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巴山夜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到预订的雅间宾主落坐之后,王威说“今天大家随意了,在雅间里吃火锅不用顾及自身形象的。”然后在大家等着上菜的功夫又继续讲起了“重庆的十八怪”的典故。
“其实你们从机场到市区应该也发现了一些现象,城外的交通倒还顺畅,等车子一进到城里,到达目的地就会慢一些了。等你们明天开始旅游的时候,在街里坐车可别以为出租车司机是故意绕圈子和慢行。虽然存在道德水平的差异,更多的却不是行车速度慢而是因为线路的改变,单行道的增加,让车辆的环行时间增加的。到一个地方直线走,当然要比坐车快。这就是‘坐车没得走路快’的由来了。虽然这些年重庆的交通干道的修建和发展利用比以前要好很多了,甚至市政府提出了建立八小时重庆交通网络的设想。不过重庆毕竟是一个山城,这一怪估计在重庆也会是一个比较长久的现像。”
王威讲完了一怪之后,他的同学又说了一个“‘房如积木顺山盖’是重庆十八怪的第一怪。你们应该都知道重庆有另一个名字叫山城,尽管这里的山并没有五岳那样的雄伟和壮阔,但山峰却是一个挨着一个。重庆的地理条件让人们出门就登台阶,而且十几层的高楼没有电梯,在全世界也许只有重庆这座城市里才会出现的奇特的建筑景观,堪称最大的一怪了。这样的好处是重庆人都有一个好身板,女孩子也是练就了苗条的身材。”
“你们知道世界上夜景比较有名的城市有香港、法国的巴黎和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吧。而这些年来重庆市政府一直在提倡着灯光工程,也让重庆成为世界上拥有奇妙的夜景城市之一,明天你们可以让王威带你们去南山看夜景。要知道别的城市的夜景投资花的时间和财力,重庆是比不上的。但重庆依靠独特的城市地貌将夜景布置的很有层次,1996年的重庆和现在就已经大不一样了。今天高楼林立的重庆依旧保持房如积木顺山盖的特色,相信越来越多的建筑美丽的外观和综合的城市规划,一定能让重庆的明天越来越具有人文的舒适,夜景也会越来越好看。这几天晚上你们可以看看重庆台的电视节目——空中看重庆,看了你们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王威的另一个同学补充说到。
当酒菜上齐了的时候王威很是热情的和大家来了一个开场白:“今天丁一他们来,我很高兴,在这里就冒充一次重庆人,以当地人的热情敬大家一杯酒。至于‘重庆十八怪’我们慢慢讲,酒也慢慢喝。不是我卖关子,丁一他们喝一瓶啤酒,我们才给讲一个好了,就当做是学费收着。当然喽,讲点儿别的段子也要得么。”
在王威的带动下,大家开始了痛快的喝酒、尽情的畅谈,齐纪自然早就忍不住开始大吃火锅了。这里的麻辣火锅的味道的确不错,林晓他们吃的也是汗流浃背,而在酒桌上大家谈的很是开心,王威他们三个人也把其他的重庆怪事讲述的很是有趣。等齐纪在一边吵吵说自己已经被麻的吃不动的时候,桌子上就只剩下丁一、林晓和王威三个人还在吃了。
聊天中林晓还记住了“重庆十八怪”中的另外几个——讲“空调蒲扇同时卖”的时候,举的实例就是酒楼外面的那个吃火锅男人的铜雕,在他的手里就有一把蒲扇。这是因为以前的重庆电力供应比较紧张,这一怪就非常的突出。电压不稳定和线路老化让很多家庭就是有了空调也不得不准备一把蒲扇备用。“背起棒棒满街站”指的是重庆山高路不平,许多家政力气活离不开人力,于是肩背棒棒的农民挑夫就应运而生。“办报如同种白菜”说的是重庆人喜好办报,据说仅重庆创办的各种报刊就达上百种,如同地里种的白菜一样。创办比较早的刊物报纸不说,而远望资讯的《计算机应用文摘》《微型计算机》也是新近办的很有名气的刊物。
“崽儿打赌显豪迈”也是一个很有趣的“重庆十八怪”之一,在林晓看来王威的同学的表现就很符合这一说法。喝酒的时候他的同学仿佛是渐入佳境,越往后喝的越快,话也说的越是豪迈,张口就是:“来嘛,看那个行(hang)式点。喝醉酒无所谓,来嘛,不就是个酒,酒个嘛,水个嘛,喝个嘛醉个嘛,啥子大不了的嘛。”林晓在王威的解释下知道重庆这地儿管男的叫“崽儿”,这就好比重庆人管女孩子叫女娃儿差不多。这是说的打赌倒不是赌博,而是性情好提劲,想来巴人历来如此,性情中人,敢说敢为。
在酒足饭饱之后,在回去的路上王威还没有忘了和林晓他们补充说几句:“明天你们逛街的时候在发现‘人名没得地名怪’,欣赏重庆城市风光的时候,千万记得‘街边打望好愉快’, 打望——真是具备诗一般的感觉。因为重庆的‘女士喜欢露膝盖’好看的美女也是城市的风景,打望风景么,也可以打望美女。而特色的小吃则有重庆的小面一定要品尝一下——‘不吃小面不自在’么。你们要是乘坐公交车出行还有可能看到‘光着膀子逛大街’的人,遇到‘公交车上摆擂台’的怪事呢,不过现在重庆的街头变化也大,市井文化和现代观念在影响着新的一代重庆人,原有的一些怪事未必遇到。”
不过王威最后还神秘的说:“‘矮小伙高姑娘爱’你们就体会不到了,这里的风情吸引人,将来我可是争取不走了。”其实林晓也知道了还有“摊开麻将把客待”和“丧事当做喜事办”也是一样他们这次体会不到的重庆的怪事。对于后者林晓并不觉得奇怪,因为庄子“鼓盆而歌”是古人的风尚,只是到了现代才变了样,失去了古风的宁静本源吧。
晚上林晓他们三个人就住在了重庆大学的宿舍里,休息时他们感到天气也不那么热了,而到了后半夜,林晓觉得外面好像下起了雨,但是旅途的疲劳让他不想起来验证。
第二天,林晓起来之后发现外面果然下过雨,和丁一漫步在重庆大学的校园中的时候,不免感叹,重庆的巴山夜雨别有风情可惜第一天就错过了。当天他们三个人出去逛街,仔细看看重庆城市的风景,去解放碑步行街重新看那座雕塑和昨天错过的街景,去人民会堂感受重庆城市新貌的恢宏。晚间他们和王威一起去了南山看夜景,王威说南山一棵树是最有名的,据说是先有这棵树,然后才有的重庆这座城。虽然没有体验过巴黎的夜景,但是因为齐纪是去过香港的,所以对重庆的夜景自有评论。在他看来重庆的夜景虽然很有特点,但和维多利亚港的夜景比较起来还是有些逊色,可以说重庆的夜景还有待时间的增色,城市的灯光更不能只在节日才有宣传画中的盛况。
南山的风景的确不错,不过存在的不和谐的声音却是在他们旁听导游的讲解的时候,讲解员滥情和错误百出的讲解。
“他们还没有王威讲的好呢。”齐纪在一旁偷偷的说,对于这个丁一也表示赞同。林晓则考虑的是“要是将来自己开个旅游公司,一定得提高导游的素质。但这个行业自己是陌生的,也不要随意猜测好了。”
在重庆的一周时间,林晓、丁一和齐纪也去了很多重庆周边的景点。而给他们印象最深的则是位于西距成都271公里,东去重庆70公里的重庆市大足县境内的大足石刻。
从旅游手册中他们知道大足石刻始创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绵延明清。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5处即北山(包括北塔)、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刻也即“五山石刻”。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统一。大足石刻石窟多达76处,共有造像6万余躯,石刻铭文10万余字,总称大足石刻。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足石刻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与云岗、龙门鼎足而三,齐名敦煌。大足石刻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山摩崖石刻最集中,时间的关系林晓他们重点去了宝顶山石刻。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在重庆的时候除了第一天的天气尚好,其余的日子都是多云或者是细雨连绵的天气,去宝顶山看大佛湾石刻的那天也是下着小雨。宝顶山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大佛湾石刻在一处幽深的马蹄形山湾内,林晓他们通过旁听导游的解说知道了,这里的石刻是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各种雕像达15O00多躯,设计之精巧,竟无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说。雕刻分布在东、南、北三面,雨中游赏别有风味。
导游所讲的那些佛教的故事他们都印象不深,林晓他们三个人对这里的雕刻艺术是最为赞赏的。民间艺人以自己虔诚的心进行雕琢,留给世人一座艺术宝库。不用说1007只手的千手观音摩崖石刻造像的精彩雕琢,不但是中国千手观音之最,也是世界佛教艺术中一大奇观。也不用说全长31米的释迦涅般像(又称卧佛),只露半身,其构图有“意到笔伏,画外之画”之妙,给人以藏而不露的美感。大足民间对宝顶山卧佛更有“身在大足,手摸巴县,脚踏泸州”的说法,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翅膀。仅就他们刚到宝顶大佛湾,最先参观的号称科学与艺术高度结合的杰作——宝顶圆觉洞,就让林晓叹为观止了。圆觉洞位于宝顶大佛湾南岩西边,洞口有作奔突怒吼状的石狮一只,夹巷崖面上刻有“宝顶山”三个大字,是南宋理学家、诗人魏了翁的手笔。
导游说:“圆觉洞是大足石刻代表作之一,不光内部的石雕,刻画细腻,造型优美,装饰性强。雕像的袍袖飘带轻柔宛转,如绢似绸。仔细看看仿木刻供案吧,它是不能移动的,然而却酷似木刻,质感很强;那跪在供案前的菩萨,是在地上生了“根”的。再看两壁的十二圆觉及其连成一体的基座吧,它们是从沿内的岩石中“剥”出来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圆觉洞就是一件镂空的艺术品。它科学地解决了大型石窟的声、光、水处理难题,取得的成就令人赞叹不已。洞内采光靠在进口处的窟顶上凿的一个小天窗,日光从天窗斜射下来,正好照在窟内主像上,仿佛舞台上的聚光灯,巧妙地解决了采光问题。圆觉洞的排水工程也很巧妙。它的特点是:只听水声响,不见山水流。一般参观的人是看不见排水道的。下雨的时候,你如果站在洞内谛听,就能听到“嘀嗒嘀嗒”的声音却看不见水在哪儿流。原来东壁靠里刻了一个托钵僧,他仰着头,左臂高擎,掌中托钵。窟顶的雨水汇集成一股细流,经孔道流进钵内,钵有孔,与暗藏在托钵僧后面的排水道相通。水流经东壁和窟底排水道排出窟外。这个大窟的支撑手法也是别出心裁的。窟高6.02米,宽9.55米,深12.13米。如此高大的洞窟中间没有支柱而千年不坠,其奥妙在于它巧妙地只开小窟门而不开大窟门,使整个洞窟成为帐蓬状,四周落地取得环围整体支撑效果,因而加强了对整个窟顶的支撑力,增大了支撑点。这一手法还给洞窟造成了幽深神秘的气氛,平添了几分妙趣。”
旁听了导游的讲解,林晓觉得这里的导游可谓尽心尽力,因而对导游的误解少了几分。不过在参观到最后一组石刻时,他们得知这里的石刻因为战乱并没有完全完工,让林晓和丁一他们感到很是遗憾。当他们看到清代后补的一些小像的粗鄙时,更是感叹造像技艺的流失。
返回重庆的路上齐纪的话变得也少了,当林晓问他怎么了的时候,这个家伙竟然语出惊人的说:“我有一种冲动,我要把我所见过的石刻,尽力展现给世人。我怎么没有去学雕塑,太精彩了。”见他仿佛还在梦中,林晓和丁一索性不理他了。
重庆之旅在一个燥热的傍晚结束,王威送丁一他们上了去往宜昌的旅游船就回去了。不过林晓他们在船上却又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游船才在夜色中起航。低沉的汽笛回荡在朝天门码头,林晓他们挥手告别了这里。只是林晓的心中还有几分留恋,期待着什么时候有空再次来访。
游船离开港口没有多久,灯火通明的重庆就被远远的抛在后面。两岸山峰高耸,夜色中仿佛一只只巨兽。林晓站在船头看着游船行进,江面只有船头探照灯的灯光,依稀可见被船头破开的江水分向两边,微微有些风也让人感受几分凉意。可能是刚刚上船,人们都有些兴奋,船头甲板上的人有很多。林晓他们在船头还看到一个背着一个大包的金色头发的外国女孩,在众多的中国人中间很是醒目,齐纪上前去搭讪很快就悻悻而返。
林晓问:“怎么碰壁了吗?”
“这个女孩是个加拿大人。”
“还了解了些什么?”丁一也好奇的问。
“想知道什么自己去问好了,天知道她怎么说法语,英语居然还不如我。”齐纪一脸沮丧的回答说。
这一下林晓他们立刻明白了,原来这家伙遇了个软钉子,林晓知道其实加拿大官方语言就是英语和法语,那个女孩只会说法语也不奇怪。不过看到那个女孩已经注意到了他们,虽然面带微笑,但是考虑到没法交流也就不好再去打扰。
挤在人群中看着黑漆漆的江面也没有什么意思,三个人就回舱休息了。好在三个人上船之前买了很多吃的,王威也给他们备了一些啤酒,他们可以有一个丰盛的晚餐。而王威也告诉他们:“船上的配餐很难吃,还是自己多备些特色小吃才得胃口。在沿途的旅游点也要记得集体行动,免得意外。”
林晓他们知道这是他的经验之谈,自然牢牢记得。
喝酒聊天时间过的很快,等他们吃完东西已经将近十一点,三个人又去了一趟二层船头的甲板。此刻船头甲板上已经没有人,甲板上也没有灯光,江风也大了一些。借着酒劲齐纪高声朗诵起来,从和长江风景有关的,到那些不知道他从哪里学来的流行歌曲,他算是放开了喉咙大喊。
林晓和丁一因为船头也没有什么人,索性由他去了,兴致所至也唱和一番。齐纪纵情“放歌”之后回到船舱倒头便睡和刚才的兴奋状态判若两人。
第二日酒醒已经是清晨,林晓知道昨天晚上游船是泊在丰都码头,此刻船上的游客正被导游组织起来准备游览丰都鬼城,他们当然也不能错过,喊起齐纪,简单洗漱之后林晓他们便跟着导游组织的一个团队后面,下了船。当他们跳上码头的时候,林晓一抬头却发现不远处站着的一个身影很是熟悉。这时对方也看到了他们,立刻惊讶的说“林晓,怎么是你们,你们什么时候来的?”
PS:本章引用了不少旅游资料,本来不想写成游记样的东西,要知道这是起点小说的。不过就当作是情节的铺垫好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