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山海关(十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祯十七年十月一日,地处鄂西的千年古城江陵再次聚集了天下的目光。这或许是这座连接中南与西南的纽带之城在三国之后最为辉煌的时刻。
大明监国,惠王朱常润,辅政王,辽王朱术桂登坛拜相。自宋初之后。相国屈从皇权压制成为附庸的历史就此被终结,君权与相权由此并立存在,彼此牵制,让更多的人可以为国家的决策负责。
六部及各寺也在这一天开始在江陵办公,历史上,南明官僚最为资深完整的弘光朝的六部主官,各寺卿,科道言官基本上都包含在内。让这些绝大部分出于南京的官员们高兴的是,他们不需再在官职前面加上犹如狗皮膏药一般让人看着就心烦的“南京”两个字,以便与北京的那些春风得意的正牌子官员相分别。
这一天,也标志着整个文官集团彻底倒向了朱术桂,在制度框架之内,他可以随意调用南方数省的人力物力。
好端端的正名仪式仅仅用了半天就宣告结束,这让许多官员大感遗憾。搞得跟得了痢疾的人往厕所里面窜一样猴急,这并非朱术桂的本意。他也想弄得越隆重越好,一便让相权的存在更加深入人心。可是北方的战事明显出现了巨大的转折,乱世当中,孰轻孰重是必须注意的事情。他要是连这个也能忽略了,这些年的历练就是白费了。
多尔衮的那段向他宣战的话朱术桂虽然没有听见,不过抢时间的道理他也明白。眼下的情况就是这样,汇聚了满洲五百年来人杰气运的多尔衮利速战,在八旗健儿没有在南国娇柔中丢掉血性与悍勇之前定鼎中原,以避免当年强悍的完颜家的大金国短短时间就失去血性,成就了南宋四大中兴名将的威名。因此,他的时间不多。
朱术桂倒是可以用集十年之功终至小成的广宁军耗掉满洲人的血性。直到十年二十年之后,满洲一代人消耗殆尽,新一代受汉民族的农耕文化影响,失去了祖辈父辈的血性悍勇,丢掉了骑射上的先天优势。
则个时候再发起决定性的大反击,即便是无法恢复全境最起码也是一个南北朝的局面。哪怕是南北朝的局面,面对依然有威胁的南明,满洲人在施政上也不得不多考虑汉人的利益。
历史上那个留下了颇多骂名的“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真正得以实施也是在弘光朝灭亡之后,这之前,因为害怕失去民心,多尔衮还曾经取消了剃发令。只要南明还在,那么汉民族的脊梁就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流就不会中断。
可问题是。他同样时间不多。考虑到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他得做好四五十岁就翘辫子的准备,而按照心中的设想刷新朝局改革政体同样也需要二十年。孟子说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他的时间很可能要么只够刷新朝局,让国人开眼看世界,去享受大航海时代的红利。要么就制定一份保险的计划一点点磨掉满洲人。要么速胜,要么输光,这种赌徒一般的作风却是他唯一的选择。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后果就是国人对于传统的执拗登峰造极,达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一句祖宗家法的大帽子扣下来就算是皇帝也不得为所欲为。由此历来在中国变法都是一件老大难的问题,数千年的历史上记载于汗青仅仅几件而已。而且无论是商鞅王安石还是明朝的张居正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何况他变的不仅仅是法,几乎是在颠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这需要至少一两代人的时间。和多尔衮一样,他也耗不起。
李自成还是如同他历史上所做的那样亲征山海关,只是晚了几个月而已而大顺的高级将领们依然随行,不知道失去了李自成信任的刘宗敏会不会依然受伤。
历史在走过了一段弯路之后又回到了原有的轨迹上。大顺纠集了几乎所有的精兵,包括宣大两地原明朝边军当中最为精锐的三万骑兵。
此战若大胜,大顺彻底击溃满洲人或是给予重大打击,那么士气高涨的大顺军将倾巢南下,和朱术桂的广宁军争夺天下。当然,这种情况基本不可能出现。
此战如果打成僵持,顺军依然需要在山海关留置重兵,不敢全力南下,那么不出半年,大顺朝的财政必然崩溃,这时或是全力东征或是不管不顾南下,二者必选其一。如果多尔衮拖下去的想法,这种情形倒是可能。只是如此时间就到了次年的春夏之交,满洲人难以适应中原的酷热,这同样不是多尔衮想看到的,这种可能也不大。

最大的可能性,满洲人一战攻成,大顺军溃不成军。满清铁骑踏着暮秋的雪花杀入中原,趁着秋冬季对于满人有利的天时南下征伐,如此一来,广宁军在北方几省的军队和清军交上手的时间不过是一两个月之内的事情,朱术桂恨不得一天当成两天用,对于这个正名的仪式也就没了多大的热情。
在这个短暂的三国夺鼎时代,三个逐鼎者在崇祯十七年九月末十月初的时候或许只有多尔衮才能安然闲适。他现在身后有二十多万八旗铁骑与几乎同样庞大的汉族,蒙古族,朝鲜族仆从军做后盾,似乎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入住燕京的脚步。
李自成被李过大军出乎意料的接连惨败给弄得慌了神,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既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大顺五营在加入了几万新兵之后凑足十四万人,连同新卒当中较为精锐的二十万,三万边军骑兵一齐东征,京城只剩下五千五营精锐与二十几万乌合之众,因为血腥屠杀而勉强压服的北京局势愈发不稳。
朱术桂没有奢望李自成能够打败八旗军,不过能给满洲人多放一点血他还是乐观其成。商行以成本价卖给大顺三千五百杆重型火绳枪,库存的近万套鱼鳞甲,同等数量的加面具铁盔,三十门远射程虎蹲炮,由此大顺军在五营当中再次拉起两个重甲万人队。有此以为屏障,李自成对于战胜满洲人又再度充满了信心。
九月二十八日,顺军主力抵达山海关外西罗城大营,接连两次惨败,就算是他不想处置李过也得找一个人出来来给十几二十万送了性命的将士一个交代。李过被废除秦王爵位,降为国公。权将军刘宗敏再度成为全军主帅,另一个权将军田见秀为副。
李过虽然损失惨重,但他手中近半的大顺五营精锐并未受到根本性的损失,依然有三万多骑兵三万步兵的实力。李过的第二次惨败或多或少是因为唐通白广恩所部的未战先溃,他本人的指挥并没有什么致命的错误。暴怒当中的李自成险些将二人处死,只是考虑到还需要笼络投降的前明军将领才改为戴罪立功。
顺军大营内将星闪耀,威武将军以上的高级将领们坐满了偌大的帅帐,端坐上首的李自成面色阴沉,眸子中充溢着渗人的杀气,和李过一起领兵的大顺将领们个个面色灰败,在李自成能杀人一般的眼神当中畏畏缩缩坐立不安。以刘宗敏为首的一干刚从北京来的将领表面上神情沉重,眼睛里却各个带着幸灾乐祸的神情。
刚建立政权的时候,面对突然规矩起来的手下,李自成一时之间觉得所谓的皇帝就是这样高高在上的感觉,可今天他倒是后悔了。往日里肝胆相照的老兄弟们如今为了权势和地位彼此勾心斗角,恨不得对方赶紧倒下去好给自己让位置,那种简单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
“诸位!”李自成的话驱散了鬼魅的气氛,大顺新君锐利的眼神如刀一般扫了一圈大将,让心中有着别让想法的人禁不住低下头去。
“两次大败,这是朕的责任,朕已经处置了补之,其余人只是小错,这次就算了,朕不想再听到有人拿这件事情说事。”说完,李自成用余光瞟了一眼若无其事的刘宗敏。
“此次我大顺王师主力尽出,五营雄师二十余万,边兵精骑五万,新卒不下二十万,对面吴逆屡战之下不过剩下两三万老兵,连带新兵不过五万上下。建虏更是只有七八千,我军骑兵超过十万足以克制,三个装备火枪火炮的重甲万人队也是克制骑兵的利器,只要我们自己不犯错误,那就没有谁能战胜我大顺王师!
战后论功行赏,排在第一的晋爵两级,第二晋爵一级,第三官位升一级。真要是哪个侯爵公爵立了大功,朕绝不吝惜王爵。”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李过也是顺军当中有名的猛将,竟然接连两战败得毫无还手之力,可见对面满洲人与吴军的强悍。他也只能打出动人的赏格,让顺军上下鼓起勇气。
接连几天,两军之间只是发生了一些小规模的冲突,双方的大军按兵不动,互相隐隐防备着,就像是两个高手在过招,互相留着小心,等待对方露出破绽的一刻。这一刻,很快到来了。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