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造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议结束后,邵薇问谷秋:“你什么时候当兵入伍的,怎么没听到一点消息?”
“几天前”
“难怪以前没听到消息。但我不明白,是特招吗?”
见鬼,有这样特招的吗?蒋老头不可理喻,唐老头也兴风作浪,没事找事,谷秋不以为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不重要。
“我觉得他们挺认真,很重视你,”邵薇察言观色内心有数,“关键是你的智商太高了,部队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当兵也没什么不好,兵哥哥最可爱,也许你适合当兵。但蒋军长跟你说话与众不同,唐政委一再提到你跟蒋军长是忘年交,你们以前认识?”
“小秋跟蒋大叔认识多年,”卫延臣笑着解释,“那时小秋很小,几岁大点的孩子,蒋军长每天逼迫着操练小秋,把小秋想训练成标准的军人。因小秋要照顾弟弟妹妹,他不能带小秋参军,非常失望,也很遗憾。本来蒋军长放弃了,前段时间让唐政委刺激了几句,蒋军长不但燃起让小秋当兵的想法,干脆强迫小秋入伍。”
“这么说来蒋军长也是用心良苦,”邵薇沉吟道,“我觉得小秋不妨考虑考虑,了了老人家的心事,老人家确实喜欢你,而且现在任何单位最缺的就是人才,相信你在部队有一番作为,说不准是未来的军区长,大将军。”
“也许吧。”谷秋模棱两可缺乏真诚。在部队体验军旅生活,与是否入伍在他来说都一样,没区别。
“谷秋,我听说过你家的情况,”邵薇说,“你有个快三岁的弟弟,经常生病,据悉从出生就病魔缠身,是你救了他,同时收留了他。我还听说随时会被疾病折磨死,到底是什么病?按说你是有钱人,不怕没钱治病。”
抬头遥望天上的白云,一丝丝伤感和无奈闪过谷秋的脸庞,叹道:“省城的几家医院都检查过,说法不一,具体什么病都说不清楚。”本来谷秋想带尚河去国外治疗,但尚河年龄太小,就这样拖着。从尚河发病的规矩分析,病情在慢慢加重。发烧时间逐渐延长,发病间隔逐渐在缩短,情况不乐观。
“为何不带去国外治疗?人家的医疗技术比我们先进。”
“会的。”
“你确实不适合留在部队。”邵薇说,也颇为谷秋担忧道。
“邵记者,我想跟你谈谈关于臭地新闻报道的事。”卫延臣转移话题,“军区和市政府的联合声明,你拿去交给报社,军区会给你证明文件,这样联合声明和你的新闻同时见报,够有价值吧。”
“那当然,如果每次都能挖到这类新闻,那是新闻工作者最高的境界。你话中有话,斗智力我甘拜下风,请你就直言。”
卫延臣笑道:“邵记者想多了,按说治理臭地是市政府和军区的责任,这事本来与我们没关系,但军长是小秋的好朋友,小秋想帮忙,”
“不对呀,我怎么觉得你们才是主角。”邵薇笑道。
卫延臣继续道:“关于臭地建砖厂和金属厂,暂时也不能提,只能大力宣传皮靴厂,最好让人人都知道小秋是在帮军区的忙,是为了解决军属工作问题。”
“关于填平臭水沟,影响到那几个厂关闭问题,也不能提?”
“能提,当然能提,这又不是什么秘密,”卫延臣说,“是市政府和军区将面临的难题,一定要提。舆论是最具威力而有效地监督,这件工程要顺利完成,媒体监督、市民支持非常重要。”

“你们真不考虑那几个厂的生死存亡?”
卫延臣沉吟道:“不考虑那是假的,但目前我们无能为力。其实吧,那几个厂管理混乱,效益马马虎虎,相比他们造成的严重污染,关闭反而是好事。不知道你是否了解,这条臭水河通过军区,然后进入市区,流入云江,云江穿过我市东南地域,是主要河流,以前人们在云江洗澡游泳等,现在谁敢进去?”
“这么严重?我刚来,不是十分了解。”
“有时间你去看看现在的云江,就因为这条臭水河,云江臭不可闻,而臭水河两边的居民长期遭罪。不出意外,治理臭地新闻报道后,将在我市掀起一片片欢呼声,很多人支持这一壮举。”
“我现在好奇,你们这是一箭射了几雕?为古苑、岚雅堂等生意打广告,解决江云市环境污染,解决军属工作困难,我只能想到这几个。”邵薇盯着谷秋。
谷秋依然保持沉默,卫延臣笑道:“都说你们记者最敏感,我现在相信了。我们有你说的那么厉害?邵记者,我们也是人,只是考虑周全而已,没你想的那么智商高及复杂,事实是小秋想帮蒋军长的忙,其它事都是凑巧。”
“是嘛!”邵薇打内心不信。
第二天,市政府和军区联合声明见报,声明治理臭地的决心。引起江云市轰动。
记者邵薇的《臭地变新城》新闻报道同时见报,她在谷秋原稿基础上略加修改发表。提到治理臭地的具体办法,指出臭水河和垃圾是让这个城市充满臭气的原因,而导致臭水河的原因,主要是化肥厂、养猪场等,明确指出只有填平臭水河,才是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如谷秋和卫延臣预料,新闻报道后在江云引起十二级风浪,震动了各个方面,广大市民早对臭水河怨气冲冲,怨声载道。现在有人站住来治理,纷纷表示支持,而且要求尽快治理,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支持风。
记者邵薇也因这篇报道名声大噪,被视为最有前途的记者,在民众心目中形象不错。
治理臭地由谷秋负责,同时谷秋建厂解决军属工作困难,仅这两条将谷秋的形象推到了高峰,其宣传效果惊人。当天谷秋所有的生意销量翻倍。古苑和岚雅堂等所有的品牌本来信誉就不错,民众接受,但因这次臭地治理而受到空前的热情欢迎,谷秋名下的产品迅速占领江云市场。
相比之下市政府有些灰头土脸,治理臭地的办法事先他们不知道,因此发表了联合声明。现在头大了,一旦填平臭水沟几个厂子必然影响到生产,这都是政府的厂子。市政府处于两难尴尬境地,骑虎难下。
无奈之余市政府主动与军区联系,希望考虑几个厂子的前途命运。虽没明确说明,话里话外希望不要填平臭水河。臭地是广大市民最厌恶的,市政府也不敢向军区明确说出来。谷秋利用媒体舆论这一招走的很绝,如果市政府明确要求臭水河继续存在,市民那肯罢休。
与此同时,军区书面知会几家厂子——限期填平臭水沟。顿时让这几家厂子慌神了,一面联系军区,一面向市政府求援。
风风雨雨的狂澜中,谷秋的日子平静自若。他被强行留在军区,被迫穿上军装,因学校方面不放人,他在部队暂时是黑户口,整天在军区晃荡,潇洒自如,惬意之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