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无悔青春 第一章 收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学毕业了,每个孩子送走了自己的童年却从学校那里得到了一个红色的小本本----小学生手册,上面记录了孩子们几年来在小学取得的成绩。
学校这方面做得还是很好的,上面不单有数学、语文、英语的成绩还包括了自然、音乐、美术、手工等科目,每个学期还会得到班主任的全面评价。
虽然上面有很多“多团结同学”、“争当三好学生”之类的套话,但也反映出小家伙儿们的优缺点,记录了孩子们成长的轨迹。
凌振的记录自然很好,即不打架,也不给老师添麻烦,虽然上课经常会古里古怪的发呆,偶尔还会发出傻笑,但成绩还是不错的,拿双百也如同家常便饭。
唯一的缺点就是他的日记和作文了,只能达到小学的一般水平,而且一直没有什么进步。
不过凌振自己还是乐在其中的,学小孩子写作文简直太有意思了,永远都是以“今天”为开场,以“小明”做主角,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来描写场面和过程,最后再以“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啊!”来结局。
在凌振看来这才是最美丽、最纯洁、最可爱的文章,这应该也可以让小学语文老师的工作乐趣无边吧。
凌振把小学生手册,小学时拍的照片和毕业照,还有平时记载趣事的小本本,连同所有珍贵的纪念品以及美好的回忆全都整理好,尘封在床下的小箱子里,这是他几年来收集的最宝贵地东西,千金不换的珍藏。
凌振走的时候小学的教学楼几乎已经完工了,上一世这个时间教学楼才刚开始盖。这次承建的自然是独霸一方的“巨塔”了。
虽然他这只小蝴蝶对周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依然没能在小学的教学楼里好好上次课,不过他并不在意这些,因为在中学毕业后,会有无数遍布高楼的高中任他挑地。
小培培却很不甘心,和凌振聊到教学楼地时候会满怀遗憾地感慨:“凌振,你说我要是晚上一年学该多好啊!那样我就能和阿呆他们一样,在教学楼里上课了,那该多好啊!”
“你晚上一年学的话。我们还会认识么?”凌振真趁机逗着异想天开的小丫头。
“恩……嘻嘻。那还是现在这样好些!”在小培培的心理还是觉得凌振要比教学楼重要很多的。
小培培眨了眨乌黑的大眼睛。幽幽的看着凌振,仍然心有不甘的幻想着:要是咱们都晚上一年学就好啦!可很快又推翻了自己刚才的想法,因为要是都晚上一年学她可能就没机会和凌振成为好朋友了。
过了暑假之后,凌振集团又将再次被一分为二了,狗子和阿呆依然会留在小学,做为他们的代表去体验在楼里上课地滋味。
很显然这次他们不会像上小学那样傻傻的等在村口哭了,因为两所学校离的很近,只隔了一条公路,狗子他们也不会介意校门朝哪边开,越过墙头就能直接到达中学的门口了。
凌振也再不用担心他们被欺负。尤其是狗子。他不去欺负别人就阿弥陀佛了。
初一前的暑假时间稍稍长了一些,在这短短的两个月里孩子们的身高却发生了很大地变化。在孩子们长个儿的阶段家长也是非常兴奋的,每家的家长都在门旁都刻了简单的量高尺,早晚都会不厌其烦的给孩子测量下当天的结果。
孩子们也会表现地非常主动,完全不用家长催促就会主动自觉地站到门框旁边。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会坚持如此,至少在高中前是不会断地。
几个小家伙的身体像吹气一样长了起来,两个月不到长了将近十厘米。凌振暂时最高达到了一米五八。上一世凌振第一次“拔个儿”也发生在这段时间,但似乎并没有现在这么高,可能也要矮上二、三厘米吧。
原本凌振成年后身高也是有一米七八的,虽然不算很高但在同龄人中也中上,看来这次在营养和武术的双重作用下突破一米八零并不是问题。
孙奇也长到了一米五五,不知从哪听说没事站在地上跳跳就能多长些个儿,于是一贯冷静的他走路也会双脚并拢。一跳一跳的前进。活像一个小僵尸。

虽然阿呆和狗子的身高依然没什么动静,但小亮心里还是很着急的。同龄人中就他没长个儿,外表开起来仍然和小学生没有区别,心里还是有些不平衡的。
因此经常跑到凌振的面前可怜兮兮的问道:“凌振,你看看我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我叫小亮所以才不长个儿啊!”
“别担心了,你可能发育晚些,该长的时候会长的”凌振耐心的安慰着他。
小家伙虽然对自己不太有信心,但从小的习惯告诉他,相信凌振是不会错的,于是长出了一口气,继续去看他最喜欢的电视剧《封神榜》了。
凌振的话并不是毫无根据乱说的,因为他知道小亮这家伙确实发育比较晚,到初三才开始长个子,但后来者居上的他比上一世的凌振还是要高些的。据说工作后还找了个模特做老婆,成为了众人羡慕的对象。
小孩子长个儿还是发生了很多纠纷的,早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有一部分孩子率先长了起来,还因此影响了孩子们的友谊。
凌振班上的小鼻涕包马宝和另外一个小胖墩王铁生就是这样的一对儿。两个小家伙儿是一个村子的,以前关系特别好,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总是玩在一起,个头也差不多。可当小胖墩在一个暑假忽然长高了十公分之后又持续增长时,就开始欺负他最亲密的小伙伴了。
而且这种事别人也是很难插手,因为他们两个每天一起上下学,住的又很近,发生了什么事都是没人知道的。凌振他们看小鼻涕包实在可怜在多方的压力下,小胖墩还算收敛了一些。
凌山河的生意越做越大了,原来只是承接各种建筑工程,现在慢慢转变为买地自己建了。业务也从建筑商向开发商转变了。
“巨塔”工作的重点依然放在县里,因为县里的工厂和企业开始大规模的给员工分配房屋,为了节省建筑费用直接把地批给开发商,只要很少的钱就可以拿下很大面积的土地,最后只要留下企业要求的单元数目就好。
这一决策,让很多有一定资本的建筑公司都开始向开发商转变,但风险还是有的,很多建筑公司虽然把楼建好了,但房子确卖不出去反而诱发了危机还好家有贤惠的妻子相助,让凌山河的资本周转效率非常高,决策也相当明智。集中承接了繁华地区的宿舍建设和旧房改造,凌振也会偶尔提些参考意见,让他们的决策更加万无一失。
这次难得的机会又让“巨塔”的资产持续升高,跃居为县内的知名企业,而且还低价收购了很多建筑公司未销售掉的房屋、招揽了昔日竞争对手的大批人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对象。
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凌振的草莓生意依然占领着中高档的市场,收入也依然有所增长,此时种植规模也扩大到了15亩,流动资金也超过了40w,
凌振并没有资格趟这次建筑大潮的混水,于是在母亲的帮助下,在村里找了十来亩的地方和小亮的父亲大秃子合伙开了有机肥料厂,工厂表面上自然也算在“巨塔”名下,但规模和产量并不大,而且非常注重对环境的影响,污染与化学肥料厂相比更是可以忽略不计。
所有的费用全部是由雏鹰基金里边出的,小亮的父亲只负责制造技术。利润分配并不复杂,是简单三七开,大秃子作为技术指导承诺只在这将家肥料厂提供技术,拿所有收益的三成。不过他只负责技术,并不参与管理,但仍然算是公司的股东。
开厂子的事大秃子还是很乐意的,毕竟之前为凌家的草莓大棚提供肥料还是赚了不少钱的,现在能以合作者的身份一起开买卖自然求之不得。
凌振并没想依靠肥料厂获利,只是想借这个厂子让孩子们了解下工的运作。因此开始员工数量和肥料产量也并不是很多,除了自家使用之外,对外也只是随便卖了些。
可没想到上市不久立刻受到附近村民的欢迎,大家奔走相告,需求量越来越大,迫不得已,工厂只能不断扩大规模,产量才逐渐跟了上来,满足了市场的需要,但潜力依然是无穷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