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的绝对大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前见韩寒也写过一篇,关于他对一些名人看法的文章,文章中谈到的有谢霆锋,周星弛,李阳,刘墉等各行各业名人,不免令我也心有余悸,生活在现今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茶余饭后少不了要谈到这些电影电视文艺娱乐界名人的,于是也早就想写点东西以示对自己十分喜爱或崇拜的几个大腕名人的看法。
1)眼中周星弛
记得最开始认识到周星弛是通过他的《唐伯虎点秋香》这部喜剧片,那时我年纪还小,片子意思看得不是太懂,只是觉得那个唐伯虎在里面装疯卖傻似的表演十分夸张好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连续几部类似无哩头的表演风格的影片上映后,周星弛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喜欢和接受。当然,我们不仅仅接受的只是这些人物角色,我认为更多的是他的影视作品和他本人。总的来说我们从周星弛电影里,都能找到真实周星弛的影子,尤其是他在进入演艺圈内寻求发展的种种艰辛历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一直把想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演员的理想者执着和敬业精神之伟大。
《喜剧之王》我们都看过,片中男主人翁尹天仇每天梦想和寻找着一切机会,去努力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表演,但事与愿违他越想表现自己所受到的歧视和不尊重就越是围绕着他不肯离去,有时候忙了大半天却连吃个盒饭的资格都没有,我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也不过如此吧?再经“努力!奋斗”后,果然有了一个机会,但偏偏感情问题又出来了,机会又眼睁睁的溜走了,就连仅说一句对白的配角都没有自己的份,这种患得患失之感恐怕够悲天悯人的吧!所以“喜剧之王”的桂冠不是那么好戴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周星弛却做到了,他通过他的喜剧电影获称“喜剧之王”的头衔受之无愧。进而由他我想起了我自己,我往往在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时也会被身边很多人所不解,甚至有嘲笑我的迂腐和不现实,我也常羞于跟人聊起文学之类的话题,但我却从未有想放弃的念头,即使每当我有想放弃的念头的时候,我就记起星爷,记起他也曾经为自己理想执着和努力付出过,我也就不再害怕什么顾虑什么了,随之也增添了许多勇气和信心。也将为自己的理想继续奋斗和坚持不懈地努力。
有时候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先要弄清楚我们追求理想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否也会像星爷《大内密探零零发》中的阿发般,明明出力最多付出最多辛苦最多的是自己,但拿奖的却不是自己,多少心里也该不平衡吧?但没办法,世俗人的看法是最具有普遍性的,也最不公平公正的了。但话说回来,我们做任何事难道全是为了扬名立万满足虚荣吗?这究竟是不是我们最根本的动机呢?那么从星爷身上我就应该明白和懂得了。星爷受邀去北大发表演讲,其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同样他的作品虽然显得世俗,但如今在北大学生如此之受欢迎,我想这已经将世俗的表演已升华到最为高雅唯美了。我想这也就不仅是虚荣的问题了吧,进了高雅殿堂就是艺术品了。周星弛也可称之为艺术家了。让我们为之鼓掌喝彩!
周星弛给我们的不仅是欢笑,更多的是我们借助他的电影对人生,理想,爱情,友情,亲情,正义,善良,宽容的认识和理解。他把欢乐带给我们,但据说现实生活中的他十分严肃和认真的人。
2)眼中刘德华
可以说我是听刘德华的歌长大的,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整天哼唱他的《忘情水》,虽然那时侯并不懂什么情和爱的,但我就是这么边听边唱着,以他为首的“四大天王”的歌而在不知不觉中长大的了。我喜欢刘德华有下面几点:首先,他的敬业精神和专注认真程度令我十分佩服。娱乐圈表面光彩华丽,但实质上每个入行的人所承受的压力是十分巨大的,有的人承受不了干脆选择轻生,其例子举不胜举,有刚出名的,有出名很久已是天王级的。但是我们的华仔却像铁人一样从没倒下过,20多个年头过去了,但他依然给我们的是一个健康阳光风流倜傥的好形象。
其次,我十分喜欢他演唱的歌曲,而且自己也十分的爱学唱。他那富有磁性的嗓音和优美的旋律歌曲往往听的我心旷神怡,我也最爱在那种感觉中回忆许多往事和想事情。如果有谁失恋了我建议他去听听他的歌,解解心中的苦闷;如果有谁失意了,也可以去听听他的歌,从而重拾信心,勇敢面对。再有就是,我十分欣赏他的表演。也许因为有人说他不会表演,所以华仔寻找好多机会去参加一些电影的演出。据统计,由他主演或参加演出的影片大概有100多部。而且每部电影中华仔都是十分用心而认真去演好每个角色,从表演中看不到他有丝毫怠慢和放松。所以在影视界里的两项最高奖项他都拿到了——即香港金像影帝奖和台湾金马影帝奖。如果说,华仔仅是为了满足虚荣的话,其实目的早就达到了,他至今孜孜不倦的从事他所喜爱的行业,我想更多的是为了那些喜爱他的人。一个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别人的人,我想其精神是尤为可贵和伟大的。我们也可以称华仔是为艺术献身的人。
其实我最欣赏的是刘德华的成功。他的成功具有其完美性,给人以美的享受。每当我想起刘德华的成功我的心就激动不已,我的内心也就暗暗增添了好多信心和渴望成功的动力。我也同时以为每行每业的人都可以努力效仿华仔的成功,树立自己的成就感,而努力工作和学习争取走向成功。
3)眼中赵本山
因为喜欢本山大叔,所以还专门读过他的传记。本山大叔的根底简单而又平常,但又有谁会料知正是这么个普通平常的人,居然把自己的小品表演年年搬上万众瞩目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去呢?就本山大叔滑稽的长相也确确实实能够吸引很多眼球,再加上其故作土气的幽默表演,更是让人忍俊不禁,自然增添更多人对其更多的注意。这就是外型跟表演艺术的绝妙结合,而由此产生幽默,带给我们欢乐。如果说幽默艺术需要很长时间和环境的培养,那么本山大叔的幽默艺术可以说是天生就有的,这根本不需要多少文化知识的沉积,当然我也绝不是说本山大叔文化程度不高,可也就是这一点更是不得不令我们佩服。在国外也有很多搞笑的幽默艺术家,当然那都代表的是他们自己的幽默,是他们本土的,有他们本土的烙印和标记。但我们也有自己本土的,本山大叔就是其典型代表,最地方化的就能走出家门走向世界。他将俗行而上到了高雅艺术,将中国式的幽默走向国际化。

我们年年的春节晚会如果少了本山大叔,就会感觉过年像少了一样东西似的,觉得不过瘾。经常有时间就看看本山大叔的几个十分经典的小品作品,真是有百看不厌的感觉。有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我就建议他去看看本山大叔的小品作品,以此忘记烦恼和不开心的事。其效果尤为好。
4)眼中刘墉
刘墉先生可以称之为成功做人的大师,从他的作品和人格中我们学到的是唯美,爱,善,宽容及对人性的正确理解。。。。。。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就看过好多刘先生的文学作品,像《你不可不知的人性》,《离合悲欢总是缘》,《在灵魂居住的地方》,《爱何必百分百》,《因为年青 所以流浪》等等。看完这些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和印象就是,对人性有了正确的理解,亦即更多的宽容和谅解;还有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这可能跟刘先生因为首先是个画家,又是个作家的缘故。据我的理解,凡画家都是十分唯美的,所以刘先生的文跟画作品都给人其美感和享受。
有人曾写文章攻击刘先生是工业化写手,是纯粹的无病呻吟。也对其文章结构和内容进行大肆嘲讽,说是最简单平常的,并不见有多大创新和造就。对以上几点偏见我并不敢苟同。刘先生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很深邃的道理在其间,也有他很多在真实生活中遇到的值得思考的琐事,当然正是这些琐事如果不去多加注意,必然会给我们和谐美好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更有可能打破这分和谐,使我们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乱。虽然这些事例都很小而又简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又曾有多大的大事?而往往更多的是小事见真理,越小就越不能被忽略。另外刘先生的行文结构其实寻求的是简单明了,一段开场白,几个简单平凡事例,再加上一段总结,十分清晰让人看了一目了然。还有就是,只要是用心认真看过刘先生文章的人,即使再烦躁不安的内心都会变得平静,享受到一种美感。刘先生是美的化生,他的作品则是美的产物。任何对刘先生文或人的攻击才是无病呻吟。
5)眼中周杰伦
有一次在电视里看到一个娱乐节目,听到小猪罗志祥聊到了周杰伦,原来他们早就认识的,而且是通过打篮球,周杰伦喜欢打篮球这是所有喜欢他的“粉丝”都知道的,不假。另外罗志祥还回忆,当时杰伦给他们的感觉就怪怪的,总喜欢在打篮球的时候口里念念有词,还做一些怪动作,当时大家都还以为他有病,但哪知他口里念叨的就是我们如今所喜欢的音乐,而绝非是不正常的,这也足以证明,杰伦对音乐的痴迷之程度可见一斑。曾听人讲过一句话,天才多半是疯子,那么杰伦就是一个音乐天才。
从他的《爱在西元前》开始,无论是音乐旋律还是其填词都是十分经典。那种音乐旋律被他那种唱法演绎的十分绝妙,其填词更是显示填词作者的文学功底深厚,可以说是写惯古今中外。虽然很长一段时间他的音乐很难被人所接受,但是日子久了自然认可的人越来越多了。自然,我们也就从听不懂他在唱什么到自己也能够唱出其韵意了。
周杰伦也是个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就像80年代我们需要和喜爱罗大佑一样。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6)眼中韩寒
被文坛称为80后的文学流派,已愈来愈发由边缘化走向中间化了,它已成为当今文坛一只不可小觑的群体。定义为80后,顾名思义即出生在80年代的写作者。由此,我们就免不了要谈到韩寒了。他就是80后的领军人物,他的成名也绝非偶然,从大快人心的口诛笔伐中国现行教育弊端的舵手,到出色的赛车手,这种转变恐怕谁都会难以一下子接受,就像上一代人永远无法理解,两个人只谈恋爱却不结婚是怎么回事般?但正是如此,韩寒给了我们十分叛逆的印象和酷酷的感觉。
也许因为是同龄人的缘故,我总是很密切关注韩寒的一举一动。包括他最近有什么新的作品面市或者有关他的最新言论。有时候一想起人家已是当今文坛的一大腕了,不免觉得惭愧。所以我就把他当作一面镜子,常常拿出来照一照自己,看自己跟他的差距有多远?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我有点太不自量力了,但我也不会隐讳什么?韩寒的几部作品差不多都大概的翻过。《三重门》是其经典,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写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了。这本小说其实是充分展示了韩寒的汉语言的功底,自然是功力深厚,整个小说处处都是闪光之处,语言运用自如且诙谐绝妙。自然而然此消彼涨,其小说结构显得十分杂乱首尾不相见。韩寒最烂的作品就数《通稿2003》,基本上就是他感觉无聊的敷衍产物,其观点都是老生常谈,而且是他自己说了好多遍的了,自然无多大阅读价值。《长安乱》有点开辟武侠小说写法的新纪元。但典型韩寒式的话段子太多,有时候一段话长的一口气读下去还完不了,只能重新再来一口气接着往下读。标点符号对他来说似乎显得毫无益处,或者他压根不善长于使用标点符号。但说到底,韩寒的文学功底还是很不错的,其做人的个性和文性更令我十分欣赏和喜欢,就是那种在柔美的文字中尽显其敢做敢为的锐气,但又不显得过分张扬,而恰倒好处。
韩寒是奇才,在我眼里就是如此。
2005-11-06作于广州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