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美国年过古稀的艺术鉴赏家堂·纳森,也在到场新闻媒体面前毫不吝惜赞美之辞,高度肯定了采荟在传统山水画法上的继承与突破创新成就……
在荣誉与鲜花面前,二十一岁的女大学生孟采荟热泪盈眶,激动不已。
若说艺术这门特殊职业的辛酸与苦涩,没人比她更清楚。勤恳扎实,富有天赋,这些还只是必备的踏脚石。具备这等条件的人何止成千上万,全世界可出人头地的却不过是寥寥可数。
她早在青春时代就为爱义无返顾,背离父母期望来到这陌生都市,执意选择这岌岌难行的独木桥。岂料,心之所系的老师另有所爱,不肯回应她的深情哪怕分毫;在她心灰意冷、倦怠无助的时候,她放逐自己,任命运之帆随波逐流,以为自己将溺毙在茫茫暗夜中,不料却遇见同样苍白寂寞的宋宇……
她的画卷里,飘然脱俗中带着为情所伤的孤寂清冷,实是她心情的最佳写照。在她笔下描绘的,是罕有人迹的深山逸岭,孤高隐逸、仙风道骨,看似不沾染红尘,直欲破空而去,正是她梦想中超脱凡俗、清静无为的香格里拉。
来自世界上最喧嚣繁华的都市,生活节奏快速又紧张的高桥淳一和堂·纳森,之所以会不约而同地对她的画情有独钟,怕就是这份桃源情结在作祟吧。
无论如何,她成功了。在二十一岁风华正茂的现在,眼前是未来,人生充满希望,跻身世界艺术殿堂名人之列,再没人比她此刻更加得意和风光。

在应记者要求与高桥及纳森先生分别合影时,她却依稀想起,半年前日光昏黄的傍晚,她坐在宋宇家中的钢琴前等待他回家午饭的情景。
那时,暮春的晚风清冷的掠过身前,撩起一室寂寞,霞光满天。
(关于这章中提到的采荟独创的山水画法,我必须做个小小的说明。这种画法并非作者凭空杜撰,而是有现实中的真人真事参考。这是安徽省芜湖市书画院院长易振生先生的独创,具体画法大致就是作者所写的那样,当然可能更加专业与艰难一些。在此申明一下,感谢美术界老前辈的宝贵经验给了我灵感。)
从云到雾到雨露最后汇成流泉
也不过是为了想让这世界知道
反复与坚持之后
柔水终成雕刀
——[台]席慕蓉《雕刀》
忙完画展的事,加上陪高桥吃饭洽谈赴日展出事项,采荟到家的时候已经接近午夜。
带着微微的倦意,她扶着楼道扶手歪歪斜斜地上楼。高桥先生也提过要她搬到更好的住处,不过她念着林蓉,舍不得,就暂时这么着了。只是楼道的灯坏了这么久,居然也没人换灯泡,看来她是要再找个好住处,不过说服林蓉一起搬过去可能要花不少口舌。林蓉之前就说了,朋友归朋友,不过她不要占采荟的便宜。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