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年金国的皇宫,其规模上虽然略小于宋国留在汴梁的皇宫旧址,却也不失为一座辉煌的建筑群体,那是自从金国海陵王完颜亮迁都此地后,其后的金国皇帝们不断建设的结果,就是在蒙古大军围攻中都期间,金帝从彝也没有减少修缮宫室的费用。
不过,若是这些金国的皇帝们跑到今天的中都宫城来看看,一定会感到气愤异常,因为,他们手中恢弘的建筑群体、帝皇威严的象征,竟然会破落到几乎没有人维修的地步。
中都的宫室,金国完颜永济之乱以及后来的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围攻中都、韩璐羽奇袭中都之战后,一早破败。而继任掌权的、当时的郑国公、今天的郑国皇帝韩璐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对于宫室的修缮始终不放在心上,金国时期,宫中的用度不少,但是那些由当时的郑国公府拨出来的银钱,要维持宫中两千多名宫女、内侍就已经非常吃紧了,再想多话钱修补宫室,真的是千难万难。那时金国的皇太后对韩璐羽提过几次花钱修整宫廷,却都被其使用顾左右而言他的办法搪塞过去。
到了韩璐羽登基称帝时,这位郑国的开国皇帝甚至曾经想仅仅在他那座狭小的郑王府门额上换个牌子了事,根本不愿挪窝搬到皇宫内居住。当然,这种思维立刻被所有属下们所批驳、批评,不得已迁入了皇宫内居住。只是,这位郑国的皇帝陛下显然不愿意掏钱出来大规模修整,也就是拿出了几千贯装点下门面了事。而宫中原先数千人的居民们,郑国皇帝一道旨意,将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放出宫外,仅仅留下了二百多名宫女、使女,三十几个内侍听用。按照郑帝韩璐羽的话来说,就是“我家全部才七口人,还有一个家伙当了右丞相后自己住在外面,要那么多的下人作什么?”听到这句话的大臣们自动将其在脑中剔除,全当没有听见。而那些没有人使用的房间,郑国的皇帝陛下干脆任其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破败下去,只是,这种自然破败的房间实在太多,占到了整座皇宫的大多数。
十月的中都,秋风已经很冷了,刘楚材虽然族出北地契丹人,却是出生在中都,又是文人出身,若是走在街上,根本就看不出其与汉人有什么区别。此时的寒风吹在身上,着实有些吃受不住。而走在刘楚材身前的郑国右丞相大人,几十年来更是走南闯北,怎样的坏天气没有见过,如何会害怕这点秋风。
在宫中匆匆走过,方子谦直接走向宫中的御书房,没有人通报,也没有内侍领路,直到御书房门外,两个人才看到了一个正在打扫的内侍。那个内侍看到是右丞相大人亲至,脸上没有惊奇的表情,不过是躬身低头站在道边向两人请安“参见右丞相大人”。
方子谦还没有说什么,倒是那御书房内传来了郑国皇帝陛下的声音,“子谦来了?快进来。”
一拉有些愣神的刘楚材,方子谦大步走入了御书房。室内温暖如春,郑帝韩璐羽站在屋内一纸地图前,并没有回身。“陛下,你要得人我找来了。”没有寻常的君臣觐见礼仪,郑国右丞相大大咧咧的走了过去,这个举动看的刘楚材直皱眉。
“不是说过了,咱们兄弟一场,私下里就叫我大哥,为何如此拘礼?”韩璐羽转身对方子谦道。只是这位郑国皇帝看到了那边的刘楚材时,脸上显然有些吃惊,指着刘楚材对方子谦道,“这就是你找来的人选?”看看右丞相大人笑呵呵的点头,韩璐羽脸上有些难看,“我要你去找一个能接替我那去世的岳父安定北方边防的人选,你倒好,挖角挖到我的户部尚书身上来。晋卿公走了,谁来为我掌管户部?谁来为我出谋划策?”
方子谦一摊手,“大哥要我找一个能统筹北方边防的帅才,我挑了又挑,选了又选,也只有晋卿先生合适,况且,当年兀良哈诸部归降我天朝,正是晋卿先生从中牵线,现在若以晋卿先生统领北方边防,不是正合适。”
韩璐羽低头思索一阵,才慢慢抬起头看向站在一边的刘楚材,老头今年都六十四了,身体虽然保养的很好,不过胡须业已全白,再要这样一个老人出镇北方,他又如何忍心?想到这里,韩璐羽坚决的摇头道,“不行,晋卿公已经是奔古稀之年去的人了,再要如此老臣到北方苦寒之地去,我坚决不同意……”

“陛下!”还未等韩璐羽将话说完,那边的刘楚材突然开口打断了他的话,臣子打断皇帝说话,罪名可大可小,只是刘楚材跟着韩璐羽的日子久了,了解这位郑国皇帝的脾气,知道韩璐羽对于此等小节毫不在意,“陛下,老臣愿意出镇西京。”老头拱手过头躬身道。
“晋卿公,你今年已经六十四岁了,换作旁人,早就在家守着儿孙颐养天年,今日晋卿公仍然身居庙堂,璐羽已是心中不安,又如何能让晋卿公去西北路那苦寒之地?不行不行,此事再议。”虽然已经是登基称帝,不过韩璐羽对于这位当年士林之中第一个投到自己麾下的老臣的态度,仍是一如既往的尊敬,从不直呼刘楚材的名姓,都是以“晋卿公”相称,结果,满朝上下的郑国官员们,地位高些的都称呼刘楚材为“晋卿先生”,地位稍低的官员见了刘楚材,更是恭恭敬敬的施礼,口呼“刘大人”。
对于韩璐羽的礼遇,刘楚材感激涕零,心中充满知育之情,只见老头又是一躬到地,“陛下隆恩,楚材无以回报,今日楚材愿出镇西北路,替陛下守好北方。”
“晋卿公……”
郑国皇帝还要说些什么,却又被刘楚材所打断,“望陛下恩准老臣的请求。”此时的刘楚材异常果决,说出来的话好似不容驳回般。
“也罢,”郑帝韩璐羽本就是处事果断之人,今日如此罗嗦的劝阻刘楚材已是不同寻常,看到户部尚书大人如此坚决,他也作出决断,“晋卿公之子刘铸现在官居翰林侍读学士吧,”看到刘楚材点头,他继续道,“嗯,就以成仲接替晋卿公为户部尚书,成仲之子希征,希勃,希亮加千户,跟随晋卿公前往西北路上任,侍奉晋卿公于军前。”
朝廷官位如何能私下授受?这次韩璐羽以刘楚材之子刘铸接替其为户部尚书,又加封刘铸的三个儿子为千户,这是多大的恩典?刘楚材听了这话,激动的眼泪立时流了出来,便要跪下叩头。好在一边的方子谦赶忙拦住了激动不已的老头。
郑帝韩璐羽高声道,“传旨,户部尚书刘楚材加枢密使,出任西京留守、河东两路制置使,统领西北、西南、东北诸路招讨司。以刘楚材之子、翰林侍读学士刘铸为户部尚书,刘铸之子刘希征,刘希勃,刘希亮为武卫军千户,跟随其祖刘楚材戍守西京。”
送走了刘楚材,身为郑国右丞相的方子谦转身就要溜走,却被韩璐羽一把抓住,只见郑国皇帝陛下坏笑着道,“干什么去?你大嫂说了,好些日子不见你,要你回去吃饭。还说今日她亲自为你煮了汤,你要是不回去的话,她会很生气的。”
只见郑国的右丞相大人试探着问道,“大嫂不是刚为你生下一个儿子么?她最近身子不好,我还是为大嫂再弄两棵千年高丽参去孝敬她吧。”原来,就在韩璐羽登基后不久,皇后高云兰产下一子,取名承宗。新朝初立,就有皇子降世,自是满朝欢腾,都说这是喜兆,也将皇后高云兰身子不如以往的事情掩盖下来,只有如方子谦这样和帝室极为亲近的人才知道此事。身为右丞相,还是小弟的方子谦,这阵子没短了向宫中送各种补品,仅是从高丽半买半强要来的千年灵芝就不下十棵,其他如雪莲、何首乌之类的补药更是成堆的送了进去。
“不行,”郑帝韩璐羽拉下脸来,“她是皇后,她说的话就是懿旨,你敢不奉旨么?”
“这个时候想起自己是皇帝了,”郑国的右丞相大人小声嘟囔着,“是我不敢奉旨,还是你不敢不听老婆话?”
“你说什么?有胆子再说一遍?”听到这里,郑国的皇帝陛下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一边质问自己的义弟,一边走到书房门处,仔细看看外面是否有随侍的史官在,这些话要是被记到起居注中,就算是他韩璐羽再不重视青史评论,只怕要被后世的子孙们笑话了。
还好,门外并没有任何人,郑国皇帝陛下放心的关上门,回身对右丞相道,“你那个侄子出生后,你也就是在满月那天见过吧,走,随我去后面吃饭,正好见见承宗去,云兰和若兰两个对承宗可是宝贝的不得了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