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好消息(求订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除此之外。
让这些莫桑比克本地利益集团没有太大抵触心理的原因。
是另一种‘思路’。
那就是。
这些事关矿区的道路的建设进度,让缅那边不太满意,那么,在这一批的项目贷款中,是不是可以多立项一些城市和乡村道路。
这些。
和矿区无关。
就算进度再慢。
缅那边应该也不会说什么。
正是这一个‘解决方案’和‘新的蛋糕’,让他们很快达成一致,现有的一些工程转包给华夏的公司,少赚一点没关系。
接下来。
就好好运作一下这第三批项目贷款。
这一次。
可不能去触犯到让人家敏感的利益。
想来。
就没事了。
。。。
中午。
莫桑比克首都。
南区。
一片华人企业的聚集地。
康华建筑工程公司。
这家华夏的建筑公司并不算大。
一直跟着华夏几家在海外的巨型建设国企混饭吃,工程分包,本身就是常事,不然,这么多项目,那些建筑巨头得招多少人?
因此。
这些年。
依靠工程分包。
他们的日子过得倒也滋润。
不过,真正技术含量高的项目,比如电站和码头,和一些重要工程,他们还是拿不到的,毕竟,这些项目的利润是一方面,质量也是一方面。
他们公司。
修修道路桥梁还行。
“经理,好消息。”
忽然。
一人年轻人风风火火地冲进了公司项目经理的办公室,经理王江还在吃着老干妈蘸煎饼,被这么一刺激,差点呛着,喝了点水。
冲着来人笑骂道:“臭小子,什么事?”
海外工作。
心理上就是一种考验。
久而久之。
上下级也没那么严谨,不然,异国他乡,还整天板着脸,出个门全都是外国人,这日子可不太好过,其关系,比在国内的同事关系更深一点。
“刚刚得到一个消息,缅亚银行集团对于那些矿区道路修建十分不满,正式向莫桑比克政府提出要求,这次,估计要有人找我们了。”
年轻人有点兴奋。
当初。
本来可以拿到手的工程。
就被这些本地利益集团给搅和了,
他们是外人。
只能干看着。
现在。
‘恶人’自有天收。
缅亚银行集团那边看不下去了,王江一听,心想果然,他知道,每个月,缅亚银行集团都会对其出资项目进行进度审核。
这一次。
应该是看不下去了。
“不错,是个好消息,不过,先不要急着高兴,最后能不能落到我们手里,还得两说,要是没有利润,我们拿来做什么?”
王江冷静地说。
“这是肯定的,好在,现在主动权在我们手里。”
“嗯,还有什么消息?”王江又问。这个年轻人,也是运气好,无意间结识了这边的一个当地大佬的儿子,两人竟然都有玩木艺的爱好。
不然。
也不可能比他消息还灵通。
年轻人又说:“有,这一次,那边又带来了一百以亚元的项目贷款,规定只能用于电力和道路领域的建设,我估计,那些人把目光转向了这里。”
王江说:“有道理,矿区道路慢,人家不满,他们可以立项很多城市道路,照样可以赚钱,慢一点,缅亚银行集团也不会说什么。”
“电力,这个项目我估计我们华夏公司拿下的概率很大,我们公司也有点经验,这样,你继续打听,我也去打听打听。”
“好。”
年轻人走后。
王江给之前合作的华夏水利水电集团一个负责人打电话。
朋友。
他还是有点的。
“老王,么事?莫桑比克的工程做完了?”
对面,直接就来了一句‘亲切’的问候。
“没呢,还有些,这不来找你聊聊。”王江嬉笑道。
“聊什么。”那边问。
“项目啊。”王江直言。
一听这,那边就说:“我可没有莫桑比克的项目给你,南非这边的工程也快结束了,其他地方暂时都没有新建工程,你也知道,这边的人都穷哈哈的。”

“这不刚打听到一个消息嘛。”王江道。
“什么?”
王江说:“今天,缅的人出访莫桑比克,这一次,带来了一百亿亚元的项目贷款,授权都签了,而且限定在道路和电力方面的项目。”
“道路方面,我觉得这次莫桑比克这边要搞点猫腻,不过,电力方面,他们根本没有建设资质,这对你们来说,也是一次机会不是。”
“什么?限定了电力领域?占比多少?”那边一下子惊了,他还真不知道有这事,也对,人家国家合作,没必要通知你一个公司。
王江摇头道:“这我就不知道了,我只能打听到这么多,不过,应该不会太少,再不济,也有三四十亿亚元的额度吧。”
一听。
那边乐了。
“嘿嘿,三四十亿,好,好,不错,我得打听打听去。”
“要是成了,可别忘了兄弟我啊。”王江说。
“你啊,行,这是小事。”
对面很爽快。
在非洲。
可不是在国内。
没那么多亲亲戚戚来跑关系要项目,这边,很多东西没有处理当地关系的经验,是玩不转的,因此,工程分包的事情都不难决定。
挂了电话。
那边就立即打电话给可能知道的。
很快。
也就知道了这个比例。
百分之五十。
缅限定,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资金必须用于投资电力设施,可以说,算是一块不小的蛋糕,负责人又马上联系上了国内的总公司。
这个项目。
他们势在必得。
反正有缅亚银行集团兜底,根本不需要考虑工程款的事情,这些钱,他们拿到华夏央行,就能直接兑换成人民币,而且币值稳定。
一比一。
浮动几乎没有。
。。。
下午。
在金洛克的带领下。
坎亲来到了一处正在修建的矿运码头。
坎亲记得这个项目。
听说多年以前,被一个韩国公司给整烂尾了,后来见缅给莫桑比克进行项目贷款,重启了这个码头的建设,就来想要继续干。
可是。
金洛克怎么愿意。
就算他愿意。
缅亚银行集团的审计部门也不会愿意。而且韩国要价那么高,要是答应了,无端用掉那么多额度,金洛克甚至没法给国内的利益集团交代。
总之。
韩国那家公司被踢了出去。
给了一些设备折旧费。
最后。
由华夏港湾建设集团承建,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各项工作进度都很不错,应该说,这是第一次的项目贷款中,最大的单一项目了。
“郑经理,你好。”
坎亲用还算有点标准的汉语和这里的项目经理问候道。
“您会说汉语?”郑姓项目经理惊了一下。
“会一些,但是不太熟,华夏文化博大精深,我还需要继续学习。”坎亲笑着道,也是没办法,人家零就是‘多才多艺’,精通多国语言。
这个差距。
他也在想办法弥补。
不求超过。
只求别差太多。
“呵呵。”
听到坎亲会说汉语,整经理瞬间就感觉亲切了许多。
“带我到处看看吧。”
“好的,您跟我来。。。”
二十来分钟后。
坎亲很满意地离开了码头,这个码头,事关缅的矿石进口,算是和自己息息相关,零已经提议建设‘国家工、矿物资储备’计划。
尽量进口。
少用本国的。
因此。
每一个进口通道。
都对缅有着比较重要的战略意义,至于这些矿石买来做什么?有那么的工业能消耗掉?坎亲是一点都不担心,他是少数能看到一些机密计划的人。
未来至少十年。
缅的基础设施都会处在一个增长期。
考虑更远。
这类储备也是很有必要的。
莫桑比克这种模式,未来极有可能和美国、欧盟等西方阵营国家产生激烈的贸易冲突,多存点余粮,总归抗风险能力强一点。
总之。
能用自己印的钱买到的东西。
多多益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