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中秋歌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假期里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因为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林晓临睡前和丁一闲聊到很久,大家也很关心蒋佳恢复的情况,特别是齐纪一听说蒋佳病了,立刻央求丁一告诉他蒋佳住的病房号,一幅恨不得立刻去看她的样子。只是再着急也只能等第二天请假才能去看望了。
第二天早自习的时间林晓仍然准时来到了教室,不过在他进到教室的时候发现班上的语文科代表许娟正在黑板边上写今天的诗词——“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林晓看了这首诗立刻想起来今天就是中秋节了。在他刚到一班的时候,最开始看到每天都有一个女孩在黑板边上写诗词觉得很怪异。问过林光辉才知道班上的每日诗词摘抄,是教语文的王晓老师的要求,这样做是为了让大家可以一点儿一点儿的积累自己文学功底。王老师的要求自然也得到班主任宋老师的认可,在宋老师看来古典文学也是和历史相通的。
不过今天的情形似乎不太一样,教室里简单的布置了一下就仿佛有了节日的气氛一样。林晓也感到高兴,在他在座位坐下之后,林光辉递给他一个通知。原来今天班上在晚自习要搞个主题班会,白天还可以在教室后面墙上贴自己所知道的关于中秋的诗词和关于中秋的介绍性的文章。林晓回头看到墙上板报的位置已经贴了好几张帖子了。
自习课上林晓偶尔走神的时候,就会想宋老师的这个通知的意义。其实在他心中中国的传统节日应该都大力提倡并应该定为公休假日的。林晓知道在韩国人的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写成为 Thanksgiving Day,因为秋夕在韩国是一个大节日,会一连放三天假。过去交通未发达之时,民众都会利用这段日子回乡探亲。所以他认为把中国的传统节日定为假期是早晚的事情,宋老师这样大力提倡传统节日林晓还是很欣赏的。
早自习过后的几个课间后面的板报前总是聚了很多人,有的在看帖子也有的人把自己写的帖子贴上去。林晓因为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自然占了很大便宜。回头看了几个帖子多数都是关于中秋节简介的帖子,要么就是一些关于咏月的诗词。你贴一个他一个的组合起来关于中秋节的介绍基本上很全了。——按照中国的农历,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但并没有说明是八月的哪一天。唐朝以后,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一般认为,中秋节开始盛行于宋朝,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了。节日习俗: “赏月”“•吃月饼。”
这些事情林晓也是多少知道一些的,所以他最感兴趣的帖子是关于中秋或者咏月的诗词。林晓看着、看着突然发现一首词很有趣,“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落款是:许娟抄录辛弃疾—《木兰花慢》。而后面则是江小凡留的帖子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林晓不禁觉得有趣,怎么班上的女生竟然也会喜欢辛弃疾的词,一时兴起,也抄录了一首词附在了后面。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到了中午的时候林晓在教室里刚刚从睡梦中醒来,突然发现江小凡居然在自己的面前站着,一时间愣了一下神,然后问“江小凡同学有事情吗?”。“没有什么事情,我只是想问问你你贴诗词从哪里找到的。”

“你是说那首太常引?”“是的。”
“我是默写的,不过我有一本《辛弃疾词选》,关于辛弃疾的词都是从哪里读到的。”
“那可以借给我看么?”“自然没有问题,不过你得明天才能拿到了,我没有放到教室。”
“那好吧,你要记得,我也会记得还你的”江小凡说完就回到座位去了。林晓心想这应该是到班上以来和江小凡说话最多的一次吧。没想到过了一会儿许娟也过来说“听说你有一本《辛弃疾词选》,等江小凡看过了也借给我看看好了。”林晓和许娟虽然不是第一次说话,但是交往不多,人家第一次提出要求自然很爽快地答应了。
下午正常安排的课程结束的时候也是晚自习开始的时候,不过今天的晚自习注定别有趣味。在几名班委的张罗下,黑板上写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教室里倒是更加有节日气氛。一会儿班主任宋老师就进来了。
宋老师站在讲台上大声宣布“今天提早放学——”宋老师的话音还没有落,就听教室里一片欢呼声。“那是不可能的。”宋老师随后的这句话又让教室里一片叹息之声。“不过我们组织了这次主题班会庆祝一下传统节日—中秋节,让大家也放松一下。”
“为了让大家过好班会和中秋节,我特地用班费和自己的补贴,为大家准备了好多水果。”
“每人一盘水果——”这回还没有待宋老师把长音结束、话说完,教室里整齐的响起来了一片喊声“那也是不可能的”,“地球人都知了哦!”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片笑声,林晓也被这种气氛感动得有些心潮起伏。
随后班委成员负责分发水果,宋老师又说“今天是中秋节,我们应该记得——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一定要庆祝,自己的节日怎么能让别人抢先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我们更不能因为现在有太多的西方的节日而忘记了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节日。白天已经做过活动,大家都在教室后面的墙上留下了自己的感受,晚上我们来个歌会鼓舞士气。不过主题一定是和月亮有关的,会唱什么就唱什么。”宋老师随后率先演唱了一首《明月几时有》曲调低沉婉转,林晓竟然没有想到宋老师还有这样的功力。歌会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几乎班上每个人或者完整、或者一句半句的都唱了一首,就连林晓也被要求唱了一首歌曲。不过在其他同学唱歌的时候,在林晓的脑海中就已经有了一首歌曲浮现。所以当他开口唱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呦……” 的时候声音放得开,大家仿佛第一次见到他一样,用心的听着他演唱这首《敖包相会》,当歌声停止的时候教室里掌声雷动。
中秋歌会结束后,晚自习还是提前结束了,所以林晓和丁一有时间和杨宇一同去医院看望蒋佳,不过临去之前却怎么也找不到齐纪了。当他们赶到病房的时候发现蒋佳竟然也不在,而在病房里遇到的护士说蒋佳已经出院了。
正当他们为不知道蒋佳去哪里而发愁的时候,辛艾回到病房来了。“你们也来了?我刚才去给蒋佳办出院手续去了。你们没有看到蒋佳么?”“护士说她刚走,我们却不知道她哪里去了。”林晓耐着性子说。林晓有些生气,自然不是针对辛艾。
“那她会不会和齐纪一起走了。”辛艾说。“怎么你看到齐纪那个家伙了吗?”“是啊,我刚才还纳闷你们为什么不一起来。”
“那一定是他带蒋佳一起先走了,我先问问他。”林晓初步判断之后拿出电话和齐纪联系。一问之下他们俩果然在一起,而且就在医院南边的小市场在一起吃烧烤。当林晓、丁一他们在市场找到他们的时候,丁一率先发起了脾气“齐纪,你不知道蒋佳身体弱吗?还带她来吃这种油腻的东西。”“就是的,而且你来接她为什么不和辛艾打招呼就把人带走了。”林晓也附和丁一的批评说到。
蒋佳看到丁一生气地样子似乎有些害怕的拉住杨宇的手躲在她身后小声地说“是我想吃的,不怪齐纪。我也没有想到你们都会来的。”丁一见蒋佳这么说也不好再发火,但是仍然很是责怪齐纪“她说想吃就带她来呀,你怎么不动脑。”听着丁一的口气有些缓和,齐纪又用自己一惯的无赖语气对大家说“是我不对。 ‘我悔过、我有罪……’”大家被他的那副样子都给逗笑了,随后一起说笑着回到学校。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