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章 串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凌家的亲戚并不多,除了凌振的母亲那一系的亲人,剩下的就都在眼前了。
老爷子也一直因为自己的家族人丁不旺而唏嘘不已,但天命使然,凡人是丝毫没有办法的,而且现在又开始搞计划生育,凌家的根会不会断,都还要看凌振将来的发挥。
以凌老的辈份自然是不需要亲自出马,留在家里坐镇就可以了。
农村不同于城市,合得来或住的近的街坊们春节也会互相串串门的。有些干部的家里也不容错过,尤其这两年,不只要去看与李海英职务相关的教育口的领导。为了拥有更稳定的前途负责承包收割机的乡农业部也要去转转的。
不过凌振不必完全跟去,他要做的只是陪着父母去住的近些邻里家晃一晃,再去趟邻村的姥姥家看看,随便收些压岁钱就好了,不过由于行程较短,目的地较少,压岁钱的数量自然有限。
第一个目的地自然是姥姥家,这个时候去姥姥家是一举两得的,因为舅舅这个时候是一定在的!
舅舅很孝顺,虽然一直住在离家很远的县城里,但是每年春节还是一定会带着舅妈回村里过年的,难得舅妈一个城里人,连续十几年陪着舅舅这么跑来跑去也没有怨言,对从小出生在城里的人坚持在农村过年,真的是很不容易的。
依稀记得舅舅是在自己上二年级的时候,也就是三年后走的。走的时候姥姥的身体依然强健,可走后不到两年姥姥就病到了。不过妈妈知道舅舅在外面工作起来很拼命,对姥姥又特别孝顺,还是没敢把姥姥生病的事告诉他的,要不一定会把远在海外舅舅急坏的。
可是就算不知道姥姥的病情,拿到绿卡返回祖国的时候,强大的压力和辛勤的劳动也把四十出头的舅舅累的满头白发,当然辛勤的努力也换来了巨大的收获,舅舅不止在那边站稳了脚跟,拥有了自己的咖啡馆,还赶回来陪伴了姥姥人生中最后的一年。
舅舅虽然成功拿到了绿卡,却从来没想过换成美籍,每当问其他原因他总是潇洒的说:“我去美国是赚美国人的钱去了,我不改国籍是想告诉他们,是中国人在赚他们的钱!”
――――――――――――――――
凌山河这次来丈母娘家的心情与上次完全不同,上次是为了借钱,而这次则是拜年,而且上次欠姥姥家的钱早已经还上了,而且事办得也很成功,凌山河心理还是比较舒坦的。手中的点心匣子也仿佛没有了重量。
现在的舅舅已经是36岁了,大妈妈十岁,常年发号施令的他自然有一种不一样的气势,不过此时,已经成为北京石油分厂副厂长,手下掌成百上千工人的他,正俯身在压水机旁不停的帮姥姥往缸里面蓄着水。
北京是山区和平原交错的地带,但还是以平原为主。凌振他们的村子正处于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带,所以地下水位比较浅,只要挖上几米就是有水的,而且当时的水质还算不错,因此家家户户都是安装了压水机的,既可以饮用,也可以用来浇地。
安装压水机十分的方便,由于地下水位很浅,只需要在地上挖个五六米深的洞,看到水之后在水面下竖直的埋好一根铁管,让管子的下端插在水面以下,上端留在地面,再把整根铁管固定好,在地面以上的部分装好橡皮活塞和出水口后,就可以轻易的利用压强的差距把水从地下抽上来然后,再从出水口流出来。
舅舅已经快压满眼前的一缸水,看来妹妹和妹夫推门进来比较高兴的打着招呼:“你们倆先进屋坐,我弄好这个就进去!”彼此之前都是亲戚自然没有那些不必要的客套。

此时姥姥和舅妈也忙着收拾屋子,凭良心讲那时农村的生活环境要比城市是差上不少的,但舅妈每次来姥姥家,都会帮着姥姥把所有被子、褥子、衣服之类全都收拾一遍,从来没有抱怨或嫌弃过,即使后来舅舅放弃很好的工作出国她依然是坚定不移的跟随着丈夫。
姥姥也是满脸节日的喜气,招呼着来拜年的女婿:“山河快坐吧!现在我这可干净多了,都是你嫂子帮忙收拾的!”老人家对这个儿媳妇还是很满意的,不过最可惜是没能给生个孙子。
舅妈也是在旁边继续一面推辞,一面忙活着,还拿着从县里买回来的国光苹果让这小凌振:“来吃这个,舅妈给你挑个大的,肯定甜!”
“谢谢舅妈!”凌振拿着舅妈递过来的大红国光苹果一个劲的道着谢。
很快舅舅压完了水,来到了屋子里热请的和凌山河聊着近况:“有些日子没见到你们了,最近过得怎么样?听说你今年收割时赚了不少钱?”
凌山河自然谦虚道:“也没什么,那有大哥您在厂里工作赚得多?”
“哈哈!我们这些人做的再好都是给别人赚钱的,哪像你们赚多赚少都是自己的。”舅舅笑着自嘲道,不过他做这么久副厂长,无论是人脉和影响力都不是迅速发家的凌山河所能比得。
“小凌振,都长那么大了,快过来让舅舅看看!”舅舅虽然自己没有孩子,可对别人的孩子还是很好的,尤其凌振还是自己妹妹的孩子。
凌振一直觉得舅舅是一直在培养他的,因为舅舅每次回来不管他懂不懂都会给他讲很多在北京石油学到或经历的一些事情。
舅舅会用认真的拿着笔在纸上一面讲一面画着北京石油的人事结构图,也会讲他们的工作原理和模式,有时还会讲他如何处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工作中的难题,甚至还会讲他自己现在所处的地位和将来的发展,看的出他在这个时候还是很热爱他的工厂的,并没有任何出国的打算。
凌振也只是老老实实的听着学者,并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些东西对他的未来也是很有用的,因为那是多年的工作的积累,虽然自己也曾经在“同时”“同地”“同一个人”口中听过这些,可当时的自己却完全不能听懂。
“舅舅,听说买卖股票也能赚钱是么?”凌振偶尔也会提问,问金融的东西是为了让舅舅慢慢把这当成凌振的兴趣,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对他之后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好处。毕竟他的投资突破口是准备放在美国的,在那里他可以利用最适合的金融工具赚最多的钱。
“这个……我们厂里厂长以上级的倒是可能有,但是咱们国家好像还不让买卖股票吧?小凌振这些东西你从哪知道的?”也就是舅舅长期在大公司做事,要不可能连听都没听过。要知道现在只是1986年,我们国家是在1990年12月上海证交所成立之后股票才被人们熟知的。
“我听广播说外国有人靠这个赚了好多钱,而且他也是很小的时候就练着炒得,舅舅您看我行么?”小家伙把这些本来不存在的消息推给了广播。
“行,你一定行!有机会舅舅一定支持你!”虽然自己也不太懂凌振说的股票具体是怎么回事,但是口头上还是应该支持孩子的,不过心里却暗自嘀咕:现在广播怎么什么东西都播,没事让孩子胡思乱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