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圣意难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刹抬头小心的打量着永乐朱棣,永乐皇帝也正扫视着他。过了半晌之后,永乐皇帝从那上首的龙椅上行了出来,背着双手在王刹身边迈着虎步来回走了几圈。
王刹平日胆量不小,现在也是低着头爬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心中早已经骂了起来,以前看的小说中,主角穿越了都是凭着才华不惧任何人,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那是谁的小说来的?我杂想不起来了呢?你这不是害我么?能不怕么?不怕就不正常了……
永乐背着双手,来回在王刹身边慢慢的转着,虽然地上铺有地毯,但是永乐的那虎步行在上面,也发出了一阵阵的脚步声,那声音一声声的敲打在王刹心间,王刹大感精神压力巨大,大冬天的已经是满头大汗,全身都快被汗水湿透了,心里也将永乐骂了一顿,“你个糟老头子还转来转去干什么?老子还没吃早饭呢!赶快赏老子个高官啊!被你转得头晕了……”
房间里气氛很是压抑、沉闷,王公公在远处也是额头冒汗,大气都不敢喘一下,整个房间里只听得见永乐的那有规律的脚步声。
“你会作诗?”永乐转了一圈后又回到坐位上问道。
王刹不明白永乐问这话是什么意思,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说会吧?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清楚,说不会吧?又怕永乐看扁了自己就糟糕了,一时间支支吾吾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永乐不待他答话,又随口冷声念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数风流人物,还看明朝。当真是好才华啊……”
王刹一时间有些发楞,自己在云南作的,不对,是抄袭的诗词,杂会传到了永乐耳中?一时间爬在地上,嘴中连声说着:“卑职不敢……不敢……”
永乐冷哼一声,斜了王刹一眼后说道:“你还会不敢?好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明朝。当真是好得很……”
王刹一听那话语不对,心中一紧,连忙思索起来,到底是怎么惹恼永乐了?随即便自己仔细的品位起那句诗来,没人提醒的时候还没发觉,经永乐这么一说,这其中的味道还真是不一样。
自己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改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明朝,看似是在拍皇上马屁,实际上从自己嘴中说出,就是一首反诗,难怪永乐这会儿会看我不爽……冤枉啊……老衲孤家寡人一个,给我十个胆子,也不敢造反啊……
王刹想通这些后,跪着的身子是趴得更低了,浑身的汗水是更多了,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古代有文字狱,王刹自己是知道的,但是自己一个现代人,平日说话都说习惯了,一时间哪里有想那么多?想不到自己刚穿越到明朝不久,就死在自己的这张嘴上啊……
永乐高坐那龙椅之上,用手一拍身前的桌子,“啪”的一声闷响,王刹和王公公都是心里一颤,王刹是浑身汗水更多了。王公公也暗自为王刹着急,心里想道:“王刹啊王刹,原以为你立功了会升官,想不到啊……看皇上这神情,你今日是难套一死啊……”
永乐一拍桌子,沉声说道:“来人,将此人推出午门砍了……”
王刹听后,顿时脸色唰的一下就全白了,心中暗恨一起来,“老马啊老马,你女儿欺负老子在先,我占了一下她便宜,你就这样出卖老子……你很,还有扬武你个叼,硬拉着老子参加什么生日宴会,不然怎么会有这首诗词呢?”
门外冲进几个带刀的侍卫,拖着发晕的王刹就要往外走。王刹脑袋发晕,又不敢乞求永乐饶命,死也要死得有骨气啊。要是乞求他的话,永乐一个不爽,先给你来几个大刑,然后再诛个九族,那当真是……悲剧啊……
王刹被几个侍卫拖着,心中先是将在云南府一起喝酒的那一众官员骂了一顿,然后又心中叹道:“娘啊,儿子要无后了啊……可惜了我的漂亮媳妇啊,玉儿啊,马晴……还有那土匪妹妹啊……老衲要走了……”

王刹一脸悲愤的刚被拖到门口,又被永乐给叫住了。几个侍卫将王刹往地上一扔,便又出去了。
永乐高坐上首,盯着王刹说道:“为何你不求饶?”。永乐也是大感奇怪,以前杀人的时候,没一个不求饶的,今天倒是遇到怪事了。
王刹连忙跪正了身子,低着头小心的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皇土,卑职也是皇上的子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上要杀卑职,自然有杀卑职的道理……卑职怎敢求饶……”,心里却是想道:“我哪敢求饶啊,要是你一发神经,给我来几个大刑,然后再来个抄家诛九族,老衲我罪过大了……”
永乐听后,又看了看王刹跪得更低了的身子,盯着他瞧了半晌后才说道:“念你诛杀反贼有功,今日就饶你一命,就算是将功抵过吧!赏你黄金千两,滚出去去锦衣卫谋个差事吧!”
王刹逃一大劫,心下大喜,能不死就是好事了,哪里还会不高兴呢?何况还赏了自己千两黄金,那是多少钱啊!至于官职,也不奢求那么多了,貌似锦衣卫也还不错……
当下大喜,连忙谢恩……
王刹在王公公的带领下出了皇宫,俩人一路无话,等到了城门的时候,王公公才说道:“如若有事的话,拿这腰牌来找咱家就行……”说完递给王刹个腰牌,便头也不回的扭着离开了。
王刹回来的时候倒轻松了很多,一路将皇宫的布局都打量了一番,暗自记在心里,要是再有机会进来的话,不迷路才好……
应天府城和皇宫都是太祖朱元璋时修建的。明南京宫殿修建位于南京城东侧钟山西趾之阳(今中山门内御道街一带),坐北向南,前朝后寝,后妃六宫以次序列。南京宫殿的规制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吴元年(1367年),解决了选址问题并奠定了明代宫殿基本模式,形成三朝二宫制度,“正殿曰奉天殿,前为奉天门,殿之后曰华盖殿,华盖殿之后曰谨身殿,皆翼以廊庑。奉天殿之左右各建楼,左曰文楼,右曰武楼。谨身殿之后为宫,前曰乾清宫,后曰坤宁宫,六宫以次序列。周以皇城,城之门南曰午门,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北曰玄武”。当时仅建一重宫墙,这里所说的皇城实为宫城(洪武六年于宫城外修建的皇城,当时称为“内城”)。此为南京宫殿创建初期,朱元璋“敦崇俭朴,犹恐习于奢华”,所以宫殿建筑较为简朴,摒去了雕琢奇丽的装饰。宫城的规模也较小,正殿之前仅有奉天门及午门二重门阙。
第二个阶段:洪武八年(1375年)九月--十年(1377年)十月。洪武八年四月朱元璋停止中都宫殿建设后不到半年就开始了大规模改作南京宫殿的工程。这次改造,首先加强了门的建设,午门翼以两观,形成阙门,中有三门,东西为左右掖门,奉天门左右建东西角门,奉天殿左曰中左门,右曰中右门,奉天门外两庑之间也有门,左曰左顺门,右曰右顺门,左顺门之外为东华门,右顺门之外为西华门。同时增建一些殿宇,如东华门内建文华殿,为东宫视事之所,西华门内建武英殿,为斋戒时居住之地等。
第三个阶段: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再次扩建大内,增加宫前建筑。改建金水桥,又建端门、承天门、长安东西二门,向南直抵洪武六年建成的洪武门,遂成完整的明南京宫殿布局。
南京宫城至今遗有东、北、西三面城濠,南面城濠仅剩东西两侧一段。现存城濠所包含的面积,东西宽850米,南北深807米,如果除去城濠与城墙之间的隙地,则推算出宫城面积约为790米*750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