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三峡云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帝城原名“赤甲城”,位于瞿塘峡口北侧的白帝山上,距奉节县城约五公里。白帝山当三峡门户,把渝东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西汉居摄三年(公元8年)王莽手下大将公孙述割据了四川,当他来到瞿塘峡口,见此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便加固城池,扩修城垒,屯兵严防。后来公孙述在天府之国里,势力渐渐膨胀,野心勃勃,以城内白鹤井井中有常白雾升腾,其形状宛如一条龙,直冲九宵,视为‘白龙献瑞’。于是,他在公元25年自称“白帝”改城名为白帝城,此山亦改名“白帝山”。公孙述据蜀称帝12年,公元36年与刘秀争天下后被刘秀所灭,白帝城亦在战火中化为灰烬。在公孙述称帝期间,各地战乱频繁,而白帝城一带却比较安宁,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公孙述,特地在白帝城兴建“白帝庙”,塑像供祀。公孙述被灭后蜀人念及他统治巴蜀期间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便在山上修白帝庙以示纪念。后来虽然景物几经变革“白帝庙”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了解了白帝城的故事之后,让林晓在心中觉得不枉此行。其实在他小的时候,学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句诗句的时候,就曾经设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来看看。后来又听评书知道了公元222年,刘备伐吴战败,退守白帝城,遂发生了“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就更为向往。林晓也知道等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水位将抬高。白帝城将四面环水,成为人间仙境,景色可能会更加美丽迷人,到时候游船则可以直达城中。不过现在的白帝城还是三面环水的所在,虽然白帝城倚高峡,临大江,可观夔门,但是夜色中仅看得见高处的灯光,不见白帝城的外面的模样。想登上白帝城还要转一次船,再坐索道上山。
也许是时间的确太晚了,上山的游客并不多,林晓他们混杂在游客中倒也旁听了不少导游的精彩讲解,虽然知道不能完整的逛完这片景区,但是也逛到了几处白帝城的妙处所在。
一路上林晓他们跟随在导游的后面,不但听到了导游讲解白帝城的传说,也去看了白帝城的主体建筑明良殿。该处殿堂庄严雄伟,内塑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的塑像。随着导游有序的讲解还去了该殿西侧的武侯祠,那里有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祖孙三代塑像、新塑《刘备托孤》泥塑群像和《杜甫行吟》大型瓷画。
不过让林晓最感兴趣的还是白帝城的文物,在白帝城东、西两处碑林里陈列着70多块完好的石碑,所以白帝城还有”诗城”之谓。那里所陈列的各朝各代碑刻、诗文、楹联、绘画和书法作品可谓琳琅满目,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了。特别是在东碑林里,《凤凰碑》和《竹叶碑》作为别具一格的艺术珍品最引人注目。当林晓在来到这里的时候,在欣赏中碑刻作品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就脱离开了导游带领的队伍。
《竹叶碑》的画面乍看是三支疏竹,似饱经风霜,竹影婆娑,疏密有致,实际上他是巧妙利用了汉字的特点,以竹叶为形象构成文字,字组成诗,诗画溶为一体,诗中有画,画中藏诗:
不谢东篁意,
丹青独自名。
莫嫌孤叶淡,
终久不凋零。
就在林晓不知不觉中吟诵出来这首诗的时候,忽然听到身边的一个声音说:“的确是这样的,诗意虽然平淡,但和画面结合的这么好,真是很巧妙。”
“怎么是你,他们呢?”林晓转头看到站在他身边的人原来是李文丽,而其他人竟然不知道都哪里去了。
“为什么不能是我?刚才我也是看碑刻看的入迷了,什么时候和他们走散的我也不知道。就连你我也是转过来的时候才看到的。如果他们发现咱们不见了,会回来的。不用着急,反正没有限定什么时候必须回到船上。”
听到李文丽这么一说,林晓到是对她的沉着另眼相看,于是两人一起慢慢的继续观看这里的碑帖,言谈中林晓发现她对书法碑帖也很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正在他们聊天的时候,转了一圈的丁一他们果然回来找他们了。大家聚到一起之后又逛了一会儿才下山,回到船上林晓他们即刻休息,准备第二天一早观看游船驶入夔门的风景。
游船是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就起锚向长江三峡第一峡的夔门峡驶去,也就是脱离码头的功夫,游船就驶近了夔门峡,不过天公不作美,第二天一早长江上有的小雨,此刻变得大了起来。虽然林晓一早就来到船头,在这个时候游客虽然不多,却也看不到什么。当风雨变得又大了一些的时候,就连导游也匆匆讲解了几句之后便进到船舱里休息了。
风雨渐渐的大了起来,游船迎风行驶船头更是让人无法站立,片刻的功夫船头甲板上只有几个人了。因为有雨伞所以林晓还在船头坚持,当他发现李文丽没有伞正躲在另一边看风景就连忙喊她过来。
等她过来之后,林晓把伞挡在他们前面抵挡斜着刮来的雨水,问李文丽说到:“江小凡他们呢?”
“她们觉得太冷,所以先回船舱里休息了。”
“丁一他们也说一会儿再过来的,可惜这雨太大了,夔门的风景看不全,我就等看过栈道之后也回去休息呢。”

“的确,这风雨恼人,在重庆的这几天雨水也太勤了。你对重庆的雨有什么感慨呢?”
“重庆我也是第一次来,谈不上什么感慨了,不过觉得重庆白天虽然很热,但是晚间的雨还是增添了凉意,可以休息的很好。也许只有到了重庆才会对这个巴山夜雨有直观的印象吧。”
“是啊,外出还是开阔眼界的,重庆的夜雨和大雾最有名气,‘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的也很有意境。只可惜本想看一下‘朝辞白帝彩云间’的情景,现在却看不到了。”
“也不知道等三峡工程修好了,水汽增加了重庆到三峡地区的雾天会不会更多?”林晓一边感叹,一边随口朗诵到: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看来你对三峡工程也很感兴趣,听江小凡说你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志向,将来你还来这里吗?可惜三峡工程还没有修完,这次行程也只能远观三峡工地了。相信等三峡工程建设完毕,这里的风景应该大变样了。”
“是啊,就是因为三峡工程还没有修完,所以以后要是有时间我还是会来看看三峡的变化的。我不相信所谓的‘三峡告别游’,我想三峡的将来还是会有不同于现在的那时候的特色的,相信三峡值得再来。”
两个人顶着风雨又看了一会儿三峡的风景,果然看到了那建筑在山腰的古栈道,在看到栈道的时候江小凡他们也都顶着雨出来看风景了。只是风雨越来越大,林晓他们最终无奈的都回到了船舱。那时大家的衣裳也都被淋透了,贴在身上很凉。
游船行到巫山的时候雨还小了一些,林晓他们又跟随旅游团换乘小船去游览有“五岳归来不看山,宁河归来不看峡”美誉的大宁河小三峡。大宁河发源于大巴山南麓,全长250公里,由北向南,在巫峡西门口注入长江,现在已经开发的景区长60公里。据说大宁河是长江在三峡最大、最美的一条支流,游览三峡的游客几乎没有不去大宁河小三峡看看的。林晓他们乘船溯流而上,把峡谷两岸的风景一路看了下来,所见的风景正像导游所说的那样,在大宁河小三峡里“有山皆翠、有水皆绿、有峰皆奇、有瀑皆飞,不是三峡,胜似三峡。”沿途从巫山至大昌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风景都很是秀丽,在微风细雨中游览大宁河小三峡更是别有风味。
林晓和李文丽因为这几天的相处,加上早上一起看风景知道了对方的一些兴趣爱好,在游览大宁河小三峡的时候两个人在不知不觉中,交谈的内容也多了起来。当然林晓、丁一他们和李文秀也不那么陌生了。
通过聊天李文丽知道了林晓其实很喜欢上网,也经常去些和旅游有关的论坛发帖子,就告诉了他,李文秀也有着相同的爱好。于是林晓和李文秀围绕着旅游的话题也谈了很多,为了方便今后的交流林晓还特意向李文秀索要了她在一些站点的注册用户名,李文秀给他写下了一个自己最常用的名字——“绿竹扶疏”,真是一个很别致的名字。
李文丽解释说,这个名字还是以前她给文秀选择的,语义出自《声律启蒙》中的“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这不仅让林晓更加赞叹她对古典文学的熟知。
当林晓问及李文丽的网名的时候,李文秀抢着说:“我姐姐上网不聊天,所以她还没有网名。”
当大家用问询的目光看向李文丽的时候,她微笑着默许了文秀的说法。
游览完大宁河小三峡,雨虽然渐渐的停了,但江上的雾渐渐的也大了起来,沿途的景色变得有些模糊,秀丽的山川风景都隐藏在云雾之中。等到傍晚路过三峡工地的时候大家又打着精神远远的看了一番,顺路去参观了一趟黄陵庙。
要求参观黄陵庙的游客不多,所以导游要求大家不要在黄陵庙里耽搁太多时间。只有林晓、丁一还有体力参观黄陵庙,而江小凡他们都觉得有些疲惫也就没有跟着一起下船。黄陵庙中林晓也就匆匆走了一圈,就和丁一回船上了,让他感兴趣的也就是庙里大殿中那些决定三峡工程标高的,被历史上大洪水浸泡过的柱子,很是引人遐想。
游船再次出发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沿途再也没有什么吸引林晓的风景了。将近夜里10点游船才到达宜昌,随后大家换乘上岸,在导游安排下住在了宜昌火车站附近的宾馆(特意在船上委托导游给办理了住宿和车票的预定),一夜无话。
因为车次不同,第二天上午江小凡她们就乘坐火车先行离开宜昌去了上海。而林晓他们则在送她们上了火车之后,白天逛了逛宜昌的街市,晚间也坐上了返回的火车。第二天他们经由北京回到了Y城。
在林晓印象中往返重庆的旅程可谓行色匆匆,但看过那么多秀丽的风景此行也很值得回味。等林晓他们回来之后,没有多久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如约而至。在林晓眼中看来,这份通知书也预示着他们将开始全新的生活。在林晓心中也对即将开始的生活充满了无尽的憧憬。
PS:我的起点博客地址
欢迎大家访问。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