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是野兽(旧稿拾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儿基曾在他的自传体短篇小说《我是怎样学习和写作的》一书中说:“人更多的时候仍然是野兽,而书籍驾驭其间。”这句话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他是要让我们明白书籍的重要性以及要我们多读书。事实也证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更有我国古人黄庭坚如是说:“人若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观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乏味。”话说到这个分上,恐怕没有谁愿做那面目可憎的野兽吧!于是,我想尽一切办法找书,而且找了一大堆书,开始挑灯夜读。这股劲头从未冷却过,直至今日。书籍令我的生活得到充实,也使我渐渐成熟起来。使我成为一个善待他人,明白事理的人。所以,当我面对一大堆好书时,恨不得一下子将它全塞进自己的脑袋里。
读书的重要性不必说了,但读书时一定要做到边读边想。一说到想亦即思考。也就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做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至今记得有人对我讲过的一句话:“人若能用三分的理性去控制七分的感性,那么他才算得上一个真正的人了。”人类懂得思考恐怕就是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征吧!
以前在家里,经常在休息的日子里收看《狂野周末》这个关于野生态环境的写实性节目。节目中经常闪现一幕幕真实野生动物画面,可以说是令人惊心动魄。节目中曾播放了一只公狮子用牙死死咬住一只小山羊的画面,小山羊垂死挣扎的情形至今令我无法忘记。眼看一个弱小的生命即将消失,我们也无能为力。真是令我们伤心的很。因为这是大自然的生存规律,是不能打破的食物链。狮子吃羊是维持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固定规律。在狮子眼里羊就是被捕捉的食物,它们只有这一点感性认识,是不存在所谓理性认识的,它若也懂得分析,羊只是只吃草的小动物,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所以就不用去伤害它们的话,那么狮子只有饿肚子了。但说它们一点理性都没有的话,那也是错的,大家都听说过“虎毒不食子嘛”。在动物世界里都有不吃同类的定理,但在人类社会里却有“人吃人”的现象。当然我所指的是那种低级的剥削阶级社会里。那种环境里的人性是丑恶的。他们同那些只从主观感性出发的野兽没有区别,甚至过之无不及。可是我仍然相信人类是不同于野兽的,毕竟人是高级动物,是懂得思考和理智控制那可怕的感性的。人类发展到今天虽然还没有变得尽善尽美,但至少他变得比以前好得多了。人类自身也越来越强大和聪明了,人类社会也随之变得越来越文明与进步了。人的人性中虽然还隐藏着同野兽一样具有攻击别人的**和快感,但人真的十分的聪明,他们会制定许多符合大多数人的意志的法律和制度,而用此来约束限制并惩罚那些犯野兽行为的人。如若有人始终将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指代整个人类社会,我想这是很可悲的。因为至少生活在我们这个国度的我就不会是野兽。

当然,在我还仍未完全成熟就已经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时我也感到害怕,害怕自己野兽的一面会伤害到别人。但是当我看完某一本好书的时候,再加上我的一点理性思考,我逐渐明白了许多道理,懂得人性,了解人性及如何面对每一个同类。正如此我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理智去克服自己人性中野兽的一面。所以,此刻我清醒的明白我不会是野兽,永远不会。
余景强20010806作于东莞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