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章 远房亲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靳洁梅和其他几个班委在维持秩序,而凌振则更愿意做一名无声的观众。
对眼前的一切他并不想做什么,凌振并不是孩子们的保姆,他也没时间去挽救或是感化每一位“失足”青年,而且即使他愿意耗费精力,结果也不一定能变得更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任何人也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强行让每个人都接受自己的意志是野蛮的。
李东坡表现出的种种叛逆行为,并不需要凌振去费心,该关注的是应该是老师和家长,他们联合在一起进行的特殊教导,往往更易见效。
在凌振原来的记忆里,李东坡与老师的正面冲突也是存在的,不过对象却是教政治的赵永强老师。其实李东坡应该庆幸,虽然专业并不对口,但当年政治老师出手远比物理老师要犀利的多。
几天后学校宣布了李东坡的留校查看处分,同时他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向何老师道歉。不过何老师也并不是大获全胜、毫无责任,虽然学校没有对外公布,但从他的表情看来,今年的奖金肯定泡汤了。
也许是教训过轻,李东坡反而越发骄纵起来,跟老师干过架仿佛已经成为他人生经历中的亮点,虽然输了,但勇气可嘉,让他拥有了更牛的身份,达到了扬名立万的效果。就连他原本升到初三的同学,有的也会来班里追问他当时的细节。
在李东坡的意识里,所有人都不如他勇敢,当然以他地性格,原来不敢惹的同学。现在依然还是要绕着走的。
“打老师”事件真的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孩子们确实对敢和老师动手的家伙心存忌惮,
不过没过多久,名噪一时、威风正劲的李东坡就被一直成名未遂地赵海军找了个借口,狠狠修理了一番,成为了他“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
凌振现在已经开始慢慢销售手上的小公共了,过程并不需要广告。只要请黑虎放出话去,自然会有人找上门了。
他买来的二手车质量很好,而且并不着急出手,所以直接进行明码标价也不预留砍价的空间:跑县城地车连准行证一起每辆12万;县城到市区的有证25万一辆;不要证的“裸车”一律5万。
他手上有证的车也并不多,标价虽然不低。但销路却不错,按凌振的计划从现在开始卖下去,时间还是很充足的,要是几个月内卖不掉他还准备再涨价试试看。
让凌振意想不到的是,生意开始不久竟然还引来了一位远房亲戚,当然亲戚并不是几乎绝迹的凌家主脉,而是李海英娘家的远亲。
李海英的娘家人丁也并不旺,除了远走异乡即将归来地哥哥,娘家的亲戚也只剩下那么几户,好在这些亲戚都非常本分。并没有像有些人那样借助亲缘关系,削尖脑袋往凌山河的“巨塔实业”里钻。
一般情况下,如果农村的哪个人办厂发达了,企业里免不了要安插一些“关系户”,这并不是他们刻意而为,主要还是来自亲戚们的委托。^^ ^^
一般情况下。不管谁家的工厂开业,亲戚们都会立刻踢破门槛、联袂而来,把礼物连同一群能力与工作完全不符地人一起猛塞过来,只要不同意立刻就被戴上“忘本”的帽子,只能万分为难的收下。
这样一来,往往会让企业肩上的包袱越来越重,慢慢走向下坡。
由于凌家亲友较少。在这方面反而占了不小优势,有了凌山河的“以身作则”,赵德福和大胡子小郑也就没有理由安排自己家的人进去了。
离家的这名远亲名曰:李启明,二十多岁地年纪,但辈份上却比李海英低了两辈,因为农村很讲究这些,所以每次他见到李海英都会叫姨姥姥,搞得凌妈妈非常尴尬。
凌振的这位“外甥”出身也是混混。但并不是由于他自己不上进。主要是这个年代的混混概念太宽泛。
在人们的眼中,只要不好好种地。没有正式工作而且爱打架的人统统被列入“混混”的行列。===
李启明说话办事都很有一套,人也很聪明,做事很有眼光。虽然和凌家的关系也不算远,但他从来没想因此占什么便宜,一直想依靠自己的力量闯出一番事业。

这次小公共刚一兴起,他就看准了苗头,四处凑钱准备买车拉客,可没想到车价一路上涨,钱从来没凑够过,正赶上这次和凌家有关才,实在没办法了才找上门来。
李海英并不清楚管凌振手中那些乱七八糟地事,自家亲戚上门还是要费些心地,很快和颜悦色的引着这位口中“姨姥姥长”,“姨姥姥短”问候个不停地小伙子,来带到了凌振的房间,又给凌振使了个眼色,让他自己看着解决。
李启明虽然热衷于打架,但凌振对他的印象还是很好的,在前世两人关系也算不错,也是多亏了他,凌振原来的初中生活才能那么自由惬意,没有受到“小熊猫”王宝玉率领的“黑势力”欺凌。
凌振一看是李启明来了,立刻从写字台前坐了起来,没等他的“小舅舅”喊出口,抢先问道:“呦!你怎么来了?稀客啊!”
“唉!我这不是有事求您来了么?”李启明之前也凌振打过几次交道,知道这小子有一手,本来也是想要按规矩叫的,不过看凌振又是摇头,又是摆手,也就不再坚持了,不过称呼依然用上了“您”。
李启明家辈份实在太小,虽然他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但对于年纪低过自己的那些“小长辈”还是很难叫出口的,这样双方也更自在些。
“有什么事么?”凌振此时已经依稀猜到了他的来意。
“听说...这个...您最近在倒腾车呢是么?”李启明紧张的搓着双手,说起话很不自在,虽然他叫起长辈时嘴很甜,但并不喜欢求人。
“哦,是有这么回事,你要买车?”凌振对他的来意已经很清楚了,其实能想到在小公共上做文章,本就源自上一世李启明的事迹。这小子原来在小公共兴起的初期就买了一辆,抢先办了照之后在市区跑了整整三年,赚了很大一笔钱,后来在97年报废规定出台前,正好高价卖掉了自己正在搂钱的小公共,投身于商界一路顺风顺水,生意也做的不错。
“是啊,是啊!我可是早就想买了,可谁想到这车价涨的太快了才一直拖到现在,钱倒是越凑差得越多了。”李启明的回答带着几分懊悔,看来在凌振的影响下,原本的成功者却坐失良机。咱们之间钱好说,不够就先欠着吧,你准备跑哪条线?”凌振很主动,由于对人家做成了不利影响,所以并没有让他继续为难。
“我市里的线路熟些,想跑那条,不过钱差的太多了,借来凑去才攒了了四万!”
“四万足够了,咱们谁跟谁呀!算你内部价。”凌振本就不在乎这些小钱,只当是报答李启明曾经的照顾。
“这个...我说话您可别生气,我想开有执照的那种,不过您放心,钱一分都不会少挣下来我会还得。”李启明更加艰难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也知道这是个不情之请,但他有自己的原则,“黑车”还是不屑于开的。
“咱们谁跟谁啊,我说的也是有照的,一会儿跟我去提车,什么时候有时间咱们去过户,不过这事你可不能跟外人说!”凌振自然知道他是个人才,在这个时候拉一把,将来的收获还是巨大的,可能很多地方还需要他的帮助。
再说提前收获了别人的果实凌振还是有些过意不去的,而且这些车总共加在一起,成本也只是五万块,怎么卖都是能赚得。
“那怎么行?和市价差的太多了,我可不是那种占便宜没够的人,有笔么?我这就给你写欠条!”李启明聪明但却本份,不愿白拿本不属于他的东西。就当我投资了吧!以后我进城坐车不给你钱不就行了?”凌振从他的回答中,越发认定了他品行的珍贵,觉得这份付出还是值得的。
经过激烈的讨论,在李启明的一再坚持下,最后凌振留下了一张十万块的欠条和3万现金,剩下的一万现金凌振并没有要,让他拿去给车再做做保养,再买些座套之类的辅助设备,以便之后发展得更快些。
送走了这位感动不已的“大外甥”,凌振手中的欠条早已化做漫天狂蝶,在瑟瑟寒风中翩翩飞舞。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