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夫妻缘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赵桓的轻薄非礼,朱佩玉有了万分警觉,更不会像昨晚一样迷离,毫不客气地就把赵桓的魔爪打掉,面无表情地道:“请太子殿下尊重一些!”
“尊重?”赵桓轻笑一声,看了看自己横在空中的手掌,慢慢地收了回来,“好吧,本宫尊重你还不成么?”
朱佩玉疑惑地看他一眼,今天他怎么比昨晚要好说话了?
赵桓把她的表情都看在眼里,见状笑道:“太子妃难道认为本宫是无理取闹之人?我知道你不怎么愿意和我在一起,但你毕竟是太子妃,现在出门在外,你总不能让外人看我们笑话吧?因此,对于本太子某些出格——不,不能说是出格,我们是夫妻,只能说是亲密的动作,你还是忍了吧。”
朱佩玉好气又好笑,轻轻地晃了晃自己的配剑,淡淡地道:“臣妾要是忍不了呢?”
“你又玩剑了!”赵桓强忍笑意道,“如果太子妃想让外人知道本太子家有悍妻,你就对我出格一点也无所谓!”
这话够毒,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妻子要是压在丈夫头上,被人知道怎么说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赵桓就是吃定了朱佩玉是个传统守礼之人。
朱佩玉愣愣地看一眼赵桓,良久才幽幽地道:“臣妾只是希望太子殿下不要让臣妾为难!”
“不为难!”赵桓满意地笑了,“本太子一向最会怜香惜玉,太子妃国色天香倾国倾城,本太子怎么舍得去为难呢!”
朱佩玉皱眉道:“殿下怎么会这般油嘴滑舌了?”话虽这样说,心里却暗暗高兴,女人嘛,哪会经得起男人的赞美。
“这怎么是油嘴滑舌了!本太子说的是实话嘛!”赵桓夸张地叫起来,赞美女人,对于他这个从后世学来无数招术的人来说简直是小玩意儿,功力虽不说炉火纯青刀枪不入,却也能做到赞语张口就出的境界!
朱佩玉觉得自己简直要受不了赵桓了,好好的一个太子,现在说话怎么像地痞流氓了,不好她怎么觉得这个转变极大的太子才是更真实的人呀!心情有点复杂了,话也说不出来。
“太子妃!”赵桓怎么会让气氛沉寂下去,“你使的是什么剑法?”
“练的是‘冰心诀’,用的是雪花剑法,都是臣妾师傅独创的绝学。”
“很厉害吧?”
“应该算是吧!”朱佩玉陷入遐思,“师傅她老人家自四十岁顿悟此法之后,就恃之行走天下,从未一败!臣妾资质愚钝,学不来她老人家十分之一。”
“从为一败?打不死的小强?”赵桓脱口就道。
“小强?”朱佩玉疑惑地问,“小强是哪位高人?”
“这个……”赵桓为难了,难道和她说“小强”就是平时的蟑螂?而且之所以用“小强”来做代名词,还是后世的一个天皇巨星成就它的赫赫威名?再说了,拿蟑螂来比之太子妃的师傅,这不是找死吗?
“就是强者的意思!”赵桓急中生智,“我是说太子妃的师傅是强者!”
“是吗?”
“当然!太子妃,你师尊她是佛门中人,不知是什么宗派的?”赵桓只得用转换话题来转变注意力。
“华严宗。”
“华严宗?”赵桓皱了皱眉头,“很不错的宗派嘛!那太子妃是不是也跟着吃素念佛?”
赵桓在后世比较喜欢古代文化,对于佛道也有点了解,不过不很详细就对了,那时候大学修过《中国文化概论》,里面就有对于佛道两家的论述,他记忆力比较强,对于其中的细节也熟悉。
自佛教在中国进入隋唐时期,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创造出中国自己的佛教。当时流行很多中国话程度很高的佛叫,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华严宗和禅宗。华严宗号称依据《大方广佛华严经》立论。武周时期由法藏继承唐初杜顺、智严的思想完成华严宗哲学思想体系。
朱佩玉淡淡地道:“华严宗是当世佛家两大宗派之一,师傅她老人家佛法精深,每日自是做足佛家功课,至于臣妾,修的却不是佛,只是练武习文而已。”
“还好!”
“还好什么?”朱佩玉见赵桓轻松地嘘了一口气,不由好奇地问道。
“还好太子妃不是佛家之人,不然我还以为娶了一个女菩萨回来呢,漂亮是漂亮了,却也太无趣了点!”
“太子最近总是胡说八道!”朱佩玉嗔道。
“太子妃,我累了,我要躺一下!”赵桓说完也不待朱佩玉同意,侧身就躺到她的弹性十足的双腿上,美美地伸了个懒腰,他就是要这样挑逗这个美女,让她逐渐习惯与自己的亲热。
“你起来!”朱佩玉又羞又急,托起赵桓的头就要推开去。
赵桓哪里肯放弃,依然赖在他温馨柔软的美腿上,道:“太子妃,我又没做什么,就小憩一会,不是说了吗,你要尽到做妻子的责任!”

“你……”朱佩玉又不懂要说什么了,赵桓就像个无赖,就算她板起脸来也没有用,他已经盐油不进,一经赖定,就不放手。
鼻端又传来女人幽幽的体香,赵桓感觉自己要陶醉在朱佩玉的双腿上了,虽然还隔着衣服,但都是皇家用的丝绸,柔软舒适,一如女人的肌肤。
“太子妃,我记得你们华严宗是说缘的吧?”赵桓又要转开朱佩玉的注意力,却依然赖在她的腿上。
“臣妾不修佛,对这个不是很清楚!”朱佩玉没好气地道。
“达无生者,谓尘是心缘,心为尘因。因缘和合,幻想方生。由从缘生,必无自性。何以故?今尘不自缘,必待于心,心不自心,亦待于缘。”赵桓得意地念出一段华严宗的教义,讲的就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是佛教唯心言论,初时赵桓还嗤笑不已,现在却不敢全不信了,他还信着无神论那套文明体系,但也不敢否定佛道这类的体系文明,因为他的际遇就无法用无神论那套来解释。
朱佩玉微微吃了一惊,没想到赵桓竟然还能背出华严宗的一段关于“缘”的教义来,疑惑地问:“太子到底要说什么?”
赵桓笑道:“正所谓‘百年修来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席’,谈的就是缘,你说我们是夫妻又不是夫妻,岂不是修了一半的缘?”
“缘?我们?”朱佩玉喃喃地道,眼神又陷入了迷离,她与赵桓的关系既简单又复杂,说简单,是因为他们是夫妻,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说复杂,他们又没有一般夫妻的那般感情,有的是政治上的利用与合作。这让她一个年轻女人感到很无奈与愁苦。
“我们能有什么缘?”朱佩玉苦笑一声。
“话可不能这样说!”赵桓仰头看着朱佩玉的下巴,那俏丽的面容有了一丝愁苦,不觉感到心疼,“佛说,今生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得来生的擦肩而过。我们现在可不是擦肩而过,那你说我们前生回眸了多少次!说不定我们那时候眉目传情了几千上万次呢!”
朱佩玉嗔道:“什么眉目传情!还有,你这是什么佛说这般……这般……”却是无法形容赵桓说的东西,仔细一寻味,却觉得这话大有深意存焉,不由心中一动。
“现在没有眉目传情,以后一定会有的!”赵桓自信一笑。
朱佩玉又以为他在胡说八道了,沉默以对。赵桓一时间也找不到合适的话题,一时间,马车里安静了下来。
马车经过差不多半个时辰的颠簸,终于在相国寺门前停了下来。
赵桓两人下了车,在众侍卫的拥护下,慢慢打量这个历史名寺。后世的记忆又开始涌上心头:
相国寺是一座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刹,它位于开封府西北,是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素有“大相国寺天下雄”之称。据《如梦录》、《汁京遗迹志》等史书记载,相国寺寺址在战国时为魏公子公信陵君故宅,称信陵坊。北齐时期,在信陵坊旧坊上创建“建国寺”,后遭水火,建国寺被毁。
唐朝时,这里一度成为达官贵人的住宅和花园。唐朝景云年间,高僧慧云在建国寺旧址上重建寺院。唐睿宗延和,慧云住持建国寺,睿宗特颁“相国寺”额,后唐玄宗也御书寺额。此后,相国寺名一直沿习下来。
唐代的相国寺,规模宏伟,殿堂巍峨,占地面积540余亩,内分64院,殿堂楼阁,金碧辉煌。唐天宝年间,相国寺又兴建了排云阁,高达30丈。唐肃宗至德年间,又营造普满塔,至代宗大历十年才竣工,塔内供奉文殊、维摩像,为唐代画家吴道子所塑,生动自然,精妙奇绝。寺内还有车政道在于阗摹写的天国图像和智俨所画的三乘八道图,也堪称为精奇绝伦之作,为相国寺增辉添色。
宋代的相国寺更是盛极一时,成为北宋京都汴京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宋太祖、宋太宗对相国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相国寺的住持也由竽帝册封。平时,相国寺也成为皇帝观赏、巡幸、祈祷、恭谢的重要场所,有皇家寺之称。寺内殿堂绚丽,僧房林立,“金碧辉映,云霞失容”。寺内塑像精美,名画名碑遍布。每逢节日,市民纷拥而至,前来观灯进香,进行民间贸易,热闹非凡。
相国寺主体建筑为山门、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堂、戒堂、藏经楼等组成,殿堂层次分明,布局严谨,气势宏伟。院内花木繁茂,清净幽雅。
相国寺方丈智光大师早就接得通知,在门口迎接这位大宋朝的储君太子。
“大师,本宫想见德正大师,请安排一下。”赵桓没有废话,直接就向这个精神饱满的得道高僧说名来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