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章 身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年来凌振他们几个小家伙们武功并没有放下,而是在武术班孩子们的刺激下锻炼得更加努力。
凌振知道桩功是不能乱练的,一切都要有资深人士的辅导,为了争取更多的练习时间,凌振还特地麻烦了太爷爷,求老爷子为孩子们专门设计了几个上课时也练桩的姿势,虽然效果可能会差些,但也贵在坚持。
几年下来,凌振早已熟练掌握了上肢与躯干的复合发力法,具备了武者的初步攻击力,孙奇和狗子他们也开始了“脊柱力”的锻炼,他们也早已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力道,不会在玩耍中误伤到无辜的孩子。
长期的接触早让凌振和训练班的几位助教熟的不能再熟,但凌振从没想过要和他们切磋。因为凌振知道以他现在的程度,远不是赵大麻子他们的对手。并不是差在程度或领悟上,最大的差距来自于身体,身高和力量都相差的太多太多了。
孩子们在凌老身边也学了五六年了,在不断的练习中基础当然相当扎实,也终于先后根据程度和性格的不同获得了因材施教的机会。
狗子活泼好动的性格练太极并不是最佳选择,最后凌老决定传授给他打起来较灵活的游身八卦掌。这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为此狗子还学到了“行桩”和“泥步”作为入门的基础。
八卦掌主要是以掌代拳,步走圆形,是一种以走为上,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拳法。突破了以拳为主、步走直线的传统拳法,为武术开辟了一方新天地。
八卦掌大成之后。速度如风,见首不见尾;疾若飘风,闪展腾挪,忽前忽后,常常能使对手感到头晕眼花。=迎敌时避实击虚,手打肩撞,皆可伤人。
为了让狗子锻炼腿上功夫,老爷子还专门准备了一个大大竹筐,在里面放上沙子。让狗子站在竹筐口的边缘上试着慢慢走动而不掉下来。
熟习之后要慢慢变成跑步。以后还要在上面闪展腾挪做出武术的动作,而且会随着他功夫地加深减少里面的沙子,练到沙子完全取出来也没问题步法才算成了。
当然想拥有灵活双腿的其他小家伙也是可以练的,但跟头是少摔不了得,而且竹筐也要定期更换。既能增加训练的变数,又能保证锻炼的安全。
阿呆自然不需要太大改变,仍然练着最适合他的先天罗汉拳,只是增加了大力金刚桩和强筋壮骨法。
孙奇则是因为本身性格就很适合练太极功法,所以并不需要做特别改变,直接被传授了太极乾坤拳和卸骨法之类的进阶招数。
小亮的获得了通背拳地传授。传说中通背拳是战国时期“鬼谷先师”在云蒙山中,仿猿猴地栖息、猎食、争斗与求生之法而成地。
通背拳原本是象形拳的一种,始称为通臂,不过随着后人的发展完全脱离了猿猴的仿形模式,采用人体科学合理的锻炼法则,以腰背发力,全身上下、内外贯通、刚柔相济。放长击远,先发制人是是一个体用兼备的优秀传统套路,只要长期坚持练习,即可达到体艺双修的目的。

而且动作简洁明了,舒展大方,侧重实用,不讲究套路而讲求招法。但入学前要先练很多攻防基本套路。训练班的“美猴王”侯勇学的也是这种拳法。
相比之下凌振不仅没有得到新地武功,还被要求忘掉之前练过的招式。不过老爷的意图很明显,现在做的一切应该是为接受一门新武功做的准备,与其说忘掉不如说是一种沉淀,等沉淀到骨子里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对这个教法凌振自然不会有任何意见,只有有难度的武术才会是经典地。
凌振一直让感到费解的是老爷子竟然会这么多功夫,直到上高中的时候凌振才得到了一个完美的解答。
凌老汉出生在“五四运动”爆发的1919年,那时的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的生活没有任何保障。好在当时地凌家家境还算殷实,家里为了保障孩子地成长,凌老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一位武学名家处习武。
毕竟在那里即能学到武艺自保,又可以跟武艺高强地老师待在一起,免得被人欺负。可以说老人的习武也算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自保。
还好并没有发生特殊变故,凌老也因为资质过人得到了老师的真传,16岁那年顺利地艺成归家娶妻生子。
此时抗日战争并没有开始,在日寇的欺压下,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没学过武术倒还罢了,血气方刚有绝艺在身的武人们怎能容忍如此的凌辱,虽然不敢明目张胆的对抗,但暗地动手还是可以的,很快各派的高手们就联合在了一起,在夜幕的掩饰下开始了绝地反击。
凌老也是在那时参加了自发的抗日大军的,即使他们各个身负绝技,又有夜幕的掩护,但在与枪炮的争斗中,也并没有取得太大的优势。于是年轻的武人们为了增强整体的实力,在老一代的默许下开始了互相传授武艺。
没想到封闭了千年的门户之见,就这样在民族的危机中无声的打开了。老一辈的放纵也是怕自己门内的武学失传吧。门派的禁忌打破之后交流就变的简单起来,各门各派的精华交织在一起,迅速增强了实力,很多原本江湖禁忌的杀招也在日寇的身上得到了实验。
在生死之间的穿梭彻底激发了武者的实力,实战中也催化了学习功法的速度,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三五个门派的功夫,随着时间的延长,剩下的人越来越少,但每个人身上的本领反而越来越多。
武术并没有在和枪械的对战中消亡,反而得到了另外一种升华。
昏天暗地的战斗意志持续了10年,直到1945年R国投降,不过此时幸存的高手也屈指可数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