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章 提前到来的幸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年初五的下午,四处依然洋溢着过年的气息,凌振和满怀心事的狗子坐在小二儿家门口的石头上。
“凌振,告诉你个秘密!”小狗子神神秘秘的说
“什么?”面对小孩子最喜欢的表达方式,凌振只是当成普通的谈话心不在焉的听着。
“我偷吃了爸爸送礼用的匣子里面的半块蛋糕”小狗子一脸愧疚,“那种带奶的蛋糕我最喜欢吃了!”
小狗子口中的匣子是指装满饽饽的盒子,盒子是由两硬纸片剪成特殊的形状然后折成的,一张是折为底一张折做盖,用底装满好吃的点心后再用盖子盖上。最后再拿纸撮的绳子绑好,和两瓶酒配合在一起就是农家拜年的最经典的装备了。
“你爸打你了么?”凌振顺着他的思路接话
“没,我爸不知道,还把那个匣子送出去了”小狗子庆幸的道
“那你现在怎么回事?你也会内疚么?”小狗子的故事勾起了凌振的兴致。
“没,不过不知道谁来送礼又把那个匣子送来了,我使过记号的”小狗子惴惴不安。
“那你想怎么办?”农村的交际面并不大,送来送去也是常有的事。
“我又把另外半块吃了”小狗子抹了抹嘴接着说:“然后爸爸又拿去送人了!”
“你难道还想吃?”面对如此不着边际的小狗子凌振只好胡乱的接话
“不想吃了,今天那匣子又被人拿回来了,里面的东西都长毛没法吃了”小狗子满脸遗憾:“你说我爸知道我偷吃了会打我么?”
“你想太多了吧?”凌振无奈到极点:“放心吧,你爸不会认为你会偷吃发霉的东西的。”
“是么?那就好啦,我害怕他打我呢!”小狗子一脸天真站了起来,如释重负的跑去找小二儿他们玩去了。
匣子,里面虽然是很简单的东西,虽然也会因为时间过长而变质,但它在拜年的短短几天里却链接了一颗颗充满热情和关怀的心。
那个时候的人家里,每当有多出来的匣子就会绞尽脑汁的想哪个亲戚或朋友家该去没有去,原本节前可能只准备拜访五六家,可最后也许应为多出来的匣子去了十五六家,虽然最后有些点心已经发霉不能吃了,可是它们却成为一种媒介督促着人们的友情,让千家万户走得越来越近。
凌振家今年收到的匣子也比往年多出几倍,尤其是培训班的学员居多,为了报答老人家“物美价廉”的功夫,还是有不少人上门酬谢的,不过最后家里匣子实在太多送不完,还是让凌振给小二儿家送去不少的。
到了晚上凌振像往常一样回到家里,发现阿呆的父亲赵德福来了,拿得东西自然也是一个匣子两瓶酒。
赵德福和凌山河两人年龄相仿住的又近,虽然凌老对赵家多子多孙稍稍有些“嫉妒”,但是两家关系还是很好的。
不过眼前的赵德福此刻仿佛有着不少心事,不过看着凌振来了还是哈哈大笑着逗着凌振:“小凌振回来啦,听说你们把河边的柴垛点着了?够有能耐的呀!”
“还有这事?”凌山河满脸疑惑全不知情,立刻严肃把头转向凌振道:“说,怎么回事?”
“和朋友们一起放鞭炮一不小心就点着!”凌振的回答真假并存,但是却没有否认自己的“罪行”。
“兄弟,你也别怪孩子,小孩子嘛淘气也是正常”赵德福怕凌山河真的生气立刻打着圆场,事情毕竟是自己挑的头儿
“这种小事我怎么会管他,刚才就是看他敢不敢承认”说着回头摸着凌振的小脑袋吩咐:“去!洗洗手准备吃饭了。”
看着凌振跑出去的背影凌山河笑着对赵德福说:“这孩子随我,哈哈!还记得咱俩小时候在田边烤蚂蚱,结果烧了王老大堆在旁边的两捆干草么?”
“自然记得!这辈子都忘不掉。”赵德福回忆着儿时的趣事也释放了心中的压力,换上了一张甜蜜的笑脸。
“也差不多该回家吃饭了,我说的事你多惦记着点”赵德福临走前依然嘱咐着
“咱哥俩谁跟谁呀?你的事忘不了,成不成的这两天就给你准信!”凌山河说话向来也和做事一样爽快。
“爸,赵大叔说的什么事?”洗手回来凌振觉得奇怪,记忆里两家虽然不错可是也没共过什么大事啊?

“小孩子家家别管闲事,快去叫太爷爷吃饭了!”凌山河摆着父亲的威风指使道
“噢!”
在过年的前后十五天培训班都是不开课的,老爷子乐得清闲,天天在家里闭目养神。不过小家伙们的骚扰还是免不了的。
很快李海英把饭菜摆上桌,全家人团坐在一起吃着节前做的红点馒头、血豆腐和家灌的肠子等
其中凌振最喜欢吃的是灌肠子,而且还很喜欢看它制作过程。由于是自家享用所以没有太多讲究,因此太爷爷会把家里当时有的各种肉都切一些,然后胡乱的和买来的淀粉搅拌在一起,用漏斗慢慢灌进早已准备好的猪小肠内
凌振会在一旁眨着小小的眼睛观看这个神奇而有趣的过程,太爷爷也会爱怜的把其中一些作为原材料的熟肉递到小家伙的手里,让他边吃边看。
席间凌山河自然会惦记着赵德福托付的事,自言自语的说着:“德福说他不想在建筑厂干了。”
凌老向来不管家里的事,所以在旁边听着默不作声。凌振也根本没有插话的资本,老老实实静观其变。
“那他以后怎么办?”李海英感觉有些奇怪,毕竟赵德福也算正式工人怎么能说不干就不干了?
“他说他要带着人出去单干,说人都找好了”凌山河继续勾着妻子的兴趣
“他准备去干什么?”李海英对老邻居的决策难免有些好奇。
“还是建筑的事吧,听说是帮小学修个十几米高的水塔,还有不少其他活也会慢慢做起来。”凌山河的语气带着几分向往。
“难道你的刀厂玩腻了想去和他搞建筑?”李海英对丈夫的性格还是非常了解的
记得父亲倒也是在过年不久后放弃了刀厂厂长的位置的,不过他那时是换了老王头的班做了一年多村长的。不过现在他既然长期包了收割,做村长也不太合适了吧。
“也不是,他说前期开工料钱不够,让咱们先帮忙投点,做起来后再一块干,这次赚钱咱们拿大头”凌山河解释道
“那咱们要出多少钱?”
“八千”
“他呢”
“他说家里就有两千,和他一起跑出来干的同事还能出上一千,再加上他那堆兄弟姐妹还能借上三、四千块,最多也不超过七千块,还说以他现在的关系可以接很多他们厂原来不愿接的活,要不也不用了这么多料钱,以后也是会不断赚钱的”凌山河看事情有门,趁机介绍着前景。
“建筑我倒是不太懂,听说也是不少赚得,不过你没兴趣打听那么清楚干什么?”丈夫的意图李海英自然清楚,不过两人偶尔还是要斗斗嘴增加生活情趣的。
不过李海英很快就做出决定“改天把他叫过来咱们商量下吧。”
“爸爸,你们搭完水塔会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去么?我想让其他小朋友都知道那水塔是我爸爸搭的!”凌振自然千方百计的想催化着父亲的事业。
听了小孩子小孩子的话,凌山河抿嘴一笑毫不在意,李海英却若有所思,毕竟他还是有些经济头脑的。
长期在市里上学,广告的作用她还是明白一些的,要知道小学的水塔盖好后将会成为整个乡的最高建筑物,而且它还将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小学生的成长,广告的力量一定是无穷的。
——―――――――――――――――――-
有些事开始改变之后,后面的就变得非常自然了,不需要过分的推波助澜反而会达到最好的效果。
也许凌山河没有在秋收赚到那么多钱的话,赵德福也不会想到和凌家合作,而且要不是能和凌家合作的话他可能也要过去一样,等到自己的钱攒够了才能开始他的建筑传奇。
有些结合是很自然的就走到一起的,基础是互惠,结局是共盈。而且建筑队的投资即使失败对凌家也不算是大的损伤,成功的话就会将两家人送向前途无边的未来。
今天已经是初五了,民间有“破五”的说法,过了今天很多过年的陈规都将被打破,也可以正常的生火做饭了,家家户户的炉火也将越烧越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