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 测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孩子们虽然拥有了更多的钱,但年过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个子长得更大了一些玩能玩的也更多了些。
让村里人奇怪的是凌家竟然又开始包地了,不过包的量却少得可怜只有五亩,不知他们想做些什么。
按村里的分配方法每个农户都是有权利包5亩地作为生活来源的,凌家算上凌振总共3口最多可以包15亩的,李海英由于上学已经转户成为居民了,因此并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但只包五亩也是很还是显得莫名其妙的。
其实李海英包的五亩地是准备交给孩子支配,完全为了锻炼孩子们的能力,另外她也想看看这群与众不同的小孩子究竟能鼓捣出什么特别的东西。
这段时间里她去大体了解了下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发现虽然孩子们和他们小的时候相比已经变得很多,但远没有身边的几个小鬼头夸张。她也明白疯狂的并不是时代,而只是几个小家伙儿的局部行为,因此她也对这群孩子的行为更加感兴趣了。
凌山河他们那规模宏大的盖楼工程也终于快完工了,巨塔建筑的势气更是提升到了顶点,名望也完全压过了乡里的建筑厂,前景一片大好。
乡政府非常满意的提前发放了建筑款,手头有了钱凌山河也在股东们的支持下买了辆二手130和崭新的吉普车121。
130是既可以拉人又能拉货的车,可以更加方便的接送工人上工。121则是客车,凌山河去和人家谈业务的时候开,平时也归凌山河他们几个私用。
这年头车是最显身份的,只要121开到气势上明显压对方一头,影响力也会倍增,121可是有身份的人或实力的公司才开得起的。
由于和乡公社多次合作,工厂的地址也批在在离乡政府不远的空地上,其实弄个固定地址也是为了让有需求的客户提供了一个长久的联系地址,因此工厂的作用仅限于接待一些客户和存放一些剩余的材料。与子同时会计也终于有着落了,一个大专毕业的女学生刚好回来找工作,每月100的工资对她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新年的到来必然会迎来消费的热潮,电视普及率一下达到了90%以上,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过年之后凌振就要被送到县城里学音乐了。
事情是元旦时李海英向哥哥李仁义提起的,没想到春节刚到就立刻收到了反馈。
李仁义在县里的能量还是很巨大的,最近在北京石油更是混得风生水起,身为分厂的主管副厂长,他已经成为厂长的候选人很快就要成为统领千人的大人物了。要知道厂长这个职位并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就职称来讲也只比县长低上半级。
地位高权利重办起事来自然顺风顺水,找到文化局的几个负责的同志,立刻给安排了三个合适的老师。一个自然是凌振之前的钢琴老师赵国峰,另外还有一个小提琴和竹笛的老师。
不过按文化局的介绍其中笛子的老师是其中最牛的,还曾经给《大红灯笼高高挂》配过乐,不过他的课也最贵,每节课两个小时要交20块钱。
凌振的记忆里舅舅是没有提到这个人的,可能是因为他觉得价格太高怕是凌家负担不起吧,不过以凌家现在的财力李仁义是肯定没有那种顾虑了。
凌振原来去选择钢琴主要还是因为它个儿比较大再加上母亲的暗示而已,而现在自然是选咱们自己民乐了。
其实不论他选哪个,到了周六或者周日都会去县里学上两个小时了,凌山河为了孩子将来能化身为龙,也从一个半大老板化身为车夫了。
很快家里也同意他选定的这个最贵的老师,毕竟人的名儿树的影儿,能给《大红灯笼高高挂》配乐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贵也有贵的道理的。

也许很多人认为学音乐是一种苦差事,但学过钢琴的凌振却明白其中的道理,刚开始由于不习惯确实是非常苦的,每天都要一遍一遍练习着基本功,想学些《欢乐颂》这类的简单曲子也是要到两个月左右基本功练扎实之后才可以。
如果还想练专业些的练习曲肯定是要坚持半年以上的,虽然那时候基本功并不会减少,可是一旦撑过了开始的阶段初识音律之后,就可以天天与美妙的旋律作伴了,并不会觉得枯燥。
在拜过年之后终于要去县里拜师了,凌家小两口为了让孩子尽快接受音乐的熏陶,大年初五凌山河夫妇开车送李仁义回到了县城,顺便开始了这次拜师之旅。此行李仁义并没有跟去只是找到文化局的郑主任,让他帮忙带着去拜访传授笛子的张梁伟张老师。
张梁伟今年刚满四十,为人正直,原本是市文化局的骨干,可能是得罪了原来单位的领导,被借机调到县里的文化局,来的时间并不太长而且还带着几分无奈。
他本来是不愿教学生的,不过碍于新领导的面子又不得不答应,本来认为开出了20块的天价,再怎么想学也该知难而退了吧,但是没想到却恰恰招来了不怕贵的凌家一行。
中午刚过凌山河一家拿着礼品,在文化局的赵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了一所职工宿舍外。
“咚!咚!咚!老张啊,开门!我把学生给你带来了!”赵主任作为介绍人在前面拍着门。
“来了!来了!”开门的是一位是一位四十岁左右戴着眼镜的中年人,披着一件绿色的军大衣,脚上套着一双毛窝(棉鞋)。
中年人向上托了托眼镜看清外面的来人,赶紧客气的往里让:“原来赵主任啊!大家赶紧里面请,屋里地方不大,大家先将就一下吧!”
一行四人进到屋里,把礼物放到了旁边的地上,由赵主任给双方做着介绍。
虽然张梁伟不愿教学生,但现在人已经来了,而且又愿意出高价,还是要看看的,如果实在太差的话能推还是尽量找原因推掉的。
“你就是凌振?找我学笛子的?”张梁伟问着问题,顺便观察者凌振的反应。
“恩,张老师好!”这种场面还是吓不住他的。
“来过来我看看!”张梁伟看着小家伙儿还算机灵于是开始了一个不必要的测试:“张开嘴,舌尖微触上腭。”
凌振虽然不知具体要做什么,但肯定是一种测试了,只好按着老师的要求做。
张梁伟看凌振已经做好了准备然后下达了后续的指令:“向外慢慢吐气,尽量让舌尖随着空气振动起来。”
凌振一头雾水,不过找了到感觉之后还是完成了张老师的要求。
“还可以,知道么你刚才的动作在笛子里叫‘花舌儿’是笛子演奏必不可少的技巧之一,这个动作很多人生下来就会,但也有很多人不会后天要练是很难的,但如果不会笛子中不少的曲目的关机部分都是演奏不了的。”说完又摸着凌振的脑袋做出了决定“看你这么机灵儿,又有些天赋我也就勉强收下了。”
“谢谢老师!”该有的礼貌还是有的,不过凌振却没想到人身上有些与生俱来的东西,在乐器的演奏上会产生这种影响的,这次的成功虽属侥幸,但换个角度看无非是命运对他的另外一种安排。
(最近12点左右总是上不了作者专区不知为什么,请见谅!半个月后要去考证券分析师可能之后每天只有一更了,没办法,我也不能总无证上岗不是,考完试恢复更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