己的部属对于郑损充满敌意不说,还很乐意看到郑损的笑话,孟珙有些无奈的摇头,转头问一边没有说话的孟璟,“哥哥,这几年来,我们的实力如何?可能经历大战?”
孟璟忽然笑起来,“我的二弟,我的左丞相,你又不是不清楚,哥哥现在已经不是你的行辕司公事了,对于治下这四路的情况,如何能清楚,二弟一向精明,怎的今日如此糊涂?”
“哦,”孟珙脸上微微现出惭色,急忙对孟璟道,“唉,都是那件事烦心,扰的小弟忧心恍惚了。”说话,他对坐在孟璟下首的余玠道,“义夫,这两年你主管我这行辕的过往帐目数字,还是你说吧。”
余玠也不推辞,稍稍思索下便开口道,“回禀大帅,当年初占两淮之时,为了防备金国的报复以及郑损那厮背后捅刀子,不得不立时征发了十三万兵马,这些人都是乡里的精壮,虽然大多是在两淮征集,仍然不免在荆襄造成一定影响,是以这几年为了节省民力,同时也是为了增加军中的粮食,不得不在驻守兵马中抽出十万分散在四路之内进行军屯,而且并未进行大规模的征发士卒。现今,荆襄两淮四路之内,加上参与屯田的士卒,可用之兵大约三十五万。由于韩璐羽那厮撤出两淮时将两淮的府库席卷一空,使我军进兵两淮之战不仅无所得,还平白耗费了无数粮饷,是以,四路府库之中所储存的钱粮仅够大军食用一年。”
议事厅内诸将静静的听着余玠的叙述,他们虽是孟珙的部将,但是以上余玠所说的数字,乃是孟珙一系的机密情报,这些人平日里如何能够知晓,直到今天,他们才对己方的家底有所了解。
皱了皱眉,孟珙有些不大满意,却不好说什么,要知道,他的治下能有今天的成果,却并不只是他一人的功劳,孟珙更多的还是要感谢此时身在金国中都城内的那个北朝权臣才是,要不是韩璐羽当年在两淮休养生息五六年,他孟珙想要扩军、存粮?想都不要想。
“大哥,”孟珙又一次将头转向了孟璟,“大哥,若是凭借现下的实力出兵,可有胜算?”

“不可,”孟璟急忙出声劝阻道,“此时出兵北伐,可战之地不过河南、山东两处而已。河南乃是韩璐羽经营十几年的要害之地,一向驻有大军,现今韩璐羽又将刘斌派在河南作南京留守,此人做事机敏稳重,乃是大将之才,手下又有近十万的军队,我等渡河进击,单是淮水之上的金国水军便不是我等区区四路水师可以战胜的。而驻守山东的隋强更是勇武异常,当年凭借手中不足五万弱旅就可以击败余将军北伐大军,现今拥兵十余万又岂是可以小窥的?以我方现今实力北伐中原,实属不智。”
说完这段话,孟璟回身冲余玠投去一个歉意的眼神,表示对刚刚提到余玠败绩之事的一点不安。余玠笑着摇头以示并不在乎,而且他只怕是议事厅内唯一知晓孟珙真实意图的人,坐在椅子上看看主位的孟珙,得到对方的暗示后,才开口道,“孟大人误会了,大帅想要出兵不假,而且这次出兵乃是不得不战,时机和战机都由不得我们选择,只是,出兵的方向决不是北方。”
“什么?”议事厅内众将立时炸了锅似的议论起来,出兵方向不是北方?以现今孟珙所部的周边态势,既然要出兵,不是北方就是南方,可是,出兵南方就是向宋境之内进兵,那可是造反啊……
“这个……”孟璟听到这话,感觉心中的隐忧被人说中,脸上忧愁之色顿时展现出来,“这个……左相三思啊,我等虽知晓左相与右相不睦,但此乃私事,左相与郑损大可坐下来将事情说清楚,万万不要因私废公,私起兵端彼此火拼,到时受伤害只能是无数百姓以及国家社稷,还请左相三思……”这个时候,孟璟完全抛开兄弟亲情,以纯公事的角度来劝阻孟珙。
“唉……我也不想,可是我孟珙不能看着郑损那奸贼倒行逆施……”孟珙有些无奈的说道。
大约与此同时,远在北方,金国中都城郑国公府邸内,一场攸关金宋两国国运的谈判已经进入了尾声,其实,这场谈判的双方完全不是站在平等的立场,所谓谈判刚刚开始就已经能够看出结果。
“如此说来,孟珙大人将全权托付给了邓先生?”方子谦开口询问邓若水道。一边的韩璐羽没有说话,只是在关键的时刻用眼神与义弟稍加商量,两人共事多年,一早心有灵犀,处断之间根本不需开口说话。
看到邓若水点头称是,方子谦眼中金光一闪,脸上露出笑眯眯的神情对邓若水道,“那么,就连孟珙孟大人现今的辖地,邓先生也有处置权喽?”
盯着方子谦的笑脸,邓若水心中激灵一下窜起阵阵寒意,怎么看,此时方子谦的笑脸都像是黄鼠狼对着小公鸡的微笑。但是身为使者的他仍不得不开口道,“这个……孟相国极为信任若水,对于韩丞相更是仰慕已久,出于对韩丞相人品的赞赏,相信身为金国执政的韩丞相一定不会推拒孟相国的求助。”他的话等于没说,对于方子谦的问题根本就没有回答。
“要我们出兵不难,谁让金宋乃是伯侄之国,”方子谦悠悠的开口道。
说出这话,一边的元好问脸上都觉得有些微微发热,金宋交恶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还提什么伯侄之国,此时的金宋根本就是敌国关系么。可是,谈判是由方子谦主导,根本轮不到元好问说话,金国礼部尚书只好在一边装哑巴了。
“既然是侄国出事,伯国要出兵襄助,总要在道义上站住脚不是?”方子谦笑着道,“所以么,我们北朝出兵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孟珙邀请我朝出兵时,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理由,一个道义上过得去的理由。”
什么北朝?邓若水在心中暗自骂了一句,不过是刚刚脱离了蛮夷的一群胡虏罢了,就算是你们都是汉人,又在这胡虏建立的国家掌握了朝政又能如何?你们这些幽云之人,一早就不算是汉人了,还有脸在这里说自己是北朝,与我南朝并列而立?真是不要脸。不过,形势比人强,这次秘密出使本就是来求助的,任邓若水心中有千般想法,脸上却不敢露出分毫,嘴上更是唯唯诺诺的应承道,“这个一定,这个一定,我家主公既然向伯国求助,就一定不会令伯国出兵无实。”
“嗯,”满意于眼前邓若水的态度,方子谦佯作无意的看了眼韩璐羽,见大哥没有什么表态,于是继续说道,“还有么,出兵以前,金宋两国要重新订约,签订和约后,北朝才好出兵助南朝讨逆。”
“啊?订约?”邓若水知晓前面说的都是虚词,现在才是请韩璐羽出兵所要花费的真正代价,急急问道,“不知道伯国和约的条件如何?”
“不要急,不要急,”方子谦摆手道,“邓先生不是被赋予了全权么,这点小小的和约还不是手到擒来。”说话,金国枢密副使大人伸出三个手指对邓若水道,“这个和约无论如何签订,三个基本原则不可改变:第一,宋国自愿成为我北朝属邦,永不相叛。第二,增加岁币,银帛各一百万缗。第三……”说着,他的脸上现出狡黠的神情,看的邓若水浑身一颤,“第三,作为南朝永不相叛的见证,南朝割让荆襄、两淮四路予我北朝!”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