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谈论追星而想到的(旧稿拾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认为做任何事都应该理智多一点,头脑冷静一些好,SO追星也是一样的。毕竟追星也算得上是一种感性的表现,而非理性的。也许有人认为我总会装伟大,但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仍有几句自认为十分经典的话要说:“青春放肆我们去追求,成长约束我们要理智,是不是黄头发高鞋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将**把握在理智的范围之内。”对于追星只要不追得真要去摘天上的星就可以了。再说如若我们永远都保持着那分遥远而不可及的神秘感不是更好吗?太接近了也许就再也没了那分美好的感觉了。甚至由于太过而导致犯错误,会贻误自己本该去做的事。我曾在高中时代就因为不能把握住那分盲目追星**而将学业丢之一边,至今使我后悔不已。这以上所说的都是给那些尚未走出校园的学弟学妹们的,下面还有些是说给一部分大人听的。
首先,在说之前我得先问几个问题。第一,我们国家如今是否还算十分贫穷?我想应该不算太穷吧!我们国家经济已经处在飞速发展阶段,无论是在精神,物质还是文化诸方面都已得到极大的发展。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生产与消费是相互作用的,即生产决定了消费,消费反映了生产。我们这一代算得上是十分幸运的,碰上了这么个好时代。至少吃穿不愁,还多多少少可以享受一下精神的愉悦,例如电影电视,听音乐还有上网等等。随之而来形成了强大广泛的娱乐效应,于是梦想成为公众的娱乐人物(即所谓的明星)是许多我们这样的学生所梦想的。明星效应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衣着打扮,到言行举止都带动着社会将朝哪个方向前进。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所谓赶时髦。但这一点对于我们上一辈的人来说,是怎么也无法一下子接受的。于是我们两代人之间就开始出现了代沟。对于任何有关流行音乐的事对他们来说就是不务正业。这一类家长是广泛而又普遍的。他们思想十分守旧,所以也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在孩子身上得以实现,但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不同时代会出现不同的想法,我有好些同学在音乐方面确很有天赋,但只因家里反对,不得不放弃。

也曾见过一篇新闻报道讲:北京某小学有一名6岁的儿童竟然连国家总理是谁都不知道。但一听到录音机歌声响起立马就兴致勃勃的说,这是歌神张学友。其后相关评论长篇累牍。在此我只想说,不知道总理是谁那是学校教育出问题,我们或许可以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在和平年代多一个音乐家比多一个政治家的好处要大的多。
自由,开放,富强及文明的时代已经来临,那就让我们做一个真正的自己,活出自己的个性来,在富强中活出更加自信。记住,追星没有什么不对的,对与不对取决于自己,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那就去坚持,去勇敢面对,但最好还要保持几分理智和理性。
余景强20010930作于东莞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