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章 继续盘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2岁——18岁,也就是说青年班的学员完全是由中学以上学生组成的。
那个时段正在风华正茂、火气无线的年纪,当时的孩子并不会选择考高中,而是会考虑上职业高中、中专或者技校。
这些学校属于中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为高中。有些热门的学校还能帮学生转户口和分配工作,有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线甚至要比高中还高。
在凌振的记忆里,这段时间不知是什么原因,初中和高职的孩子们都非常躁动的。经常互相斗殴打的死去活来浑身鲜血,原因可以是任何事,不过根本的起因多是男女关系。
记得附近中学附近的一家技校还曾经因为一段三个人之间的感情问题弄到几十人群殴,最后导致了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在“乱军”中很无辜被人用刀扎死,其实里面根本没有他的事。
武术班的开设,并没有造成冲突的进步升级,而是莫名其妙的起到了压制的作用。一个个自认为很牛的家伙们纷纷诈称自己是武术班的学院,很能打。反而让彼此间互相忌惮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冲突的次数。
而实际上武术班的人员相对来说很少,学的又是以借力为主的武当内家拳,而且练习时日尚短,并没有太强的杀伤力,加之培训班规定比较严格,所以并不太去惹事。
——————————
周三的晚上,青年班的年终大比终于开始了,青年班的比赛远没有成年班那么热闹。
也许因为是晚上晚上,也可能是孩子的交际圈比**要窄很多,来参加的只是孩子的父母和一些同学。
比赛的项目一样,依然是演拳和站桩,不得不说大部分孩子开始学习武术的时候还是很兴奋的,可长时间练下来,自治力比起**来还是差些的,当然人与人是不一样,还是会有一些真正热爱武术的人坚持到了最后。
青年班是学了两套拳的,所以比赛时可以任选一套参赛,可无论选哪种,也许是内家拳见效慢的缘故吧,这些半大的孩子打起来远没有**打拳的威势。虽然动作还算熟练,全面衡量起来远不如**组水平高。
不过其中还是有个人才冒出来的,场中一个有个无论长相和行为都很像猴子青年技压全场。此人外号也叫猴子,真名叫侯勇,今年16岁,一套武当长拳打起来拦截架格,腾挪闪让,出手有力,发脚迅速,手足齐到,动作分明。
不只拳术鹤立鸡群,更加难得的是在站桩的赛中也拿了个第二名,站了将近50分钟,冠军则被一个叫赵小刚的14岁男孩拿去了。
拳术的亚军自然不会空缺,只好在剩下的孩子中挑了个稍好些的。
————————————————————————
不过不管怎么样在各方的压力下,武术班“扩招”的事还是势在必行。

凌老在考虑的已有学员的课程和场地的安排之后终于做出了决定:成年组和青年组各开了一个新班,依然每班30人,开课时间和原来的两个班相互错开,周日还是排给学生,
青年组:周日上午9:00-10:30周四晚6:00-7:30;
成年组:周二、周六晚6:00-7:30;
这次“扩招”之后每天的晚上和周日的全天就已经完全排满了,不过老爷子也并不用付出双倍的努力,因为“老”学生不用再操那么多心了,而且有时两届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会帮老人家省下不少事。
凌振一伙这半年里也是大有长进的,与其他正式的学员不同,他们每天不用工作不用上学,可以享受老爷子单对单的照顾,这种特殊辅导是和整班授课在效率上和效果上都是完全不同的。
在难得的照顾下,像阿呆这种领会比较慢的人都可以非常顺畅的打下一套太祖长拳了,虽然他早已经学过了招式,可真正熟练却用了整整半年的时间。不过阿呆的好处也在于此,只要他学会的东西他就会不断复习的练习。并不需要悟性来了解拳意,而是凭借不断重复慢慢把拳意融合在身体中,配合他那超常的韧性,长此以往产生的成果是难以估量的。
其余的几个小家伙自然像当初凌振一样,勤练着小臂的沉松力,寻找着小臂自然惯性的感觉。沉松力的锻炼是永远都不能松懈的,要知道人手臂的重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小孩子会通过身体的长大慢慢变得不同,要想把握好那种感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然沉松力开始的感觉是最难找的,后来相对简单些。
而且掌握和掌握也并不相同,体验的深浅也是有差距的。
凌振已经开始进入第二重开始锻炼脊柱力了,所谓脊柱力并不是指单纯的脊柱力量而是依靠脊柱的运动来带动小臂,用整个躯干的力量给小臂的运动进行加速。
完全掌握之后,两只胳膊能练得像两根铁链鞭,整个小臂沉甸甸的,如果被这种力量打中,一般的血肉之躯是根本无法承受的。
因为脊柱是所有力量传递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锻炼脊柱时意念应始终感知脊柱,使脊柱和手臂的内在能量达到协调贯通,练武功最忌意念与体能不能合一,陷入空想,一定要做到形神合一。
与第一重小臂的沉松力相比,是一种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脊柱力锻炼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整个身体的力量用手臂来传递出来,进行最有效率的进攻。
这是一种把人生身体中的筋骨之力发挥出来的方法,一但成功的找到其中的关键终生受用不尽。
只有达到形体和能量的合一才是国术的入门。才能为以后的功力进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