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 高手的犹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五章高手的犹豫
在那个年代民间还是有些高手的,不过也都是喜欢把隐藏起来隐藏在普通人之中后来被发现了也就用自己的本领与民同乐了。
在凌振的记忆里,更早几年的时候他们那一带有个非常出名的高手,活着的话应该也有六十岁年纪,人们都叫他陈八百,为人和气好开玩笑,就住在离凌振家不远的陈家村。据说他可以轻易举起八百斤重的东西,不过外面流传的着所有他的故事都是他五十岁以后的,也许他也是想瞒没瞒住的一员
陈八百名震乡里,有两件传奇的事迹被民间争相传诵,体现着高手的与众不同。
一件是从一群修运河的工人那传出来的,一日天降大雨地湿路滑,某军区卡车路过运河工地陷在路边的泥里,无论如何也开不动了,车上了十几名大兵下车车仍然纹丝不动。
恰逢陈八百在此处修运河,有人听过他的名声于是撺掇他:“怎么样八百大哥听说你力气大,你过去给咱解放军搭把手儿?”
“不去,去了就没鞋穿了!”陈八百说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他想了几秒接着又说:“恩~要不咱们打个赌,我过去把那辆车弄出来,你让你家里的帮我做双新鞋,怎么样?”
那人自然不信,马上答应了陈八百的要求,毕竟都是朴实的劳动人民一双鞋又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大家开开眼也好。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认为陈八百怕是要丢人现眼了,刚刚人家十几个大兵都不行,他能行?
谈好了条件陈八百都了都脚上的泥,跑过去和解放军战士们打着商量。
虽然他的毛遂自荐有点像让负责的领导同志摸不着头脑,不过为了不打击农民兄弟的积极性,秉承着军民一家亲的思想,军方领导还是给这位自告奋勇的老人家一次机会,换下了十几个虽然疲惫不堪但仍然奋力推车的战士。
“你们用的方法不对,让司机同志准备好!”他挽着袖子来到了卡车的后侧,在轮子被陷的一面摆出骑马蹲裆式,用双手测试着用力距离和高度,然后深吸了一口气,随着一声低吼,“起!”。
只见他双腿猛地向下一蹬,膝盖朝两边晃了两晃腰奋力向上一挺,推着车的后斗上挪动了一尺多远,车轮直接从泥里拔了出来,然后身子向侧面一转用肩向前一顶配合着司机把车推出了泥潭。
解放军同志们感激的举手挥告别后,别工友们立刻向他聚拢过来,看着面不改色气不长出的陈八百,钦佩之情溢于言表。而和他打赌的那个工友也走收上来摸索着陈八百的肩头爽快的说:“就冲您这体型这份年纪,鞋我给您两双!”
大伙离开时无意中地头看到陈八百的脚不由的暗道:“确实要两双,要不这老哥也只是回本!”原来陈八百脚上的那双旧布鞋鞋帮已经完全撕裂,鞋底也从脚踩的部位抹掉了一层(过去农村家里针纳的鞋底)。
另一件则是来自他居住的村子,据说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每年秋耕时都能看到。
老陈家秋耕永远比别人家快得多,因为地是老爷子和牛马倒班耕的,而且老爷子比牛马干的还要快。问老爷子这是为啥?老爷子总是笑着回答:“牲口拉的太慢,看着憋气!”
要说他的年龄应该和凌振太爷爷差不多,不过可惜寿命短了些,没过60岁。据说他并不是自然死亡,而是他由于性情耿直、好打不平得罪了一些流氓,在一个喝醉酒的晚上被几个小流氓抓住机会用手电晃了眼睛,在背后打了闷棍,不久后就不治身亡了,也算是传奇一生的最大遗憾!
死去的高手固然值得崇敬,但人们还是对活着的更感兴趣!
由于82年拍摄的电影《少林寺》在全国各地不断的重播,掀起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学武热潮。
各种打着少林寺旗号的武校遍地开花,甚至有些痴迷此道的家长直接把孩子送到少林寺去学习童子功,来的人那么多少林寺自是不敢随便收的,因此自然有好事者在关公门前耍起了大刀,少林寺附近也被武校淹没。
如果说少林寺的功夫太远对很多人来说不切实际,那么身边突然蹦出个高手就更能勾起人们的兴趣。
那神奇的一脚自然吸引着无数附近的村民来追逐这武术的末班车,不少人准备让孩子学个一招半式将来当个电影明星什么的,弄不好也是成个什么劫富济贫的大侠。
开始老爷子还想不管来多少人一律回绝,可乡下人的习武热情朴实而诚恳,一双双期盼的眼睛看过来让人不忍心拒绝。
实际上在他的心里也很矛盾的,现在国泰民安、科技发达了,武术也已经完全起不到冷兵器时代的作用了。他甚至曾经认为这些不合时宜的老东西传承下去已经失去了意义了,应该慢慢忘掉才对。

而且自己大半辈子研究武术,吃了太多的苦、也受过太多的罪,他不想子孙走上他的老路,最希望的就是能看到后代能平平安安的读书上学,最好将来都能去工厂当工人,要知道当工人是这个时代很多农民一生的追求!当工人三个字在农村的口语表达上也是很特殊的,人们提到这一话题永远是把“当!工!人!”三个字从整句话中提出来用重音读,来表示向往和憧憬。
解放前武林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因为有门派和个人恩怨的存在,生活并不平静,是个充满斗争的是非之地。只要进入了那个圈子想退出来是极其困难的。
不过随着近年来的不断战争,失踪人口的增加和各种运动影响,武林早已失去了它的影响力,很多厌倦纷争高手也流落到民间隐藏起来,就算被发现了也能大摇大摆的正常生活。
热爱和平的凌老汉自然也是其中颇具重量级的一员,大多数隐藏起来的武者家里人或多或少还是知道的,不过凌家情况比较特殊,由于凌山河的父母去世的较早,凌山河本人当时年纪很小又太好出风头,老爷子怕他学了之后和人动手切磋会有危险,索性就一起瞒了下来。
但随着这些年的武术的渐渐衰落,大部分门派已经销声匿迹,老爷子原来的想法又开始动摇了。
由于继承不足导致大量的武术失传,国内各大武术比赛也以表演性质为主,长此以往老祖宗留下的神奇瑰宝武术就将变成后人眼中的“舞术”,甚至舞蹈了。
有事他也不由得想:自己是不是也应该为振兴武术做点什么了?虽然《少林寺》之后武术又有加温的趋势,但是雨后春笋般的武校几乎全是以盈利为目的,把唱戏的武生捧做武术高手,以能翻多少跟头评价武艺的高低。实在是惨不忍睹!
该不该为武术的延续做些事情呢?该不该为这个家做些事呢?要知道教武术也是可以赚些钱来贴补家用的,凌山河为了收割的事借了丈母娘家很多钱事老爷子是知道的,虽说孙子、孙媳妇都说包收割机很赚钱,肯定能很快把钱还上,但是老人家却在心里为小两口捏把汗的。
正在老爷子犹豫地时候,村长找上门了。
现任村长姓王,五十多岁年纪,人缘还不错。上任之后先是丈量土地。又是重新确定房契给村子办了几件实事,因为几十年都住在村上和老爷子也是老熟人了。
“老爷子,失敬失敬啊!”王村长学着电视上看到得情节,双手抱拳和凌老汉打着招呼,然后又一**坐在炕沿上悠闲的说道“最近才听说您是电视里演的那种高手,过去多有得罪还请您海涵。”村长仍然和老爷子开着玩笑,不过配合着他诚恳的表情说话并不让人感到不快。
“您这是哪的话?快坐,快做,我去给您倒茶!”老人家对人还是往常一样的客气,忙前忙后的招呼着。
村长的来意很明显所以也犯不着扯来扯去的绕圈子,刚拿起杯子还没来得及喝水就急切的问道,“我说凌老爷子,您这么大的本领可不能荒废了啊,回头我给找些孩子过来,您瞅瞅有没人是那块料!”村长的语气打着商量怕老爷子直接给拒绝了以后不好张口。
“我年纪这么大了,怕是教不了吧?”老人家依然在犹豫,低着头想着日后的打算。
“也不用您费什么事好歹给指点指点就好,要不咱也弄个学习班什么的?又能赚钱又能让您省心,咱们也能给村里做些贡献不是?”看老爷子并没有完全回绝,王老头趁机抛出了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诱惑。
“这事容我再寻思寻思吧!晚上和家里人商量商量”老爷子思前想后依旧没有拍板。
谈话进行了十几分钟老爷子依然没松口,王村长看出今天是谈不出什么了,也就告辞回去了。出门前还扶着门框嘱咐着:“你跟山河他们说说,我觉得这是好事,也问问山河媳妇的看法她读过大书,这些都懂得!”
老爷子关上了街门,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出去遛弯,而是待在厢房里一面想着自己这两天的事,一面等着孙子和孙媳妇回来。
不出去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也明白现在怎么说也算是村里的公众人物了,出去溜达还不如呆在家里清净。
.还好这几天凌山河小两口忙着和各村大队联系收割的事,自己的时间安排好之后也是要通知当地大队组织配合的,所以并不常在家,要不更是乱到一块了。
(现在线路很多很分散,不过很快就会汇在一起了。以后尽量少分支线,希望大家投票支持,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