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章 中央情报局的注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海到丰裕县之时,在大洋的彼岸,生了一件谁也没有料想到的事:林海的身份被美国中央情报局初步查明了
去年林海在桂林对林德先生的一番讲话虽然引来了世界媒体的炒,林德先生也信誓旦旦的表示这个年轻人绝非一般的中国人,但林海其人并没有受到各方特别的关注,美国的有关机构也把这定为了一次年轻人的偶然异想天开。
然而近来中国利用难民问题突然在外交政策做出了重大的转变,摆出了一副遵循国际规则、积极向外的姿态,接着又派出了代表团赶赴柬埔寨,对在那里的华人境遇展开调查,据传已经向柬共政权施加了压力,要求其把部分的援助用于解决那些被驱赶到农村的华人的基本生计。
美国中央情报局这才联想起林德先生的话。一方面又主动找了林德先生和其他人详细了解情况,收集他们手中的照片。另一方面由于自己在中国大陆的实力有限,便借助于台湾情报系统的帮助来查找那个年轻人,以便能从他的身份中分析出这次是中国的偶然行为还是一种既定政策。
要说是就凭几十张照片来在封闭的中国来查找林海,简直就如同大海捞针一般。可这些情报人员毕竟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竟从林海一行的服装上找出了破绽。
一行人中除了那个年轻人以外,其他的人穿着打扮在中国人中都属奇特,说明了这行人确实有与众不同的身份。进一步分析这些服装的样式各异,尺寸都很得体,明显是量体裁衣,说明这些人一定是大城市来的,而且就靠近这些服装的产地。把焦一集中在弄清服装产地上,问题就变得简单了,调查就可以进入公开化,加上有两件服装上还有商标图案,很快,河中省万阳市的红海服装厂就被确定为了这些服装的生产厂。于是年轻人一行的居住地也被缩小到了万阳。
这一结果不免令中央情报局的人员有些失望。
因为万阳只不过是中国内陆的一个省会城市,这里没有什么中枢机构,也不是高层人员的疗养胜地,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有人会接触到国家的核心机密。那个年轻人如果真是在万阳,那么他的讲话极有可能只是自己的观了。
但是,驻华联络处和台湾情报机构进一步返回来的信息却显示,河中省近年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中国名列前茅,中国的一些新的政策都是在那里率先出台或最先应用,其前任省委记已出任副总理,同时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
这下,情报人员们重新振作起了精神,从自己和台湾的数据中迅速的调出了严明的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又置人大量的收集严明在河中省任职期间的主要活动和讲话。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情报人员在香港河中同乡会档案室中,翻出了登有严明几年以前在林海表彰大会上讲话的那张河中日报的同时,同登在第一版的林海言时的照片,也使得情报人员眼前一亮。经鉴定,两个照片上的年轻人就是同一人,他的名字叫“林海”。
接着,登有林海和小河公社情况的报刊都被挑选了出来进行分析,细致到了和林海同游并兼做与林德先生谈话时的翻译的王晓燕,也被通过照片确认了身份。
美国情报人员细细看了林海的有关资料以后,对这个年轻人还是少年的时候,就在农村起了一场现在已波及到了整个大陆的农业革命而暗暗称奇,而从他的多次讲话中也显示除了那个时侯他就具有非凡的见解,语言中也极少有偏激的政治词汇,有时欲言又止,似乎对今后的展还有更自己深一步的想法。那篇“中华崛起日,吾辈成功时”的诗作,更说明了他具有独特的思维和极远大的抱负。确实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不过情报人员现自从七五年中期起,林海和王晓燕就同时在报刊上失去了踪迹。他们到底在做什么?与高层有什么关系?就是下一步要弄清楚的问题了。只有这样能得出最终的结论。
针对报纸上“林海出身于部队高级干部家庭”之一段文字,美国中央情报局从台湾军情局资料中迅速调出了那段时间在平阳附近驻军的师以上干部名单。
姓林的一共有三位,其中一位叫林思远的几年之内,已从师副政委奇迹般的升任到了军政委和候补中央委员。
如果林思远和林海是父子关系的话,那么这里面就大有奥秘可探寻了,有可能会得到更大的意外收获。不过,再往下的调查也就困难多了。同时中美关系也在持续升温,美国人也不想让台湾的情报机构过多的卷入,因此趁其前期仅仅是提了供资料,并不了解中央情报局的真实意图时,便甩掉台湾另起了炉灶,秘密策划起了下一轮的行动方案。
由于上述活动都是在中国大陆境外秘密进行的,所以中国的有关机关毫无察觉。因此,对林海并没有产生任何的影响。

林海奔波于县城和各公社之间忙于麦收之时,王晓燕根据林海的意思电话频繁向外联系,也不断的有人坐着严琳安排的省委车队的小车到丰裕县来找他。
于是,县委机关和招待所的工作人员总能看到这样一幕:
林记夜幕降临时从外面风扑尘尘的赶回招待所,或在房间或在办公室,就与等着他的那些人商议起事情来。王主任此时就会带着司机到离县委大院不远的那个饭馆,换着花样的给林记把晚饭买了送去。而且林记谈事情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好像是不把事情谈完就不休息,经常一谈就到了后半夜。第二天一早,林记和客人也互不相扰。林记照样坐车下乡,那些客人或由王主任陪着在县城及周边转悠,或者坐车自行离去。
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但人们都猜测,林记一定是有什么大事在筹划。
林海却是在为几个项目的确定在做着紧张的准备,而且进展顺利,目前技术设备资金都不是问题。
根据许亮和姚理会等人报来的预算,林海大至测算了一下,要投资一个三千吨级的酒厂、一个二十万吨级的饲料厂、一个五万吨的肉类加工厂,连土地的补偿费大概需要投资九百三十万元。有一些厂区外的道路、水电等配套设施另外需要zf来完成,这些费用大概需要六七十万,省里和地区领导已口头同意分别拨给五十万元和二十万元。
不是林海投不起这笔钱,除去答应给军的三百万以后,他可以动用的资金还有六百万左右,但是按红海服装厂目前的销售形势,光是自己今年前五个月应从红海服装厂所得的分成,投资这几个项目就已经足够了。另外光明公司上半年的利润估计也会达到四百多万元。只因为这些基础设施都是固定资产投资,牵涉到产权和将来的管理维护,所以林海坚持把它与厂区内的投入分开,此外他也需要来自省里的实际支持。
还有更主要的一林海没敢明说,他是想把这笔钱部分挪用来弥补今年县财政的窟窿,配套设施不足的部分由光明公司先垫上,等县财政宽裕了以后再逐步尝还。这样一来可以把县财政纳入良性收支的轨道,二来也可以体现光明公司的投资诚意和对地方经济的支持,三来嘛——自己就可以从容左右县财政了。
在其它条件都已具备的情况下,林海在如何收揽人才这个问题上又遇到了障碍。
办企业需要大量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以及技术工人,可林海根本就没有自己掌握的这方面的人才。而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就算是福利待遇再好,这时谁也舍不得砸掉自己的铁饭碗和自认为是终身的依靠而委身于此。
林海无奈只得搬出了前世人才流动最初始的方式:停薪留职。
林海的这个建议给河中省委以及组织、劳动部门出了一个大难题,其中牵涉的问题太复杂了,一旦实行开来后果难以预料。
而且由于角度不同,就连表述的方法也不一样。
林海说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而很多人则认为是“造员的流失。”连一贯对林海无保留支持的马民远和宋汉杰也有些犹豫再三。
但接下来一个突的情况,却让省委领导和有关部门不得不认真来考虑这个问题了。
因为国家计委通知,由于预计全国大部省区粮食将大幅度增产,原计划下半年从河中省调出的粮食数量可能将减少百分之四十,转为就地的储备。其中的百分之五十可以由河中省自行安排消化。
但对于优质专用小麦,国家的调出计划仍然不变,而且还希望有增加。
这一下河中省就面临了一个巨大的压力。按目前的仓储条件,这季夏粮还可以勉强容纳,可是接着四个月以后的秋粮数量更大,如果国家仍然要减少调出,那么问题就相当严重了。虽然国家会拨出专款扩建粮,但粮食的储存需要大量的人力及管理投入,还有相应的损耗,累积起来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如果不及时的消化,势必牵连到农业的进一步展和加重各级财政的负担。
什么时候人们为粮食多了而过愁?但现在河中省实在难以享受这个对国家来说是一个根本性转变的喜讯。
在此情况下,林海去年初在平阳地区提出的新型农业和效益型农业的展道路,以及他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的粮食大规模转化项目,就显得极富远见了。
为此河中省委常委会经过讨论达成了一个共识:林海现在每走的一步,极有可能就是将来必须走的路。
在这种前提之下,常委会决定同意并全力协调做好林海提出的人才流动的建议,但也仅限于在光明公司和红海服装厂进行试。
于是林海雄心勃勃的开始了他的全面计划。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