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剥夺孩子的幸福与自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要剥夺孩子的幸福与自由
什么是幸福与自由?恐怕一万个人会有一万种解释。但我们认为其基本点大致是相同的,幸福就是使人心情愉快的一种美好的感受,自由则是心灵与身体没有拘束与羁绊,能够心想事成。
什么都没有的人,是没有什么幸福与自由可言的。幸福与自由一定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肚子饿了,却没有饭吃;身子冷了,却没有衣穿;身体病了,却没有钱医治;一个人手里没有钱,衣服口袋里没有钱,存款折上没有钱,没有动产与不动产,穷光蛋一个,他哪里会有幸福的感觉!
他走到哪里都遭别人当贼防,当叫化子看,总是遭人冷眼。其实,他哪儿也去不了,他除了一身臭皮馕,他什么也没有,他也绝不会有什么自由可言。
许多人说:“幸福自由与贫富无关。”富人这么说,因为他手里有的是钱,多的不知怎么花,可他买不来年轻、健康、忠诚、岁月倒转……,他还是有他的苦恼,因此,他说幸福与财富无关是对的。
穷人也这么说:“我有吃有喝,我现在的感觉很自在,就是再多的钱对我也没有什么用。”幸福与贫穷似乎也是没多少关系。可穷人往往是因为弄不到钱,没有办法过富人的生活才这样说的,说话时的语气,往往没有底气!真实的情况是,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很在乎钱财的,贫富与幸福有关!
正是这样,大多数人把追求财富当成了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特别是现在还比较贫穷的人,甚至把追求财富的重担,早早地压到了自己孩子的身上。让孩子从小就背负了中兴家庭的沉重压力,孩子真的太早地失去了幸福与自由。
我的少年时代是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那时正值文革时期,全国以阶级斗争为纲,民众的生活有人用赤贫与水深火热来形容,我认为也不为过。我们几乎从来没吃饱过,穿暖过,但父母并没有把生活的重压传递给我们这些孩子。我们砍柴、放牛、捉鱼、洗澡、上学,那时留在我记忆中的,竟然全都是非常美好的东西。我认为,正是那个苦难却幸福自由的少年时代,才塑造了今天的真我!
其实,我们做父母的大可不必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那么急功近利。我们认为,首先应该改变的是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父母就要进入父母的角色,为孩子的成长做出牺牲。我们得改变自己过来的生活习惯,为孩子腾出时间、空间、金钱;得克制自己的脾气;得放弃自己的休息、兴趣、爱好;得改变工作、学习、生活的节奏。总之,自己要先改变,先尽责任。

父母要做孩子学习的好榜样。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对于客观世界与现实生活的认知,就是从自己的父母身上开始的。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个性、品质生成,影响是深刻的。父母斤斤计较,孩子长大后一定会斤斤计较,大方不了、大气不了;父母生活拖拉,孩子长大后难得洁净;父母虚伪虚荣,孩子长大后十有**会成为骗子;父母关系不和,子女对父母就不会有什么尊敬与依恋。
父母的喜怒哀乐,家庭成员之间的恩爱、关怀、温暖,与冲突、冷漠、无情,几乎无一不原原原本本地传递给了孩子。可以说,这种潜移默化是根深蒂固的!父母豁达远见,淡泊无争,也能够培养孩子宁静的心态,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多给孩子以快乐,孩子的将来就会收获快乐;多给孩子以幸福,孩子长大后才会追求幸福;多给孩子以自由,孩子才可以感到父母的伟大与崇高,他才会把父母视为自己终身敬重的对象,把更加多的幸福与自由,奉还给将来变老了的我们!
孩子的幸福是不能剥夺的,孩子的成才只能用积极正确的方法引导,对于差生,父母更重的是让他们感受你的爱,接受你对幸福的传递!不要时时刻刻只会提醒孩子“快去看书、快去做作业!”真的想让你的孩子学习好起来的话,父母要先认真学习、带头学习。
什么都没有的人,是没有什么幸福与自由可言的。幸福与自由一定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正是这样,大多数人把追求财富当成了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特别是现在还比较贫穷的人,甚至把追求财富的重担,早早地压到了自己孩子的身上,让孩子从小就背负了中兴家庭的沉重压力,太早地失去了幸福与自由。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